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軼赟
腸道健康管理,需要從“腸”計議
夏季來臨,各家醫(yī)院消化科的患者逐漸增多。有數據表明,近期門診住院44%~55%的患者都是因為腸道問題住院治療?;颊叩陌Y狀多為腹瀉或者便秘,要么痛苦得“一瀉千里”止也止不住,要么“費盡心思”也無法順暢。
若是把人的腸道比作下水道,那么下水道頻繁發(fā)生了堵塞或者泄瀉,肯定是問題。我們不禁關注起了問題的源頭——腸功能障礙綜合征。通過生活中的自我保養(yǎng)和控制飲食,早期的自我防治可以減少腸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發(fā)生,至關重要。
秦環(huán)龍
同濟大學腸道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y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yǎng)分會和預防醫(yī)學會微生態(tài)專業(yè)常委,上海醫(yī)學會腸內外營養(yǎng)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擅長危重病人的腸外營養(yǎng)治療,對外科復合性創(chuàng)傷、腸瘺、短腸綜合征、重癥胰腺炎、炎癥性腸病、晚期腫瘤等的治療實施代謝調理。
黃東平
王維林
上海抗癌協會榮譽副理事長,上海醫(yī)學會腫瘤靶分子專業(yè)委員會顧問,吳階平醫(yī)學基金會上海腫瘤綜合治療專家組委員,中國生病關懷協會生命關懷研究中心專家,上海社會醫(yī)療機構協會副秘書長,上海腫瘤生物研究所所長,上海腫瘤特殊項目檢測中心主任。
最近小李在上班時間時常突然消失,原來他肚子不舒服,一次又一次地往盥洗室跑。小李氣色很差,稱自己最近不知怎么的,特別容易腹瀉,別提有多難受了,感覺像吃壞了肚子,可又好像并沒吃什么反常的食物。這個話匣子一打開,同事小王也說自己最近腸道不舒服,可是情況正好相反,他是好幾天才大便一次,而且感覺排便很艱難。
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頻率增多,質地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或含未消化食物,或有膿血、黏液。腹瀉者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臨床上按病程長短,將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fā)病急劇,病程在2~3周內,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fā)性腹瀉,發(fā)病原因更為復雜,可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腹瀉的原因有很多,最為常見的是飲食出了問題,吃了腐敗變質的食物、過于油膩的食物或者刺激性的食物。高溫時節(jié)突然吹到冷風,造成腸道痙攣無法正常吸收水分,也是腹瀉的一種原因。如果急性腹瀉演變成為了慢性腹瀉,患者長時間無法康復的話,那真的要小心,應及時前往醫(yī)院進行檢查,查明原因,以免病癥逐漸加重。
依據流行病學調查,便秘是最為常見的胃腸道疾病癥狀之一,絕大部分稱為慢性功能性便秘,發(fā)病人群占普通人群的16%左右,累及患者占人群的25%。便秘發(fā)病率高,且女性與老年患者居多。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到3倍,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甚至高達33.5%。
便秘危害眾多,最為常見的是對消化道本身的傷害,會引起或加重直腸與肛門的負擔,形成腸梗阻,不僅容易導致糞便潰瘍形成,更會增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無法順暢排便,會使得體內毒素聚集,危害皮膚健康,臉上長出痘痘或者雀斑,影響美觀。最為嚴重的是引起整個消化道胃腸神經功能混亂,無法正常進食。最新研究表明,便秘還是誘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成因之一,會影響大腦功能,可能導致抑郁癥產生。其危害眾多,不勝枚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便秘是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產生便秘的原因眾多,哪怕是不合理的手術治療,也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導致便秘。
夏季氣溫炎熱,高溫、高濕容易導致食物腐敗變質,滋生細菌,氣溫偏高也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危害腸道,進而患上腸功能障礙綜合征。便秘與腹瀉就是最常見的病癥。如果產生了便秘或者腹瀉的癥狀,不及時就醫(yī)可能就會逐漸演變成嚴重的腸功能障礙綜合征。
目前國有企業(yè)黨群工作還存在不符合當前形勢任務的問題:一是視野不寬。缺乏從宏觀角度審時度勢的本領。二是群眾意識不強。沒有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三是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沒有結合國有企業(yè)實際情況拿出工作舉措,為企業(yè)自身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四是工作人員必備素質不高。有的知識結構狹窄但不思求知求新,有的實踐經驗不足卻還固步自封,有的作風浮躁務實不足等,影響了國有企業(yè)班子整體功能的發(fā)揮。
腸功能障礙是指因各種疾病所致的腸消化、吸收障礙和屏障功能損傷,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腸黏膜損傷和腸源性感染。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腸道只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但正常情況下腸道內存在許多致病菌、毒素和異種抗原,并不引起疾病,表明腸道有益菌對上述有害物質具有平衡作用。
