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真,陳貴月,郭家斌,楊曉春
(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yī)院骨科,山西 長治 046000)
臨床骨科手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則為脊柱骨折手術,人體胸腰段為骨折高發(fā)部位,易損傷脊髓神經,甚至截癱[1]。現臨床治療此疾病多使用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近年來,因醫(yī)學界微創(chuàng)技術逐步在各疾病診治中得到應用和認可,經皮微創(chuàng)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治療優(yōu)勢日益突出,存在替代開放式固定術的可能?,F納入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組討論微創(chuàng)內固定術和開放式固定術治療差異。
1.1 一般資料 按治療方式分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入選標準:①患者均無需接受椎管減壓術治療;②無神經損傷癥狀;③患者均接受MRI、CT、X線片檢查得到確診,且存在劇烈性疼痛,滿足此次手術指征;④患者與其家屬均同意此次治療方式。排除標準:①過度肥胖者;②嚴重骨質疏松者;③無法明確定位傷椎者;④合并內科疾病者;⑤椎弓根影透視模糊者;⑥中途轉其他方式治療者。對照組:骨折類型: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2例壓縮性骨折;受傷原因:9例墜落傷,12例重物砸傷,19例車禍傷;病程時間1.2 d-6.8 d,平均為(2.3±0.4)d,年齡20歲-56歲,平均為(29.6±1.6)歲,女性19例,男性21例;研究組:骨折類型:1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壓縮性骨折;受傷原因:8例墜落傷,11例重物砸傷,21例車禍傷;病程時間1.3 d-7 d,平均為(2.5±0.5)d,年齡20歲-57歲,平均為(29.8±1.4)歲,女性20例,男性20例?;举Y料差異?。≒>0.05)。
1.2 方法 患者均術前均接受MRI、三維重建、CT平掃病椎和附近椎體狀況。對照組接受開放式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X線片定位病椎,從病椎中心后正中部位做切口,順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筋膜,沿棘突兩旁剝離椎旁肌,給予電凝止血,暴露橫突基底和上關節(jié)突。將椎弓根釘置入到傷椎和上下鄰近椎體,良好固定后。置入連接棒,用撐開器進行復位操作,術中C臂機透視確認傷椎椎體恢復后凸角度、前緣高度后,將皮膚逐層縫合。
研究組接受經皮微創(chuàng)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手術用UPASS系統(tǒng)支持。氣管插管全麻,俯臥,懸空腹部,X線片協(xié)助,明確病椎位置,標記椎弓根外側緣與椎體兩側椎弓根中點交界位置,從此部位外大約1 cm-1.5 cm部位穿刺。完成消毒鋪巾后,順著標記做縱向切口,切口長大約1.5 cm,穿入穿刺針到橫突和上關節(jié)突交界位置,針尖達到椎弓根外上緣部位,再平行終板讓針尖到椎弓根內緣部位,將針內芯取出,置入導針、絲攻保護套筒,攻絲處理椎弓根,完成攻絲后,將保護套筒和絲攻移除,X線片透視下,將特殊長尾螺釘置入椎弓根,并將導針取出。同法置入另5枚椎弓根螺釘。確認固定良好后,置入連接棒到椎弓根頂U型槽中,妥善固定后,用撐開器進行復位操作,確認恢復后凸角度、前緣高度后,將皮膚逐層縫合。
1.3 指標判定 記錄其住院時間、術后引流量、術中出血量等圍術期指標。治療前、治療后1周時患者均接受影像學檢查,測定其椎體前緣高度、椎體矢狀面指數、Cobb's角。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版本)進行數據分析,住院時間、術后引流量、椎體前緣高度、椎體矢狀面指數、Cobb's角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若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圍術期指標 研究組住院時間、術后引流量、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圍術期指標(Mean±SD)
2.2 椎體前緣高度、椎體矢狀面指數、Cobb's角治療前影像學指標差異?。≒>0.05),治療后,研究組椎體前緣高度、椎體矢狀面指數高于對照組,Cobb's角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人體脊柱活動的主要部位之一為胸腰椎段[2],屬能量交換區(qū)域,若受傷后未得到及時有效診治,脊柱易丟失生理曲度致長期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甚至截癱。以往多采用開放式內固定手術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利用手術器械復位傷椎,讓傷椎恢復生理曲度和高度,可緩解腰背部疼痛和脊髓前方壓迫問題。但行開放手術治療,則需剝離椎旁肌,暴露手術視野,術中需彎曲固定棒,利用撐開器協(xié)助解決壓縮畸形和后凸畸形問題,手術創(chuàng)傷性較大,出血多,不利于術后恢復[3]。此外,開放手術術中為確保手術視野,則需剝離椎旁肌,此類干預均易損傷神經,特別是高張力狀況下,脊神經側支和后支易出現肌肉疼痛和肌力降低的問題,疾病預后不良。
表2 比較椎體前緣高度、椎體矢狀面指數、Cobb's角(Mean±SD)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圍術期指標、影像學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術治療療效優(yōu)于開放式固定術,其原因為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術在安全性、創(chuàng)傷性方面優(yōu)勢較為突出。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術中,需利用術前CT結果和術中透視狀況,計算椎弓根釘角度[4]。此外,術中避損傷軟組織及肌群,降低手術出血量,且術中對軟組織有保護作用,術后疼痛得到緩解,滿足微創(chuàng)手術原則。趙漓波等學者[5]也在研究中證實了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術的優(yōu)勢,且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
綜上,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療效,比開放式固定術更優(yōu),骨折椎體前緣高度、椎體矢狀面指數、Cobb's角得到更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