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三四
唐時詩人李商隱在《相見時難別亦難》一詩中有這樣一句詩,流傳千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千百年來,它歷久彌新,表述著人們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
可以這樣說,每一個人,對《我的老師》這個題目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在二十多年的學生生涯里,多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老師如浩瀚大海中的一盞盞燈光,指引著我,照耀著我,讓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其中有幾個老師,我至今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身為世范,為人師表
我步入學堂后的第一個老師,姓黃。
作為一個農(nóng)村孩子,那時因條件限制,幾乎都不開設幼兒園,一上學就直奔一年級。
小孩入學的標準有兩條:一是超過7歲;二是手臂伸過頭頂能摸到另一邊耳朵。我當時6歲,兩個條件均不達標。用母親的話說“送我上學純粹是為了長厚臉皮,省得今后怕生”。
不料掌握錄取大權的黃老師聽了,竟笑著答應了,安排座位時,還特意將我擱在前排。
回首第一年的校園生活,畢竟過去多年,記憶甚是模糊。只記得班里學生非常多,教室里擺滿了高矮不一的課桌,學生們擠擠挨挨坐著。有的同桌甚至還是叔侄或姑侄關系。
心不在焉的我,每天上課幾乎都是神游四海八荒??勺屛也豢伤甲h的是,期末考試時語文數(shù)學竟然都及格了,至今我仍懷疑那是黃老師對我無聲的鼓勵。及格,給我注入了莫大的信心和勇氣。
第一次感到學習的壓力和動力,是從二年級開始的。由于學習不認真,成績差,內(nèi)心很不自信。懺愧的是,關于我后來加倍努力學習的事情我已沒了印象,倒是記得黃老師上課的兩件趣事。
對山村教師來說,教二年級的孩子面臨一個尷尬:孩子們講土話,普通話是從“a、o、e”開始學的。因此,課堂上黃老師必須教兩遍,第一遍用土話教,第二遍用普通話復述。如此兩輪下來,學生們對課文的印象就更為深刻了。
記得學習《王二小》這篇課文時,黃老師為了使課文生動有趣,在描述王二小的機智勇敢時,他以王二小的身份用土話說:“我家有玉米粥,我領你們?nèi)L嘗,最終把日本鬼子騙進包圍圈……”
還有一次課堂聊到“英國是日不落帝國”時,我們都感到訝異,因為農(nóng)村一到晚上便是黢黑一片,而“日不落”意味著每天都是白天,有充足的時間可以玩耍。當我們正沉浸在無邊無際的想象海洋時,黃老師似乎有所察覺,趕忙解釋道:所謂日不落,打個比方說就是我們這個村是天黑的,但在另一個村卻是太陽高照。待到學了歷史后,我才真正知曉了“日不落帝國”的含義。
小學為五年制,黃老師教了我五年。從二年級起,我每年都評為班里的三好學生。在最后那個學期的學生評語上,黃老師這樣寫道: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如能持之以恒,前程似錦……無奈當時愚鈍,體會不到黃老師對我的期望。倒是父母看見評語后,高興地告訴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別辜負黃老師的一片赤誠期望。
時光如梭,再次見到黃老師已是三十年。我成為大隊里第一個在省府工作的人。有幾年春節(jié)只要回家,我都會登門拜訪他。歲月不饒人,黃老師越來越老,身體清瘦,身體一年比一年差:瘦黃的面額,病弱的個子,臉上皺紋如溝壑。
得知我的現(xiàn)狀時,他滿意地說:“當年我預言挺準吧,繼續(xù)努力啊,給鄉(xiāng)親們爭口氣!”
