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英德市雅堂村脫貧的“最后一公里”實現貫通,標志著雅堂村15個自然村實現村村硬底化。這條承載著民心所向、致富渴望的通衢大道,根據群眾意愿和地方政府批準,立碑命名為“廣工路”。隨著雅堂村的光伏發(fā)電、路燈建設、燈光球場相繼完成,截止2018年元月,廣東工業(yè)大學投入到雅堂村的扶貧資金已達276萬元。
2016年4月25日,以廣東工業(yè)大學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楊小帆為隊長、第一書記,時任總務處房產科科長梁文錦為隊員組成的駐村工作隊,進駐粵北山區(qū)雅堂古村,打響了一場艱苦堅定的扶貧殲滅戰(zhàn)。
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雅堂村近1000個日夜。人們不禁追問:一所大學,可以為貧困鄉(xiāng)村帶來什么?
夙夜在公,盡銳出戰(zhàn),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省委委員、省政協常委、廣東工業(yè)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陳新承諾:舉全校之力,與英德市同負同責完成幫扶任務。校長辦公會議集體研究制定《雅堂村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規(guī)劃》。12位校領導帶領30多個部門工會、60多名處級干部到村結對幫扶,入戶對接率達到100%。雅堂村建檔立卡戶58戶139人,歷經二年勵精圖治,119人實現“八有”指標并脫貧,脫貧率達到86%。
都說認定貧困戶是天下第一難事。精準識別階段,扶貧工作隊就把評議會放到村中賴氏祠堂?!芭e頭三尺有神明”,祠堂是村民心目中神圣的議事地方,精準扶貧、危房改造等事情,誰該幫、誰不該扶,都是村里鄉(xiāng)親鄰里,大家公道評議。
“扶貧戶賴前輝,承包村里魚塘31畝,申辦小額貸款5萬元;有勞動力低保戶范秀蝦,節(jié)前培訓獲得育嬰證,現在廣州務工;扶貧戶賴神通新春養(yǎng)牛1頭、豬1頭,養(yǎng)雞12只、鴨8只、兔10只……”2017年3月1日,一場特殊的表彰大會在雅堂村召開。扶貧工作隊如數家珍,逐一盤點全村27戶有勞動能力的幫扶戶產業(yè)扶貧、就業(yè)扶貧情況,村民們臉上都掛著滿意的笑容。讓貧困戶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換,駐村工作隊借助英德市“以獎代補”新舉措,為27戶貧困戶分別提供1000元啟動金,研究配套激勵措施,對干出樣子的貧困戶給予獎勵。
優(yōu)良鄉(xiāng)風在潛移默化之中言傳身教。2018年元宵節(jié)前夕,雅堂村組織脫貧村民開展“助力創(chuàng)文活動,喜迎元宵佳節(jié)”的公益勞動,揮灑汗水清掃村道,掛好燈籠,滿村喜慶。扶貧工作隊員梁文錦介紹:運用“陽光存折資金”(村集體95千瓦光伏工程發(fā)電紅利),設立一批保潔公益崗位,安排貧困戶參與其中,獎先獎勤,摒棄“躺在家里等小康”的等靠要等行為。
雅堂村的貧困戶學歷普遍低下,初中輟學率高達80%,與“大雅之堂”名不相稱。駐村之初,扶貧工作隊便為貧困戶讀書子女設立助學金,利用“互聯網+”募集雅堂小學愛心文具。國際教育學院黨員實踐隊、外國語學院大學生“風信子”志愿者每年多次來村與29名貧困戶子女結對幫扶,雅堂村孩子們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得到妥善解決。
為增強貧困戶發(fā)展能力,駐村工作隊積極開辦“雅堂夜?!保恨r業(yè)部專家來到村里指導防治蟲害技術,廣東工業(yè)大學教授到村里講起電商知識,碧桂園培訓學校來村培訓月嫂……雅堂村每年都有40多人次參與實用技術培訓。此外,扶貧工作隊牽線搭橋,學校與清遠華僑工業(yè)園簽署合作協議,為園區(qū)企業(yè)技術升級、行業(yè)引領發(fā)展、員工學歷提升提供智力支撐,亦為雅堂村的勞動力轉移提供契機。
送錢送物不如建好黨支部。學校機關、學院黨組織多次來村開展黨建共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贈送政治學習資料到家等活動。針對農村黨員外出務工、不易集中的現狀,建立黨員微信群,將學習觸角延伸每一個黨員;用“返鄉(xiāng)黨員+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發(fā)展“一村一品”優(yōu)質水稻農業(yè)生產;想方設法發(fā)揮村黨支部、黨員在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等方面發(fā)揮先鋒作用。
“通過扶貧隊的工作,讓我們感到窮在山區(qū)有親幫,黨組織又回到身邊,帶著我們干!”2018年雅堂村迎春座談會,黨員賴優(yōu)中如此動情說道。
如今走在雅堂村的鄉(xiāng)道上,抬見可見“振興雅堂”、“扶貧攻堅、黨心所向、民心所依”等墻繪標語,如一股清流注入這座有600多年文化的“廣東省古村落”。以期留住最好的鄉(xiāng)味鄉(xiāng)愁,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專家精制《雅堂村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規(guī)劃》,初現新農村示范村新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體育健身廣場等相繼建成;學校為29戶危房改造戶的貧困戶分別資助1萬元安居費,助力搬遷新居。
2016年、2017年,雅堂村相繼圓滿完成減貧目標。
有別于高樓林立的城市,村里的池塘里荷葉浮在水面,鳥語花香,小橋流水,倒映水中,睦鄰友愛,壯有所為、幼有所學、老有所樂,或許這是最尋常的日子,最幸福的日子。
一所大學對一座村莊的承諾,必將為雅堂村留下更多廣工的印記,如同雅堂村流傳的一副對聯:廣聚眾志扶真貧,工到路成奔小康。一所高校,可以為一座村莊做的,能為村莊留下的,是這些,也不止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