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爍 尚銳 黃勇淇 考長鴻
摘? 要:本文參考國內(nèi)的兒童車,設計了一種便攜式樓道折疊兒童車。本文主要研究了兒童車的四桿機構死點位置問題,車身各桿長和車體平衡問題,介紹了折疊兒童車結(jié)構參數(shù)的計算方法,為設計者設計折疊兒童車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兒童車;死點位置;車身桿長;車體平衡
中圖分類號:S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portable folding children's car is designed by referring to the children's car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ad point position of four-bar mechanism of children's car, the length of each bar and the balance of the car body, introduc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folded children's car,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designers to design folded children's car.
Keywords: Childrens car; Dead point position;The body length; balance
便攜式樓道折疊兒童車為了滿足方便大人帶孩子出行而研發(fā)的一種機械。它是將折疊兒童車打開后將孩子放入車中,大人可以推著嬰兒車帶孩子外出,上下樓時,車可沿樓梯扶手滑動。它的運用不僅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兒童的舒適度,還可以折疊,方便人們攜帶。本文主要介紹了四桿機構死點位置、車身各桿長、車體平衡三個組成部分的計算。
1 兒童車工作原理
整車由后背板1、槽輪2、桌板3、槽輪4、鎖緊爪5、后輪連桿6、后輪支桿7、后車輪8、底座9、座椅支架10前輪支架11、前輪12和連接桿13組成。兒童車的各個機構通過鉸鏈進行連接,各個桿件通過四桿機構來形成特定的變化。折疊嬰兒車時,通過搬動后背板1和桌板3使之相向運動,后背板1與桌板3、前輪支架11、底座9通過鉸鏈連接,構成四桿機構。當搬動后背板1和桌板3時,其帶動底座9和前輪支架11向上運動,于此同時,后背板1和桌板3同后輪連桿6、后輪支架7通過鉸鏈連接形成的四桿機構也隨之運動,后輪連桿6和后輪支架7向上運動,這時嬰兒車折疊完成。后背板上的槽輪搭在樓梯扶手,隨人沿扶手滑下。如圖1所示。
2 四桿機構死點位置計算
兒童車座椅存在兩個四桿機構,設計四桿機構時可能會出現(xiàn)死點位置,影響座椅的折疊,所以應對如圖2所示四桿機構進行分析,以下為對四桿機構的分析。
3 車身各桿長計算
(1)根據(jù)人機工程學,選定座椅的舒適角度 = 、座椅到扶手的高度h=150mm、扶手到地面的高度H=390mm、輪子直徑 =80mm、座椅長度為230mm,有效長度 =175mm。
(2)計算每個輪子的所受的摩擦力 :
—輪子與地的摩擦系數(shù), =0.5; ——車與所載物體總重量, =26kg; —重力系數(shù), =9.8
(3)根據(jù)力的平衡原理
—輪直徑, =80mm, —桿在地面的投影長度, —每個輪支架承受的力, =60N
得出 =87mm
力與桿的角度
從而求出輪子支桿的長度為
兩輪支桿在扶手的距離為
根據(jù)雙搖桿機構的桿長條件,即
(1)最長桿長度+最短桿長度≤其他兩桿長度之和,連桿為最短桿。
(2)如果最長桿長度+最短桿長度>其他兩桿長度之和,此時無論何桿為機架,均為雙搖桿機構。
由以上求解可知,前輪支桿從扶手到座椅的距離為156mm,座椅的長度為230mm。座椅后背從扶手到座椅的距離為155mm。由雙搖桿機構的桿長條件可知,最短桿長度為155mm,最長桿長度為(100+X)mm,若要形成雙搖桿機構,則應滿足雙搖桿機構桿長條件的第二項。所以X的值應大于230mm,且使其折疊時的角度最小,X的值取231mm。同理可以求得其它桿的長度。求得的各個桿長如下圖5所示。
4 車體平衡計算
以座椅后背與座椅的交點為中心點,上方萬向輪的力臂為 ,下方萬向輪的力臂為 。每個萬向輪的重量 。得出到中心點的力矩之和為:
前輪支桿的力臂為 =230mm,后輪支桿的力臂為 =50mm,前、后輪支桿的重力均為8.31N。
得出到中心點的力矩之和為:
因為 ,所以車在完全展開后不會發(fā)生后翻的現(xiàn)象。
5 結(jié)語
本文設計的便攜式樓道折疊兒童車可實現(xiàn)折疊功能,便于攜帶,且安裝有槽輪,可在下樓時解放大人的雙手,使嬰兒車從樓上運輸?shù)綐窍?,本嬰兒車具有結(jié)構簡單、成本低、易于攜帶,易于操作,外型美觀等特點,特別適用于有兒童的家庭,在人口眾多的中國市場必定會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羅仕鑒,應放天,李佃軍.兒童產(chǎn)品設計[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2]孔德明.二十一世紀兒童產(chǎn)品設計戰(zhàn)略分析[J].設計藝術,2005:77-79.
[3]陳毅然.人機工程學[M].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