摘 要 在目前,我國處于民主法治建設的關鍵期,如何維護大家的民主權力與監(jiān)督公共權力是熱議的話題。國家審計作為一種審計手段在推進民主法治建設中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本文從國家審計的作用方式與民主法治建設基本策略的對應關系入手,積極探討有關國家審計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途徑。從科學發(fā)展觀、相關法律規(guī)定和現實依據研究得出國家審計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效用。
關鍵詞 國家審計 民主建設 法治建設 效用
作者簡介:賁紹華,北京印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專業(yè)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6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296
一、引言
在目前,我國處于完善民主法治建設體系的重要時期,如何維護大家的民主權力與監(jiān)督公共權力是熱議的話題。國家審計作為一種審計手段在推進民主法治建設中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將會對國家審計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途徑與效用進行探索。
二、國家審計與民主法治建設的關系
國家審計與民主法治建設之間實質相同。國家審計構成了民主法治建設的內容,民主法治建設是完善和加強國家審計的因素,兩者之間互輔互成。
國家審計構成了民主法治建設的內容。民主法治建設的精髓是保障權利與限制權利,國家審計是維持社會各方面秩序,實現公民權利和民主自由的必要手段。我國國家審計制度的設置與完善是由各項法律法規(guī)給予保障,以完善民主法治制度為前提和目標的。首先,我國國家審計是受人民委托,向人民負責的。其次,我國特有的經濟責任審計,將其對公共受托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監(jiān)督從對事延伸到對人,其目的是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推進廉潔勤政建設,這正是完善民主法治建設制度的要求。國家審計讓國家公共權力的運轉得到監(jiān)督,提高了國家法治透明度和國家的公信力。
民主法治建設是完善和加強國家審計的因素。民主法治的發(fā)展使公共受托經濟責任的范圍更加寬廣,因此國家審計的功能必將再次向深處前進。凡是有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事項,都落實在國家審計的使命上。比如關于民生的審計服務于國民經濟情況和民生情況;宏觀審計監(jiān)督宏觀政策制定過程和結果實施。
三、國家審計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途徑
(一)鑒定公共權力使用者的任職資格
在目前,公共權力使用者的任職資格,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政府官員的任職大部分是通過選舉制度與黨政領導干部的委任制度兩種方法(田秋蓉,2012)。對于以上兩種途徑,我們首先要對其有無勝任能力予以確認,不能隨隨便便一個人就來當我們的政府官員。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重要任務的其中一點就是探索有效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和啟用方式。
鑒定公共權力使用者的任職資格通常采用的是任前審計,在任前審計下,公共權力使用者的過去經歷得到大概了解。上任前的審計將權力監(jiān)督關卡往前推,突出國家審計的防范效果。通過審計中發(fā)現的各類成績與問題,明明白白領導干部的本領和干事水平,為綜合考核、選拔任用干部提供了根據,更加凸出了國家審計的“預防性”特點。不僅僅能夠調動社會公眾參與到民主法治建設的熱情,而且為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開了一個好頭。
(二)監(jiān)督公共資源使用
國家要實現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實現社會平等,大部分是通過公共財政手段來實現的。在這種手段下公共資源的使用得以良性循環(huán),監(jiān)督公共資源使用的主要內容是審計政府及公共部門財務活動的會計記錄。它的目的是審查政府財務活動是否符合政府會計財務報表的認定層次。通過這種政府收支活動或財政運行的機制模式,國家審計機關出具審計報告,公民通過審計報告能夠獲悉有關政府運行的具體信息,從而了解審計政府及公共部門財務活動的結果,強化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力度(田秋蓉,2012)。
(三)防范遏制權力腐敗
當下權力腐敗現象的主要特征是領導干部操縱手中權力以權謀私,腐敗者的行為大部分是利用權力以聚斂不當財富(田秋蓉,2012)。比如領導干部的物質揮霍,通常都有資金往來賬目可循,而審計則擁有專門的技術方法能夠查出舞弊跡象,通過國家審計的工作發(fā)現大案要案的線索,從而證明腐敗的不可行,從而能夠對經濟范疇的權力濫用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
國家審計機關對領導干部或央企負責人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揭示處置權力腐敗的一批領導干部,為逐步構建關于腐敗“不敢、不能、不想”的體制機制做出了應有貢獻,在這種反腐力度下,大大促進了領導干部依法依規(guī)履職盡責,也為組織部門管理干部提供了重要根據,它充分體現了國家審計監(jiān)督對腐敗防治的重要作用。
(四)完善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完善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是提高法治透明度的一種實現方式,我們將審計報告在網絡上向公眾公開,提供了政府和公眾的溝通基礎,讓信息在社會各個層次對政府信息都有一定了解,從而實現有效的民主監(jiān)督。
我們通過完善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從而提高法治透明度,體現在有效防范相關風險上。在制度的保障下,各部門遙相呼應,通過國家審計發(fā)現的各類問題用審計報告的方式及時告知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充分利用國家審計報告,分析問題所在從而防微杜漸。
四、國家審計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效用
(一)促進財政職能的實現
財政預算是政府為了達到人民大眾能安居樂業(yè)的政策目標而進行的活動計劃,它體現了高明的政府調節(jié)經濟手段。國家審計對財政預算執(zhí)行的審計監(jiān)督不僅是國家組織和規(guī)范財政分配活動的重要工具,還是國家調節(jié)經濟的重要評價方式。在“十三五”國家審計工作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到,我們每一年都要對各級政府預算執(zhí)行進行審計,重點關注財稅體制運行中預決算的認定層次,在財政預算的審計上重點專項資金活動管理使用情況的檢查是首要任務。財政職能的實現有利于財政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是促進民主法治建設不可缺少的條件。