幾年前,噩耗傳來,黃老師走了。遺憾的是,我未能為他送別。
愿黃老師在天堂里繼續(xù)為人師表,一切安好。
桃禮不言,下自成蹊
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二位老師姓馮,與我同姓,是我初中一年級的班主任,教語文。
或許是天生表達欲較強,每當面對作文題目時,我便娓娓道來,筆下生風。但在我看來,這一切皆得益于馮老師教授給我的寫作技法。
農(nóng)村孩子,很多人上初中前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鎮(zhèn)上。面對一個作文題目,大多同學是胸中有千言,筆下寫不出。
那時,每兩個星期寫一篇作文,題目無非就是《記一件有意義的事》《記一次有意義的勞動》《我最難忘的一個人》之類。盡管我們平時都做過農(nóng)活,但就是寫不出文字。
為了讓我們能夠真正體會到勞動的樂趣,馮老師特意安排我們?nèi)スさ伢w驗。當時,有村民在渡口修石橋,他便讓我們一起搬石頭,一起運石車。半天下來,大伙累得氣喘吁吁,倦意纏身,有的人手腳還被刮傷?;仡^大伙寫《記一次有意義的勞動》時,出人意料的是都能寫出參加勞動的切身體會和心理收獲??梢?,寫不出,是我們體會太淺薄。
有一次,馮老師布置了題為《記一次野炊》的作文。大伙都愣住了,農(nóng)村孩子沒少在野外干活時吃飯,但真正意義上的野炊卻沒有經(jīng)歷過。于是,馮老師決定組織一次野炊活動。離得太近,大伙覺得不新鮮,離得太遠,往返又成問題。馮老師最終選了一個有3公里遠的水庫周邊。湖水瀲滟,萬物蔥蘢,風景旖旎,讓人賞心悅目。野炊當天,同學們心情激動,氣氛歡悅,有的拿油,有的帶鹽,有的拿米,有的拿鍋。在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的引領下,我們列隊出發(fā)。
來到目的地后,大伙分頭行動,有的撿柴火,有的釣魚,有的煮飯,有的炒菜,度過了快樂的一天。那次寫野炊的作文,平時叫苦連天的學生也下筆如有神,盡管語言不夠豐富,也沒那么多表達技巧。李老師點評作文時特別得意,他高興地說:你們都出色的寫出了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
用馮老師的話來說:寫作并不難,只要用掌握的詞匯準確地寫出最熟悉生活,就是好文章。我在想,我對寫作的熱忱,或許就是源自于馮老師當年教授的作文技法,它真的讓我終身受益。
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遇
第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初中二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姓龐。
由于嚴重偏科,我初中一年級升二年級考試時考試失利,瞬間墜入人生的第一次低谷。
前面幾年頂著“好孩子”的光環(huán),每學期為三好學生,此時成績不好,自然感覺被人嘲諷,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數(shù)學學不好,初中升高中的門檻便會難以逾越。
初中二年級開始,我轉(zhuǎn)至鄉(xiāng)上的初中。沒見龐老師前,我便知道他的威名,他所教的畢業(yè)班數(shù)學年年全鎮(zhèn)第一。在他的底下,如果我的數(shù)學水平還停滯不前,估計呆不了多久。
那時時龐老師年近半百,中等身材,戴著一副眼鏡,嗓門大,脾氣火爆。
龐老師是一名“暴力狂”,再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他總會又各種方法讓他心悅誠服。會過用他的話說“如果受不了我的教學方法,盡可以轉(zhuǎn)班級”。他確實有能力,所以家長都很信任他。有些孩子頑皮得家長都管不住,經(jīng)龐老師教育后開始熱愛學習,變化很大。
初升高在當年競爭異常激烈,如果連高中都升不上去,這意味著倒在人生的第一起跑線了,遑論前途。
龐老師教數(shù)學確有一套:朗讀公式——背誦公式——牢記公式——做習題——講解題目——復習題目。
一有不滿意的地方,黃老師就拿著木棍敲打講臺,“嘭嘭嘭”,嚇得聽課的學生不敢開小差。一個學期下來,木棍都被黃老師敲壞了幾根。所謂嚴師出高徒,就是這個道理。
學生用心聽,老師認真講,可想而知,這數(shù)學成績還能壞到哪里去呢。
我?guī)缀跏菑念^開始學除三角函數(shù)的,然后學解答應用題,學圖形解答?;蛟S是攝于他的威嚴吧,那一年我的數(shù)學成績在每次大小考中從來不低于90分,加上原本不錯的語文,我的總分總是排在整個年級前三名。
龐老師跟我最親近的一次交流是,有一天晚上上樓時剛好跟他同行,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說:“當初你剛進來時,我還不看好你,偏科太嚴重,去年你語文考得80多分分,數(shù)學才40分?,F(xiàn)在看來,我可能看錯你了。好好學!別的我也不敢打包票,至少上高中沒問題!”
此后,我對龐老師由懼怕變成感激。我順利考上了高中,是全班三個考上高中的其中之一個。上了高中后,再沒他的消息。
如果當年沒有龐老師將我從數(shù)學的泥淖里撈出來,后面的路我定會走得異常艱難。
人生如走路,每當來到十字路口,我們難免會無所適從,束手無策,這時只要背后有人推一下,也許前方就會陽光燦爛,就會走上坦途。
曾在我生命中出現(xiàn)的每一位恩師,對于他們的傳道授業(yè)和解惑,我心存感恩,永生難忘。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