腸功能障礙綜合征成因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外傷導致腸道無法正常蠕動,手術后因傷口和恢復原因造成的障礙與并發(fā)癥,例如腸黏連及胃癱引起的腸功能障礙綜合征。另外一種是非手術原因造成的,如慢性腹瀉、便秘,患者往往無法正常排便,導致對正常進食的影響。除此以外也有炎癥性的腸道疾病所導致的腸功能障礙綜合征,原因為炎癥或者潰瘍性結腸炎或者克隆氏病。
腸功能障礙綜合征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并發(fā)癥,除積極控制原發(fā)病及對重要臟器的對癥支持治療外,對腸道的治療主要有經胃腸道營養(yǎng)治療、防止腸黏膜屏障破壞,應用微生物鞏固腸道生物屏障,恢復腸道菌群生態(tài)平衡,選擇性腸道去污,以及選用中醫(yī)中藥治療,等等。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通過腸道菌群移植等手段使得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恢復,才是真正從根源上恢復腸道健康,化解并發(fā)癥重要的手段。
常見的腸功能障礙癥狀有腹脹、腹痛、腹瀉、出血、穿孔、腸梗阻和惡性嘔吐等。由于統(tǒng)稱消化道疾病,所以腸功能障礙綜合征的許多病癥,不僅涉及腸道,也涉及到胃。這些并發(fā)癥的共同特點是腸道內的菌群發(fā)生了失調。
腸功能障礙綜合征的治療方法,目前可謂是亂象叢生。許多患者往往不重視病情,忽視早期的檢查和預防?;颊叽嬖谖冯y情緒,尤其是感到難為情,想著忍一忍就好了,還有一些患者會因此產生心理上的合并癥,甚至抑郁癥。
患者不僅有腸功能障礙的癥狀,還會有許多伴隨癥狀,如伴腹脹和直腸排空難。有的患者“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擅自使用大量瀉藥和栓劑,可能會產生抗藥性,藥物耐受性變差甚至無效。因此,腸功能障礙患者切莫諱疾忌醫(yī)誤良機,也不可盲目用藥。
誠然,有些常見病確實只要服用常用藥就好,無需就診。但是一旦養(yǎng)成習慣,容易忽視疾病的問題。并且,隨意吃藥可能導致互相有藥理影響的藥物同服,這反而會導致新的問題。而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也需謹慎對待,不同病患之間存在細微差異,應遵醫(yī)囑用藥。
近幾年出國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在日、韓等國購買許多包裝精美的保健類藥品,認為進口藥一定好,甚至能夠包治百病。其實這也是一大誤區(qū)。如果你仔細甄別翻譯,就能夠發(fā)現許多所謂進口藥根本不是藥,而是屬于保健類食品,不僅治療作用較弱,甚至可能有未知的副作用,并不比國產藥劑有效,例如新表飛鳴S3種乳酸菌整腸片、復方毒掃丸便秘藥、太田胃散整腸藥、武田制藥漢方大黃甘草湯便秘藥、興和制藥、EBIOS天然啤酒酵母顆粒等。用藥需要根據診斷對癥下藥,不能迷信進口藥,以免對腸道健康產生影響。
有些人吃藥后暫時緩解了癥狀,以為病就好了。殊不知,有些患者服藥后能起到預警作用的某些疼痛或者不規(guī)律的癥狀被掩蓋了,等到發(fā)現嚴重癥狀卻為時已晚。所以即使是常用藥,一旦出現腸功能障礙的病癥,還是應該前往醫(yī)院進行檢查,遵醫(yī)囑服用藥物,做好早期預防。
各類傳統(tǒng)瀉藥和胃腸動力藥物:常見的有植物性瀉藥、刺激性瀉藥、潤滑性瀉藥和滲透性瀉藥。瀉藥的見效很快,但是副作用很大。長期使用容易導致藥物依賴、腸息肉、降低腸道敏感性和電解質混亂等嚴重后果,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并不推薦。
腸道可以說是人體內最長的臟器,約有十億的腸道菌寄宿在腸道內。統(tǒng)計研究表明,人體自身的體細胞約有10^13個,而腸道內的細菌竟然有10^14個,是人體自身細胞數的十倍。如果把十億細菌取出稱重的話,重量約在1至1.5千克之間。如此龐大的細菌數量,包含了各種有益菌落和有害菌落,兩者會達成某種生態(tài)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了,有害菌落占了上風,那么人體就會生病。
菌群失衡會使患者在食用某種食物時產氣產酸量超出正常范圍,引起身體某些看似原因不明的不適。腸道菌群失調與高血壓、糖尿病、便秘、腹瀉、過敏、風濕、免疫力底下、尿道感染、皮膚老化、慢性胃炎、痤瘡、衰老、肝臟疾病甚至癌癥等疾病有關。
以便秘患者為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存在著腸道菌群混亂的共性。通過實驗發(fā)現,纖維素與水分不足、腸黏連、排便肌群活動障礙等是主要原因,同時,腸道菌群混亂,缺失了必要的腸道細菌,導致腸道傳輸速度減慢。可見,腸道微生態(tài)參與了便秘病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全過程。
不同的益生菌差別較大,同種益生菌的不同菌株間也存在差異,功效也不相同。益生菌在宿主體內的定植程度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同一株益生菌在不同個體腸道中的定植情況不同,一部分人表現為易定植,而另一部分人表現為抗定植。益生菌菌株能否在人體腸道中定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腸道中固有菌群的組成和結構。
最新醫(yī)學臨床研究表明:將健康人群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患者體內,可幫助重建健康的腸道菌群生態(tài)。結合腸內臨床營養(yǎng)(含膳食纖維),將10個菌種8000億細菌量的大劑量益生菌進行移植,已經能夠實現40%的臨床治愈率,而臨床改善率更是能夠實現并達到53.3%,總有效率達到85%,也就是說2/3以上的患者能夠得到救治并最終實現康復。
益生菌功能的發(fā)揮具有人群特異性,這種特異性導致了益生菌對每個人的功效不同。這對益生菌研究與實際應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既需要在菌株水平上進行相關益生功能的確認,又要依據不同宿主的個體特點進行益生菌個性化功能的判定和應用。
由于刺激性瀉藥對于治療腸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療效存在嚴重副作用,會破壞人腸神經系統(tǒng),使其產生嚴重的后果,所以如今開始研究采用腸道菌群移植的辦法來進行治療。經過研究發(fā)現,益生菌(糞菌)移植,菌群產生的代謝產物能夠促進腸神經系統(tǒng)再生,而促進腸神經再生正是緩解腹瀉與便秘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