(二)促進領導干部廉潔勤政
市場經濟是一種貨幣經濟行為,對權力產生一定的腐蝕性作用,因此,政府部門要利用好市場經濟要素來維護公民的根本利益。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來看,商品經濟為公共權力的腐敗貪墨提供了直接的誘因,而貨幣交換是腐敗的最為直接和重要的必須條件。在中國歷史上白銀的貨幣化是推動明、清官場腐敗貪墨盛行的首要原因。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審計機關依據黨和國家的財務法規(guī)對公共權力受托者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審查的一種審計方式。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的是區(qū)分領導干部責任大小,為接下來的領導干部任用提供比較依據。在審計的過程中時刻提醒領導干部正確規(guī)范使用權力,促進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保持廉潔勤政的傳統。
(三)提高公共資源使用效益
政府績效主要包括經濟要素、效率要素、效果要素三點,而政府績效的首要目標是維持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讓良好的社會經濟基礎為民主法治建設提供肥沃的土壤,保證社會財富穩(wěn)定增長。政府績效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對政府各單位所發(fā)生的經濟活動進行以上三個要素的審查和評價,并提出意見。對我國審計機關而言,還包括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處罰,這一特殊點極大的提高了資源的分配使用效率和公平公正。
隨著反腐敗機制化,有的官員就像《人民的名義》里的孫連城一樣不干活,想當然地認為,我不腐敗就好了。一個突出現象就是資金的持續(xù)趴窩,不斷推托應當支付的事項帶來很嚴重的經濟后果。審計部門通過積極開展績效審計,降低政府運行風險,加強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審計,避免畸形的績效觀,防止忽略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公共資源在民主法治建設上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防止撥付資金被挪用導致政治信任流失、自媒體輿論鼓吹的現象發(fā)生。
(四)建設和諧社會
建設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建設積極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體現。資源環(huán)境審計是國家治理的一種規(guī)制手段,在“十三五”國家審計工作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到關于資源環(huán)境審計以促進社會要素合理利用資源、改善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目標。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生存的條件。國家審計在審計自然資源保護相關費用時要注意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落實情況的真實性與存在性,從而監(jiān)督相關企業(yè)更加注重對環(huán)境資源的保護。同時,國家審計機關通過監(jiān)管相關資金的合理使用,如生態(tài)補償資金,能夠促使政府有效地發(fā)揮公共資金的作用。國家實施自然環(huán)境保護上繳費用和自然資源保護資金使用效率的審計,一方面加強我國財政管理,另一方面積極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了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
(五)不斷強化對涉及民生熱點問題的審計監(jiān)督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戰(zhàn)略目標的前提下,我國確立了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思想。我國不斷出臺各種措施從而增加人民生活的各種收入,這使廣大群眾能夠及時分享改革開發(fā)成果。然而,貧富差距、人民生活壓力和社會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侵害群眾權益的問題依然嚴重。它影響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離散改革的共識。
國家審計在審計中側重于民生熱點事項,將資金閑置、政策落實不到位等民生熱點問題當作未來審計工作應當關注的重點,加快已有民生項目的推進,實現社會和諧。
五、總結
國家審計與民主法治建設之間實質相同。國家審計構成了民主法治建設的內容,民主法治建設是完善和加強國家審計的因素,兩者之間互輔互成。
國家審計在推動民主法治建設的途徑在于:它通過鑒定公共權力委托人的任職資格來完善公共權力的委托機制;它通過實行監(jiān)督公共資源使用和防范遏制權力來監(jiān)督公共權力運行;它通過完善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保障政府和公眾有效溝通。
國家審計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效用在于:通過對重點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審計監(jiān)督,發(fā)揮財政政策作用,促進財政職能更好的實現;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推動積極作為和有效作為,促進領導干部廉潔勤政;通過資源環(huán)境審計,建設和諧社會;同時,不斷加強對民生熱點項目的審計監(jiān)督,揭露當下社會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社會矛盾,將各類問題反饋到有關部門,各部門聯動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改進與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法制。
參考文獻:
[1]秦榮生.審計與民主政治[J].中國審計,2003(Z1):26.
[2]李朝旭.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研究[D].云南大學,2014.
[3]趙小明.審計: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利器[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6):18-20+35.
[4]王鵬.擴大公眾參與是構建民主執(zhí)政的基礎[J].理論探討,2008(6):28-31.
[5]田秋蓉.政府審計推動民主政治發(fā)展的作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6]房寧.中國的民主道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7]方來麗.淺議國家審計在推進民主法治建設中的效用[J].商,2016(2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