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科技發(fā)展,我們的生活逐步智能化,現在連衣服都可以根據冷熱智能調節(jié)了!劉家宇同學利用課余時間走進了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南開大學劉遵峰老師和冷雪琪博士的指導下,通過持續(xù)的學習和實踐,成功地制作出人工肌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經歷吧!
自從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發(fā)明了內燃機、電機、氣動或液壓等動力裝置,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我一直堅信科技可以改變生活。隨著智能可穿戴領域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相信科學家們一定能夠通過他們的努力,解決我們生活中的苦惱,研發(fā)出能夠感知環(huán)境變化并且自動調節(jié)的智能服裝。果然,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遵峰教授的科研團隊研發(fā)出一種綠色環(huán)保的純蠶絲人工肌肉,它不僅可以感知皮膚表面的濕度,還能夠自由伸縮,并被用于智能服裝中。
在這之前我對所謂的人工肌肉還一無所知,直到上個月我有幸走進劉教授的實驗室,這層無知的迷霧才逐漸被驅散?,F在,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這短暫而又令人迷戀的實驗生活吧!這可是一次通往科技世界的神奇之旅。進實驗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什么是人工肌肉。首先我拿到了一本關于人工肌肉的畢業(yè)論文,從中我了解到,人工肌肉是在受到外部刺激時,能夠像人類肌肉一樣自身產生響應的智能材料。人工肌肉纖維由美國工程院院士雷·鮑曼(Ray Baughman)教授首次提出并研發(fā)成功,主要通過加捻技術使纖維材料智能化。
在基本了解整個實驗的步驟和基本理論知識之后,我的科技實驗之旅就正式開始了。首先,將蠶繭浸泡,一根根拉絲,將蠶絲線的兩端固定。其次,就要進行加捻。這需要調試儀器,懸掛配重。加捻過后,還要將蠶絲線繞到棒上固定。最后,將所有繞過線的棒都放入烘箱中進行熱定型。
為檢驗人工肌肉的性能,要對成品進行測試,全過程需要實時記錄實驗數據。一天時間我就把人工肌肉的制備過程學了一遍。雖然操作不難,但我了解到,在研究初期,為了達到最佳效果,每一步的條件都需要科研人員不斷地摸索、調試。之后的幾天,都是在重復相同的工作,雖然很乏味,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經過測試,我所研制的人工肌肉收縮率高達94%,我為自己的辛勤付出和豐碩成果感到自豪。
通過實驗室的學習,我了解到高性能的人工肌肉不僅能夠應用到智能穿戴領域,還能夠用作智能窗戶,天氣晴朗時,窗簾拉開;陰天下雨時,窗簾就會自動關閉,以此達到遮風擋雨的目的。另外,這種人工肌肉將來還有可能用于航天航空、軍事、醫(yī)學等多個領域,用途非常廣泛。
這次短暫而又精彩的實驗室生活將我卷入科技世界的漩渦,讓我明白科技世界的真諦。我也從中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艱辛,體會到了他們實驗成功的喜悅。同時,科技改變生活的觀念也深深地刻入我心中,使我對未來的智能世界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