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勁松 張勇(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部 云南 昆明 65050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強化學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健康中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為目標,改革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全面提升體育教育質量,健全學生人格品質,切實發(fā)揮體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校體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學校體育提出明確要求。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大報告中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學校體育是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強國建設的基礎。全民健身的主體是青少年,青少年體質健康是全民健身活動最大規(guī)模的目標群體,青少年健康則全民健康。
通過“陽光體育智能平臺”建設運用,運用“互聯(lián)網+”科技平臺,貫徹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緩解師資及場地不足實際情況,學生采取自主鍛煉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進一步探索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和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之路,建立一套長期有效的學生課外鍛煉機制。
(1)采用RFID智能識別及視頻人臉識別技術,對學生每日學生出操情況及日常運動進行抽查管理,督促學生自覺“自助式”參加早操運動。能夠更全面的對學生每日、周、月、學期、學年日常運動量進行全面的掌控;完善和健全陽光體育系統(tǒng)對學生早操及日常運動量的管理;
(2)采用場館門禁身份識別、場館運動視頻監(jiān)控、場館進出信息采集等技術手段,形成場館使用率、學生在各個場館運動量考核、學生運動安全等方面進行初步的試點工作,并將數據納入“陽光體育平臺”,通過數字化將學生場館運動核量為學生運動指標數據上,提高多元化學生運動數據考評,并提高體育場館使用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3)通過 “陽光體育智能平臺”建設和校園體育運動數據庫擴容,提高學生體育教學的互動性有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樂趣,不單只是通過體育課進行知識傳授,而在課外可通過校園體育運動數據庫進行相關體育知識學習。
整個“陽光體育智能平臺”建設分階段實施,通過三年時間初步建設覆蓋學生早操、日常運動量、體測、場館管理、賽事管理等智能子系統(tǒng),并將學生運動數據融入到“陽光體育智能平臺”,完善和搭建學生運動基礎數據庫,進一步貫徹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緩解師資及場地不足實際情況,學生采取自主鍛煉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進一步探索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和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之路,建立一套長期有效的學生課外鍛煉信息化考核機制。
圖1
整個“校園陽光體育智能平臺”建設包含以下子系統(tǒng):
早操及日常運動、學生體測、場館管理及預約、體育器材租借管理、體育課堂管理、賽事管理、共享智能儲物柜、考試管理、體育知識庫、體育咨訊、定向越野。
我校已投入專項經費45.9萬元建設針對學生早操及日常運動量考核系統(tǒng),目前項目已于2018年11月安裝調試完成,基礎平臺已經搭建完成,并逐步完善其他子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和搭建工作的開展。
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部分學生。
(1)文獻研究法:通過網絡、書籍、體育雜志大量查閱有關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現(xiàn)狀和學生課外活動的形式、方法等文獻資料,同時對文獻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匯總、分析,為本課題的研究做好基礎準備;
(2)專家咨詢法:通過對周邊7所高校體育部長和部分教師進行走訪調查,同時電話咨詢全國多家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就學生課外鍛煉的要求和“互聯(lián)網+”平臺使用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進行分析討論,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緩解師資及場地不足的情況,學生采取自主鍛煉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進一步探索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和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之路;
(3)調查問卷法:根據本研究需要,筆者編制學生在學校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相關問卷調查。對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以及有效度檢驗。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男女各100份,涉及學院六個專業(yè)學生),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198份,有效率為 99%;
(4)對照比較法:陽光智能平臺建設按計劃要求,對100名學生進行了兩個月(2018.9.10-2018.11.20)系統(tǒng)跟蹤測試,第一測試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第二測試學生耐力跑素質的變化,為我校制定“陽光智能第二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
(5)數理統(tǒng)計法:對問卷調查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核實,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表1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頻度一覽表
由表1可以看出,我學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頻度較低,男生達32%,女生達42%,除每周兩節(jié)體育課外基本不參加體育鍛煉,周末的活動頻度更低,男、女生比例高達49%和67%,充分說明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學校還需要從“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出發(fā),教師應從思想認識上加大對學生的幫助和提高。積極鼓勵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下向操場”。
表2 影響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因素表
由表2可以看出,影響我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主要因素有場地設備及數量少、缺乏教師指導、技術差,影響男生進行課外鍛煉的主要原因是場地設備及數量少和缺乏教師指導,而影響女生除以上兩點,還有就是學習緊張。由此可見場地設備及數量少和體育教師配備不足是多數學校存在的最大問題,利用“陽光智能平臺”的建設,讓學生采取自主鍛煉的方式,即可豐富學生課外活動,同時緩解師資及場地不足實際情況。
