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熙釗 劉振立
(1.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河北054025;2.軋輥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054025)
軋輥(包括工作輥和支承輥)是軋機的關鍵零件之一,裝在軋機牌坊窗口當中。在帶鋼生產中,軋輥始終與紅熱鋼坯直接接觸,損耗量很大。找出軋輥的損壞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提高軋輥壽命,降低輥耗,是軋機制造商和用戶十分關注的問題。
某鋼廠平整機支承輥在使用過程中,裝環(huán)軸頸部位發(fā)生斷裂,如圖1所示,斷裂軋輥材質為86CrMoV7鍛造支承輥,發(fā)生斷裂時輥身直徑為?641.05 mm。輥身長為850 mm,單重3.2 t。為了分析斷裂原因,利用ANSYS Workbench對該支承輥進行模擬計算。
支承輥軸如圖1所示,主軸頸根部圓弧為R20 mm,利用ANSYS Workbench中的DM幾何建模模塊建立模型,在DM中建立幾何模型,可方便地利用參數(shù)化管理,對部分幾何量進行參數(shù)化處理,提高計算效率。
根據(jù)提供資料,該支承輥的軋制力為300 t,利用有限元軟件ANSYS進行計算,對支承輥兩端端面固定約束,最大應力為104.58 MPa,如圖2所示,根據(jù)該鍛鋼支承輥材質和輥頸硬度,輥頸的抗拉強度按Rm=900 MPa,安全系數(shù)n=5,則許用應力[σ]=180 MPa,根據(jù)模擬計算結果,最大應力104.58 MPa,小于許用應力,正常使用情況下,軋輥不會出現(xiàn)斷裂。
(a)主軸斷裂位置(b)局部放大圖圖1 支承輥主軸Figure 1 Main shaft of back-up roll
輥頸支反力F=300×1000×102=1.5×106N
截面最大彎矩Mmax=FL=318750N·m
式中,L為支反力距所求截面的距離,該支軋輥L=0.2125 m;F為輥頸支反力,單位為N。
圖2 原結構應力分布Figure 2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original configuration
抗彎模量W為:
式中,d為直徑,單位m,該支軋輥d=0.32 m。
最大彎曲應力σmax為:
最大彎曲應力小于許用應力180 MPa,滿足安全要求。模擬計算和理論計算比較接近,誤差在要求的范圍內。
在原始結構基礎上,主軸頸根部細節(jié)圖如圖3所示,將主軸頸根部圓弧由R20 mm改為R25 mm、R30 mm,應力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利用參數(shù)化管理,建立圓弧大小跟最大應力之間的關系,得到的應力如圖4所示。
圖3 主軸頸根部細節(jié)圖Figure 3 Detail sketch of main shaft neck root
圖4 不同圓弧大小應力Figure 4 Stress of different sized circle arc
根據(jù)圖4得出,圓弧越大,應力越小,若將原始結構圓弧R20 mm改為R25 mm、R30 mm,應力大小分別為102.02 MPa、93.728 MPa,增大圓弧,可提高軋輥的使用安全性。
對主軸頸根部圓弧過渡改為斜面+圓弧過渡,如圖5所示,斜面寬度為24 mm,軋制力和邊界條件跟前述相同,應力分布如圖6所示。改變斜面角度A和圓弧大小R,得到不同斜面角度、不同圓弧的應力大小,如圖7所示,由圖7可以看出,改為斜面結構后,應力比圓弧結構大,最小的斜面角度為45°,圓弧為R20 mm。
圖5 斜面+圓弧結構細節(jié)圖Figure 5 Detail sketch of bevel and circle arc configuration
圖6 斜面+圓弧結構應力分布Figure 6 Stress distribution of bevel and circle arc configuration
圖7 不同斜面過渡應力大小Figure 7 Stress values of different bevel transition
在主軸頸根部增加一裝環(huán)臺,如圖8所示,裝環(huán)臺直徑為?322 mm,長度為48 mm,經計算,最大等效應力為147.72 MPa,見圖9。
圖8 增加裝環(huán)臺細節(jié)圖Figure 8 Detail sketch of mounted ringing table
圖9 增加裝環(huán)臺應力分布Figure 9 Stress distribution of mounted ringing table
(1)經過計算,原始結構的強度是滿足安全要求的,說明圖紙設計本身不存在問題。在原始結構過渡圓弧R20 mm的基礎上,將圓弧改為R25 mm、R30 mm,可進一步降低應力水平,提高軋輥的安全性。
(2)為了進一步提高軋輥的安全性,對軋輥斷裂部位結構進行改進,經過計算,應力水平均比原始結構大,說明原始結構較科學合理。
(3)綜合分析,在原結構基礎上,建議將現(xiàn)在的圓弧R20 mm改為R30 mm,同時將推力環(huán)里孔圓弧作相應的改進,應力可減小15.6 MPa。軋輥設計本身不存在問題,若要保證軋輥使用過程輥頸不發(fā)生斷裂,建議從軋輥使用、裝配等方面繼續(xù)查找輥頸斷裂的原因,制定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