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云:“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極也?!彼鳛橐粋€動詞,代表一種主動向時間頂峰攀登的勇氣,一種極致的生命狀態(tài)。陽光在此刻,也被賦予了獨有的氣質(zhì)與性格,成為夏至日"/>
趙小越
日光垂青大地,明亮盡情延展,這一天,便是夏至。
在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夏至最為年長。遠古先民們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了夏至。《恪遵憲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極也?!彼鳛橐粋€動詞,代表一種主動向時間頂峰攀登的勇氣,一種極致的生命狀態(tài)。陽光在此刻,也被賦予了獨有的氣質(zhì)與性格,成為夏至日的特定標簽。夏季的節(jié)氣,立夏是開始,小滿與芒種關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小暑和大暑與氣候有關,只有夏至的命名,忠于日影,忠于陽光,千百年來,用文字將古老計時儀器的運行規(guī)律,鐫刻進華夏民族的心靈深處。
陽光毫不吝惜地灑向世間,萬物有了濃于春色的生命色彩。若用顏色來塑造夏令,則立夏為縹碧,小滿為豆青,芒種為鵝黃,夏至為綠沈。綠沈,即濃綠,是夏至的容顏。水中田田的蓮葉是夏至,山上蔥蘢的枝條是夏至,地里油油的莊稼是夏至,林間幽幽的修竹是夏至,月下沁香的普洱是夏至,兒時鄉(xiāng)間小院的老槐樹是夏至……
天空星光點點,童年的院子里,那棵老槐樹下,母親在井旁浣衣,搗衣砧聲聲入耳,父親從水盆里捧出一個大西瓜,用菜刀切成小塊,那滴著水的紅沙瓤總是令我垂涎欲滴。我穿著背心短褲,蹲在桌旁,一邊啃著西瓜,一邊聽姥姥念詩。她躺在樹下藤椅上,緩緩搖著蒲扇,一遍遍教我念: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蓑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架子上的百合花婀娜清香,門外草叢里的鳴蟬,是不是也在吟誦生命的激情詩行?
除了綠沈的靜態(tài)主色調(diào),夏至還有著狂放不羈的一面。暴雨傾盆之時,多是炎炎盛夏之日。去年夏至,在晴好的江壩散步,但見遠處烏云密布,天地間混沌不己,連成一片,仿若打開天地相通之門,令我大為震撼,想起“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慨嘆世間的奇幻自然景象。不一會兒,雨云邁著雄渾鏗鏘的豪邁步伐而來,一時間,風云變色,大雨滂沱,有如雷霆萬鈞之勢。在朔北的盛夏淋雨,可絕不是“何妨吟嘯且徐行”之感。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在《易經(jīng)》的陰陽平衡理論中,夏至呈陰長陽消之象,故有“夏至一陰生”。鹿,這個森林里的美麗精靈,有著最敏感的角。鹿喜陽,陰生后,鹿角脫離;蟬可謂是夏至的標簽,感陰而鳴。蟬的幼蟲在地下生活多年,夏至時爬出地面羽化繁殖,無疑不象征著夏至是一種適宜昆蟲生長的姿態(tài);半夏是夏季生的喜陰植物,同蒲公英一樣,可用作中藥材,造福人類,名字也是按照生長節(jié)令而取,富有詩意。這便是夏至三候:一日“鹿角解”,二日“蟬始鳴”,三日“半夏生”。
夏至以陽光為信仰,是最具“正能量”的節(jié)氣。她是炙熱的,也是清涼的;她是柔美的,也是剛正的;她是綠沈的,也是絢爛的……她懂得萬物生長之道,傾心一瞬間的永恒,有一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勇氣與執(zhí)著,有著猛烈而決絕的靈魂氣節(jié),是萬物生命里最光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