通過對我校100名學生(男女各50)為期兩個月時間,有計劃、有目的進行自主課外鍛煉,利用陽光智能平臺監(jiān)測數據收集,對測試結果前后對比如下:
表350 m項目測量數據對照表
表3反映出男、女生50m跑測試前后對比:男生成績平均提高為0.4秒,女生成績平均提高為0.5秒,男生極差值提高了0.4秒,女生極差值提高了0.6秒。
表4 耐力跑項目測量數據對照表
表 4反映出男(1000m)、女生(800m)中跑測試前后對比:男生成績平均提高為17秒,女生成績平均提高為12秒,男生極差值提高了21秒,女生極差值提高了37秒。
表5 肺活量項目測量數據對照表
表5反映出男、女生肺活量測試前后對比:男生成績平均提高為185毫升,女生成績平均提高為101毫升,男生極差值提高了397毫升,女生極差值提高了105毫升。
表6反映出男、女生立定跳遠測試前后對比:男生成績平均提高為0.15m,女生成績平均提高為0.11m,男生極差值提高了0.09m,女生極差值提高了0.12m。
表6 立定標遠項目測量數據對照表
(1)多部門組織參與。
學校領導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領導者,也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者。學校領導重視并積極參與能夠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帶頭作用,更有利做好課外活動的參與工作。具體工作體育部牽頭由團委、學生處、宣傳部、教務處和各二級學院參與制訂相關課外鍛煉相關辦法,做到層層落實,齊抓共管的局面。 體育教學部:通過平臺采集分析數據,找出問題為體育教學改革和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有效理論依據,體育教師可通過手機APP監(jiān)控學生課外鍛煉的情況,并即時了解學生授課班級學生參與鍛煉情況,把課外鍛煉納入學生平時成績。提高教師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校團委:通過平臺建設了解掌握學生體育社團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情況。學生處:各班輔導員、班主任通過平臺建設了解學生參與課外鍛煉情況,可以看到學生鍛煉個人排名、班級排名、年級排名、學院排名、全校排名,激勵更多學生參與課外鍛煉。建立校級評比表彰制度。宣傳部: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廣泛傳播健康理念。教務處:制訂相應的學分獎勵機制,每學期(或學年)完成規(guī)定次數和里程數進行學分獎勵。二級學院:積極組織學生課外鍛煉,可把學生參與課外鍛煉納入評優(yōu)評先必備條件。
(2)結合平臺探索和建立學生校園體育鍛煉管理辦法制定和實施。
在2018年12月為建立一套長期有效的學生課外鍛煉信息化考核機制,初步擬定出一套《2019年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關于開展學生“陽光體育”第二課堂鍛煉實施辦法》。將學生“陽光體育鍛煉”納入我校第二課堂成績單的要求,學校體育教學部決定在大學體育課中實施中長跑教學的課內外一體化評價體系,所有參加大學體育課程(選康復和保健課程的學生除外)的學生必須參加校園內的“陽光體育”鍛煉。其成績納入本學期體育課成績總評和第二課堂“陽光體育”鍛煉成績占體育課總評分數的20%,及其為滿分20分。為使該活動能夠健康、有序和可持續(xù)開展,特制定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陽光體育”第二課堂鍛煉的實施辦法。
以下是該實施辦法的關鍵指標及成績換算表:
①參加對象:
本學年內大一、大二學生,2019年3月,從2018級新生開始實施,2017級學生不參加。
②運動形式:
佩戴手環(huán)或基于手機小程序定位,通過指紋打卡和拍照后進行“慢跑”或“快步走”。
③鍛煉時間安排:
每學期周次時間安排:
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從第6周開始至第15周結束,共10周。
第一學年第二學期:從第2周開始至第15周結束,共14周。
第二學年第一、二學期:從第2周開始至第15周結束,共14周。
④每日時間安排:
周一至周日, 上午 6:30-8:00;
下午16:30-21:30(指定時間外系統(tǒng)關閉,成績不記錄)。
⑤打卡要求:
學生可以在規(guī)定的周次中每日的規(guī)定鍛煉時間內自由選擇鍛煉時間,每次跑步前需先到指定考勤點打卡,打卡后跑步將記為有效跑步1次。
⑥鍛煉速度和距離的要求:
表7 單次有效鍛煉要求
⑦“陽光體育”鍛煉成績考核辦法:
a)“陽光體育”考核根據出勤頻數(有效鍛煉次數)來評分;
b)“陽光體育”鍛煉占本學期體育課總評成績的20%,即其滿分為20分;
c)“陽光體育”做為學生第二課堂體育鍛煉每學期占1個學分,其鍛煉考核成績及格及以上記1學分,不及格記0分。
表8 “陽光體育”第二課堂體育鍛煉評分標準表
(1)目前學校課外鍛煉往往通過同學自己、相互邀約、“體育社團”、“俱樂部”等活動方式,能參與同學只是部分,還有部分同學除了體育課外,課外鍛煉幾乎為“零”,在課外鍛煉的監(jiān)控和管理方面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如何讓這部分同學能自主、自發(fā)的進行鍛煉,成為一個棘手問題;
(2)缺少場地設備及數量少、缺乏教師指導、技術差,也成為影響我校學生課外鍛煉的重要因素。加強運動場、館的建設,增加器材設備的數量。除體育課外,體育教師應增加對課外體育活動進行指導;
(3)通過對部分學生利用陽光智能平臺進行測試,加強了對學生課外鍛煉的監(jiān)控和管理辦法,讓學生按要求在課外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地點自主參與鍛煉對身體素質有明顯提高,并將有效鍛煉結果納入學生的體育成績、納入教務系統(tǒng)學分制管理,作為全面衡量學生課內外素質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指標。
(1)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進學生健康的長效機制,需要運用傳感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慧化的手段,配合專家利用現(xiàn)代人體科學最新功能訓練理論,根據不同年齡精心設計課程體系和運算模塊,打造智慧活力校園激活學生運動樂趣,動態(tài)評價學習過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讓教師每一次教學改進都有據可依,讓學校能夠有效監(jiān)測課堂質量,讓教育部門實時優(yōu)化教育管理;
(2)加強教師素質培養(yǎng)和提高,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學為人師、行為規(guī)范,要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敬畏制度、寬以待人,更要有獨立的理解持久的追求,才能從平凡走向優(yōu)秀,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才能真正擔當起青年一代成長的引路人;
(3)提供更多選擇讓學生愛上體育課喜歡課外鍛煉。《關于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要求“每個學生學會至少2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養(yǎng)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比欢鴱漠斍皩嶋H情況看,大多數同學沒有掌握1-2項運動技能,也沒有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特別是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效果并不十分明顯;
(4)繼續(xù)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完善和搭建學生運動基礎數據庫,進一步貫徹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緩解師資及場地不足實際情況,學生采取自主鍛煉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進一步探索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和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之路,建立長期有效的學生課外鍛煉信息化考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