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卿?王強?林大開
5月29日,來到棲霞市觀里鎮(zhèn)蔣家莊村東山,近20位村民正在村黨支部書記蔣家兵的帶領(lǐng)下,在地里種“煙薯25”。只見長長的地塊中,有的人澆水、有的人插苗、有的人培土,大家伙兒都忙得不亦樂乎。一邊忙碌著,蔣家兵一邊介紹說:“今年一共流轉(zhuǎn)了3.3公頃地,都是村里的撂荒地,放在那里可惜了,村里出面流轉(zhuǎn)過來,專門為貧困戶建起‘專屬’合作社,與一家公司合作種紅薯,預(yù)計一周的時間完成種植,這不,在這勞動的都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五保戶。”
蔣家莊村共360戶、890人,村里的土地比較多。但是,近年來隨著村民老齡化,一些光板地、偏遠地逐漸被老百姓撂荒了?!昂枚啻迕癜丫τ迷诹斯麍@上,沒時間管理這些撂荒地??粗釉谀抢锟上?,村兩委在包村扶貧干部的指導(dǎo)下,就琢磨著怎么能把這些閑置的土地與貧困戶結(jié)合起來,讓兩者都受益?!敖?jīng)過多次開會研究,最終決定建個扶貧合作社種紅薯?!笔Y家兵說。
考慮到這部分人都年歲已高,勞動力比較弱,種紅薯省時省力,他們有這個能力,蔣家兵介紹。模式一經(jīng)確定,村委年初出面對村里的撂荒地進行了統(tǒng)計摸底,經(jīng)過挨家挨戶組織動員,最終與村民達成流轉(zhuǎn)協(xié)議,按照每667平方米地400元的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zhuǎn)到村集體,一共3.3公頃地?!按迕駛兌纪?,在那撂荒一點收入沒有,這樣還有租金”。土地流轉(zhuǎn)好之后,蔣家兵又把17戶村民聚在一起,研究合作思路,最終決定貧困戶不用資金投入,只需以工代股入社,負(fù)責(zé)紅薯的種植、管理和采摘,村集體尋找企業(yè)解決資金,收益分成。
“這3.3公頃土地,能種30萬棵紅薯苗,加上化肥農(nóng)藥,約需8萬元的投資?!笔Y家兵說,為此村集體出2萬元,剩下的全由企業(yè)包干,“這樣主要是考慮到集體承擔(dān)的風(fēng)險少,按照每667平方米收入2000千克計算,企業(yè)回收價格每千克2.4元,每667平方米收入近5000元,除去租金等成本至少收入3000元?!?/p>
“收益我們有分成”,蔣家兵介紹說,“最終的收益我們集體占20%,企業(yè)占60%,剩下的20%歸17戶貧困戶,預(yù)計每戶至少年增加收入2000元。如果因收成不好等原因?qū)е伦罱K的收益達不到這個數(shù),我們村兩委開會也研究了,從集體收益中出錢補,確保每戶至少增收2000元?!?/p>
今年63歲的蔣家豐,是村里的五保戶,談起村里的這個舉措,情不自禁喜笑顏開,“歲數(shù)大了,重活干不了了,但種紅薯沒問題,一年下來能增收2000元,真好?!?/p>
蔣家兵介紹說:“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我們村一共有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5戶五保老人,年歲都比較大了,種果園沒能力。得益于黨的好政策,解決溫飽沒問題,但是如何讓他們力所能及做點事,通過勞動增加收入、生活更上一層樓,一直是鎮(zhèn)黨委政府及村兩委考慮的大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