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斌
近代著名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筆下也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中秋詩詞,如“猶有山河留影在,不妨千里且同看”“海外陰晴終有定,人間圓缺古難全”“萬峰明月一輪秋”“宴坐空山看月明”。這些詩句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憂心忡忡、時而敞亮明快,更為有趣的是,恰恰反映了丘逢甲跌宕起伏的不同人生階段。
1894年中秋節(jié)前后,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嚴峻形勢下,丘逢甲秘密組織義軍,以抗倭守土為號召,動員臺灣青壯年奮起抗日。翌年,清政府戰(zhàn)敗割讓臺灣,丘逢甲三次刺血上書,請求朝廷收回賣國條約。丘逢甲聯(lián)絡(luò)臺灣愛國士紳,組織臺民自主抗日,發(fā)起成立“臺灣民主國政府”,丘逢甲任副總統(tǒng),兼任義軍大將軍,率領(lǐng)軍民抗日保臺。日軍占領(lǐng)臺北后,大舉南侵,丘逢甲率義軍在新竹一帶與日軍浴血奮戰(zhàn)二十余晝夜,終因彈盡援絕而失敗。為此,丘逢甲不得不離臺內(nèi)渡,寫下了悲憤的《離臺詩》(六首),回到祖籍地嘉應(yīng)州鎮(zhèn)平(今廣東梅州市蕉嶺縣)。其中兩首云:
宰相有權(quán)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卷土重來未可知,江山亦要偉人持。成名豎子知多少,海上誰來建義旗?
1895年中秋,丘逢甲在家鄉(xiāng)蕉嶺淡定村,和一同離臺內(nèi)渡的三弟丘樹甲(字崧甫)、表哥謝道?。ㄗ猪灣迹┵p月,免不了又心生悲憤,嗟嘆未實現(xiàn)祖國河山統(tǒng)一。丘樹甲現(xiàn)場作詩:
萬里秋光澈廣寒,神仙洞府好盤桓。
幾人豪氣傾杯樂,一曲高歌行路難。
當日防秋真畫餅,今宵覓句費登壇。
故山同此團欒月,獨向紅羊劫里看。
丘樹甲在詩中自注:“客歲隨家兄辦全臺義軍,于中秋前后辦起?!鼻鸱昙缀椭x道隆均有和詩,逢甲作《中秋夕烏石岡眺月同三弟崧甫作》:
秋風送暑夜光寒,高會依然似子桓。
彈指仙凡相隔易,稱心人月并圓難。
樨香客里新詩卷,潮滿天涯舊將壇。
猶有山河留影在,不妨千里且同看。
后來,謝道隆回臺灣,丘逢甲寫有《送頌臣之臺灣》,詩曰:
王氣中原在,英雄識所歸。
為言鄉(xiāng)父老,須記漢官儀。
離臺內(nèi)渡后,丘逢甲在嘉應(yīng)州和潮州、汕頭等地興辦教育,倡導新學。1896年夏,蕉嶺淡定村居所落成后,丘逢甲赴省城向官府申請“歸籍海陽”(今潮州市潮安縣)。之所以選擇落籍海陽,因為潮州處于粵東地區(qū)中心,風氣較為開放,有利于開辦新式教育、傳播新思想。這次丘逢甲在廣州逗留了幾個月,結(jié)識了不少當?shù)厣鐣?,游歷了省城眾多名勝古跡以及毗鄰的香港,感慨良多。在廣州的中秋之夜,丘逢甲仰望著皎潔的月亮,揮筆寫下《羊城中秋》(三首):
長嘯天南念遠游,尉佗臺畔作中秋。酒杯借我酬佳節(jié),明月隨人到廣州。說餅但余名士氣,飛觴終取虜王頭。大江東去連滄海,且聽珠娘發(fā)棹謳。
故鄉(xiāng)風景想依然,月滿東南半壁天。海外陰晴終有定,人間圓缺古難全。重完破碎山河影,與結(jié)光明世界緣。甲帳珠襦尋舊夢,不知今夕是何年?
西風梧葉下空岡,歌舞承平霸業(yè)荒。滄海潮生珠有淚,賁隅秋老桂初香。萬家愁喜圓今月,一尉東南憶故王。玉宇高寒歸未得,待將消息問吳剛。
丘逢甲在詩中傾訴了拳拳的思臺之心和復(fù)臺之志,詩歌蒼勁雄健、悲壯酣暢,展示了一代詩界革命巨子的熾熱愛國情懷和思鄉(xiāng)柔情。1897年春,丘逢甲懷著教育救國的夢想,攜帶家眷寓居潮州,先后在潮州韓山書院、潮陽東山書院和澄海景韓書院執(zhí)教,創(chuàng)辦粵東第一所新式學?!獛X東同文學堂,銳意改革舊教育制度,培育新式人才,開創(chuàng)了粵東近代教育史上的新學先聲。
1906年夏,丘逢甲因在潮嘉地區(qū)創(chuàng)辦新學成績卓著,被聘為兩廣學務(wù)公所議紳和惠、潮、嘉視學員,兼任廣府中學堂監(jiān)督。此后,丘逢甲又擔任廣東教育總會會長、兩廣方言學堂監(jiān)督、廣東咨議局副議長等職務(wù),支持和投身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丘逢甲被選為廣東省代表參加孫中山組織的臨時政府。
據(jù)丘逢甲殘存的《丙午日記》記載,1906年中秋那天,“未刻,與李達叔(筆者注:生平事跡不詳)往游白云山……出城約十里,到能仁寺。是夕月明風清,光景幽寂,頗令人作世外想。有詩二首:客懷孝方、立之?!弊湓趶V州白云山上的能仁寺,始建于道光四年(1824),地勢三面環(huán)山,幽谷深藏,綠樹成萌,恰是中秋賞月的好去處。日記里提到的詩,就是《中秋白云山能仁寺看月有懷覃孝方、周立之二首》:
袖君詩入白云去,吟向白云山上頭。潭底睡龍驚起聽,萬峰明月一輪秋。
苦口人間度有情,一微塵里萬魔生。于今鏟卻機鋒語,宴坐空山看月明。
覃孝方、周立之兩人均為兩廣學務(wù)公所視學,對丘逢甲極為敬重推崇,相交之深堪稱莫逆。特別是覃孝方(1870-1959年),名壽堃,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是民主革命進步人士,歷任廣東新寧(今臺山)、香山知縣、欽州知府、廣東高等工藝學堂總辦,辛亥革命后曾任任黎元洪副總統(tǒng)府顧問、湖北省議會議長、國民政府教育部秘書長、審計院秘書長等職,解放后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文史館館員、參事室參事。從這段交往可以看出,此時丘逢甲的思想已經(jīng)超越維新改良的局限,傾向和支持民主革命。從此,丘逢甲在廣州度過了人生最后的崢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