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慧
碘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稱。海水里的碘化物和碘酸鹽循環(huán)在大多數(shù)海生物的新陳代謝中,以人類為例,碘以碘化氨基酸的形式集中在甲狀腺內,缺乏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人體攝入碘主要來自飲用水、各種食物和食鹽中添加的碘。如果人們生活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封閉環(huán)境,且不食用碘鹽,那么人體的碘攝入水平就會完全取決于外環(huán)境的碘水平,而在自然界中碘含量稀少,除在海水中海帶、海魚和貝類等動植物含碘較高(每升海水含50-60 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巖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特別是在內陸、山區(qū)、地高坡陡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區(qū),這里的人們會因長時間因碘攝入不足而產生碘缺乏病。同時,當外部環(huán)境缺碘的現(xiàn)狀很難改變,同時又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也最多只能維持3 個月。
碘缺乏病是什么?碘缺乏危害,是指由于自然環(huán)境缺碘、機體攝碘不足所引起的危害,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和對兒童智力發(fā)育的潛在性損傷等。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外環(huán)境缺碘,曾是全球碘缺乏病嚴重流行的國家之一。自1995年起,為了減少碘缺乏病,我國開始推行全民食鹽加碘行動。截至2015年底,全國94.2%的縣實現(xiàn)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從國家級水平看,我國自2000年實現(xiàn)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標,至今一直保持持續(xù)消除碘缺乏病狀態(tài)。2018年發(fā)表于Nature review Endocrinology 的最新綜述顯示,我國已屬于碘充足地區(qū)。
碘是甲狀腺功能和人體健康的重要微量元素,長期攝入不足和過量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根據(jù)《中國居民補碘指南》,中國居民膳食碘參考攝入量如下:
中國居民膳食碘參考攝入量(μg/天)
目前,常用的補碘方法以食鹽加碘為主,其他方法包括口服碘油丸、服用含碘藥物及營養(yǎng)素補充劑、食用富碘食物等。食鹽加碘是WHO 等國際組織推薦的控制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為預防和控制碘缺乏病,WHO等國際組織在全球推行普遍食鹽加碘策略。
食鹽加碘是一種持續(xù)、方便、經濟、生活化的補碘措施。食鹽加碘可以通過較小的投入獲得巨大的社會收益和間接的經濟效益,以實現(xiàn)提高人口素質的目的。目前,全球有12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實行食鹽加碘政策,至少97 個國家和地區(qū)制定法律、法規(guī)或食品安全標準支持食鹽加碘。在我國,根據(jù)2015年的全國居民碘營養(yǎng)監(jiān)測,我國的碘鹽覆蓋率達98%,甲狀腺腫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碘鹽在防治碘缺乏病方面,效果顯著,全民食鹽加碘也從“一刀切”到量體裁衣。1996 到2016 的20年間,我國經歷了“全民食鹽加碘—下調碘濃度—各省靈活選擇”的政策沿革。
1994年,我國頒布了《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從立法和法律層面上來確保防治措施的落實,但條例也規(guī)定兩個例外:第一高碘地區(qū);第二醫(yī)生認為因治療需要而不宜食用碘鹽的病人,這兩種人群不供應碘鹽,而供應不加碘的食用鹽。
2002年,國家食用鹽標準中加碘量下調,規(guī)定為35mg/kg(允許誤差范圍為每公斤±15mg)
從2012年起,我國頒布了新的《食用鹽碘含量》(GB26878-2011)標準,規(guī)定食用鹽產品(加碘食鹽)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計)為20mg/kg ~30mg/kg,允許波動范圍為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30%。
目前,14 個省、自治區(qū)選擇的加碘食鹽濃度為25mg/kg;12 個省、市、自治區(qū)及新疆兵團選擇的加碘食鹽濃度為30mg/kg,5個省、市選擇25mg/kg 和30mg/kg 兩個濃度的加碘食鹽,其中25mg/kg 加碘食鹽供一般人群食用,30mg/kg 供妊娠婦女、哺乳婦女等特需人群食用。見表
表 各省份選擇的鹽碘濃度
除了碘鹽之外,海產品中的碘含量是陸地植物的幾倍有的高達幾十倍,尤其是海帶、紫菜。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的陸地植物的碘含量都比較低。海帶、紫菜含碘量最高,干海帶能達到36240mg/100g;其次為魚蝦蟹貝類。其他食品中,蛋類含碘量較高(如鵪鶉 蛋233mg/100g、鵝蛋59.7mg/100g、雞蛋22.5mg/100g),不同奶類含碘量差別較大,植物類含碘量最低,特別是水果和蔬菜。
各類食物的碘含量
不同地區(qū)不同食物的碘含量相差很大,下表列出的是一些常見食物的碘含量。
選擇補碘方式時,可先考慮通過食用加碘食鹽以及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食物補碘。除此之外,還可考慮給予含碘營養(yǎng)素補充劑等。根據(jù)碘缺乏的程度選擇補碘的劑量。在碘缺乏重病區(qū),當?shù)恹}防治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實時,可以給育齡婦女、妊娠婦女和哺乳婦女服用碘油丸。
我國自然環(huán)境和飲食習慣地區(qū)差異大,同時存在高水碘和低水碘地區(qū),人群食用海產品等富碘食品的習慣也各不相同。所以,補不補碘要樹立正確的補碘觀念,在明確自身碘營養(yǎng)狀況的前提下,科學補碘。個人在選擇是否補碘和補碘強度時,也應該在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和自身碘營養(yǎng)狀況后決定是否需要改變。
2019年5月7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了《全國生活飲用水水碘含量調查報告》,首次對全國鄉(xiāng)村級水碘含量進行了大規(guī)模調查,覆蓋了全國31 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并繪制了我國“水碘地圖”。
有了此次更精準的水碘地圖,公眾可以更了解自己生活地區(qū)外環(huán)境的碘狀況,各省也在本次調查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重新認定高碘地區(qū),更好的指導群眾科學、精準補碘,真正落實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和差異化干預。現(xiàn)在全國各地按照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均制定了適宜當?shù)氐氖雏}加碘標準。對于普通人群來說,食用加碘鹽是有必要和安全的,所以可以放心購買當?shù)毓臒o碘鹽。
尤其要提出的是,育齡婦女、孕婦、哺乳期婦女、胎兒、嬰幼兒、學齡兒童和青春發(fā)育期的孩子等是碘缺乏危害的主要受關注人群,這部分人群處于特殊的生理階段,在同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他們最易遭受缺碘的威脅,在日常生活中這部份人群尤應注意碘的充分補充,不能聽信謠傳盲目采用無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