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基礎價格在2000元左右的55英寸液晶電視,憑借OLED更出色的畫質,4999元的OLED確有一戰(zhàn)并迅速擴大市場之力,但據此就說明OLED已漸入佳境,顯然為時過早,畢竟,如今只有一款產品將價格打到4999元,在沒有更多廠家和產品跟進時,很難說55英寸OLED電視已經降到4999元這個價位上,更何況,創(chuàng)維55R8的分辨率僅有1920×1080,這在4K已成為標配的時代,難免有些尷尬。
更糟糕的是,液晶電視價格的走低,也加速了大屏的普及,在液晶市場上65英寸已經超越55英寸,成為市場的主流,而這樣的消費習慣,必然被帶到OLED市場上,但由于面部價格的影響,如今65英寸OLED電視的基礎價格還高達15000元左右(飛利浦65OLED784/T3在活動時,曾經跌破萬元),而同尺寸的液晶電視基礎價格僅有3000元左右,五倍的差價,OLED電視機在65英寸這個主流市場上,已經無法參與正面競爭。也就是說,OLED想要進入主流級的競爭,需要更多型號,且功能更為齊全的產品,并在65英寸市場上降價發(fā)力,才是其發(fā)動全面進攻的標志。
面板決定發(fā)展前景大家都知道,OLED電視要想降價,進入主流市場,重點在于面板的價格,而OLED面板市場,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LGDE廣州8.5代OLED面板工廠已經于8月底竣工,從而形成了明年百萬片,后年200萬片的生產能力,同時,惠科在長沙的8.6代OLED面板線也已經開工。憂的是,OLED技術出色的三星,只著力于手機等小屏幕市場,國內面板大腕京東方在OLED電視屏上,也還處于研發(fā)階段,未能量產,而惠科的OLED面板線,離投產也還有相當長的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LG依舊是OLED電視面板中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供貨商。而一家獨大,沒有充分的競爭,面板市場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有巨大降幅,這也就限制了OLED的價格底線,讓其在短時間內難于沖擊主流市場。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OLED面板和OLED電視將會緩降,逐步進入市場成為主旋律,當然,OLED電視的市場增長率還將明顯高于液晶電視,但這是基于OLED電視原有基數較小的結果,很難說是OLED電視的突破,競爭主流市場,OLED電視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