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樹
2018年12月20日晴
打小每一個春節(jié),我都不會等待鞭炮與各種各樣的年貨,盡管這些東西在春節(jié)里是最誘惑孩子的,并且在我那地處深山老林的老家壓根看不太見這些“稀罕玩意兒”。
而我等待的東西,說出來你可能回笑,也可能一臉茫然,因為壓根認不得它。可當你知道一個孩子將春節(jié)全部的盼頭壓在這東西身上時,你也不得不思考這小東西非同尋常的魔力。
因為我是在等待一只銅踏,或者說,許多只銅踏,在每年的除夕才會被請進擁擠的客廳的貴客、稀客。很多年來,我對春節(jié)的理解就不過是:一家人圍在一起,踏著銅踏取暖,再也沒有分別,再也沒有時間;除夕沒有零點,生命就此停留;笑容凝固成畫,笑容凝結(jié)成詩。
許多年來我們都是如此度過除夕:老家的房子是簡單甚至有些破落的白墻水泥地,一、二盞白熾燈,十幾條長木凳,一兩張圓桌,一臺只能接收不超過五個頻道的電視機,十幾二十個大人,不多的小孩子。對這許多人來說,盡管屋子已經(jīng)是擁擠的,但這樣的配置實在是有些低,沒有多余的娛樂,似乎家常也嘮不到零點。
如果你認為這是個無聊透頂?shù)某?,那就只能說明你不夠有趣或你低估了人“找樂子”的能力或是你低估了年的魔力。事實上,除夕晚上是我度過的最有意思的夜,沒有人感到困倦,因為笑與尖叫不斷。
也許你忘了那個銅踏,但它此時卻安靜沉穩(wěn)地在老人、婦女、孩子的腳下履行著它的職責。當然這已經(jīng)是人們特別是孩子們熟悉了它們才呈現(xiàn)出的畫面。它們最開始出場時,是伴隨著孩子們的尖叫稽咯咯咯的大笑以及各個姑姑嬸嬸們怕燙壞衣服而發(fā)出的躲避意味的叫聲。
可是誰會拒絕它們呢?
盡管她不時地跳出興奮的火焰,不時發(fā)出噼里啪啦襁孩子們一樣激動的“叫聲”,但不一會兒,一雙又一雙穿著厚羊毛襪的腳就放上去了。大人鎮(zhèn)定得很快,畢竟這是他們小時的伴侶了;孩子們呢,經(jīng)常被猛然竄出的小火星嚇得猛地縮回腳,但還是堅持不懈地一邊叫著害怕一邊已經(jīng)琢磨著夾炭火進銅踏里玩了,我也是這樣的膽大妄為的孩子中的一個,并且我是最掀開銅踏的蓋子往里塞炭火的。
我當然招來了呵斥,但那呵斥是不經(jīng)心的,我也很快活,看到大人們圍坐在一起,就著一只銅踏打毛衣、打撲克、嘮上下幾十年的家常,吹上下五千年的牛皮……所以呵斥當然是隨意的。
唉,你是不知道,當所有春節(jié)的娛樂只剩下圍繞一只銅踏展開時,幸福和相聚會變得多么地純粹。
可你不禁要懷疑其銅踏來。若它有這個魔力,你怎么會不認識它?銅踏,以銅制成,狀如圓籃,裝一把手,內(nèi)里中空,以炭填充;其上一蓋,小孔密布;透出熱氣,分散熱量。這是最樸實無華的暖腳器。它只出沒于嚴冬的農(nóng)村,就算你平日里看到了,也不過是一副破銅爛鐵的頹敗形象,誰也不會多看幾眼。倒是除夕過后,農(nóng)村里的太陽下會有許多亮晶晶的它們的身影,看起來好像老古董。這時你才會多看它幾眼,卻也是懷著不太好的想法。
實際上,它真的太普通了,盡管它老,但農(nóng)村里幾乎人人都可以有一只;它也實在太稀奇了,稀奇到一個孩子每每過年時都因它的存在不眼紅炮仗和年貨。
但那個孩子,也是到如今才體會到銅踏的妙處。也許幼時等待銅踏是因它稀奇,但它稀奇了多年,其實已然平淡無奇。銅踏傳遞的快樂,并非在火星突然爆出時帶給人的刺激,而是種持久的溫暖,一家人的溫情洋溢。而年所能給予人的,也并非稀奇的吃食,而是天涯歸客的安心與守候者的安心。這些不曾言說的情感,正是被小小的銅踏承載著啊。
我們信仰愛與真實,我們都在追尋一種原始的幸福感,就好比簡單地在銅踏上烤烤火,你說銅踏本身能給人帶來什么?也許只是溫度。
但是春節(jié)。它讓多情的人們珍視起這小小的銅踏來。
我曾看到,有人在小客廳的煙火迷離里,偷偷地抹去了淚花。而在她內(nèi)心深處,蕩漾著的,是笑。
浙江省新昌中學高二(4)班
指導老師:何文魁
【點評】
筆者以春節(jié)才會出現(xiàn)的“銅踏”為切入點,以從小到大對銅踏的認識為線索,描繪了一家人踩著銅踏溫暖過除夕的場面。在“低配”的除夕夜,銅踏是歡樂的源泉,一些說出口的,沒說出口的情感,因家人圍坐在一起,因數(shù)只銅踏的陪伴而雖沉默卻熱烈。我們過著幸福的春節(jié),因為我們在一起。文末將春節(jié)延伸到原始的幸福感與對愛的追求,賦予了春節(jié)感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