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在消化內(nèi)科疾病中慢性胃病是臨床多發(fā)且常見疾病,其病發(fā)誘因較多,如急慢性炎癥、遺傳因素和藥物、幽門螺桿菌感染等,一旦病情發(fā)作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腹脹、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xiàn),能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有學者指出,對于慢性胃病保證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對抑制和預防病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作用?,F(xiàn)就慢性胃病病人的注意事項,介紹如下:
(1)慢性病程:慢性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除少數(shù)發(fā)病后就醫(yī)較早外,大部分患者因病情遷延不愈,病程時間長達到幾年或者幾十年之久。
(2)周期性發(fā)作:在病程期間,大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緩解期或發(fā)作期相互交替發(fā)生。其中,緩解期的時間能達到幾個月或者幾年;發(fā)作期則能達到幾周或者幾個月。
(3)疼痛特點:①節(jié)律性疼痛:臨床上飲食和疼痛間有比較典型的節(jié)律性。胃酸刺激與潰瘍疼痛相關,通常多發(fā)生于餐后30分鐘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能達到1至2小時,隨后逐漸消失,直至下次進餐后對上述規(guī)律予以重復。②疼痛部位:劍突下偏左或正中部位為胃潰瘍疼痛主要部位,通常疼痛范圍具有局限性,局部有壓痛情況出現(xiàn),然而定位模糊。③疼痛的性質與程度:一般疼痛的性質與程度是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及痛閾情況而定,疼痛多以隱痛、鈍痛、劇痛為主。常有惡心嘔吐、噯氣、反酸、上腹部飽脹、食欲下降、刺激、壓迫感及悶脹感等主要表現(xiàn)。
正所謂胃病“三分治七分養(yǎng)”,飲食療法是目前對慢性胃病患者預防及輔助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飲食方面需要對以下幾點加以注意:
(1)對營養(yǎng)的選用尤為重要,應予以加強。叮囑患者盡量多食用維生素、蛋白質和熱量豐富的食物,同時囑咐患者多食用松、軟易消化食物,如豆腐、雞蛋和豆?jié){等;禁止食用麻辣爽口、有韌性的食物,避免消化不良。
(2)建議患者多食用些水果、蔬菜,且保證攝入量充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煮熟食用,有助于對胃的保護。另外,果皮與菜含有較多維生素及纖維,建議食用適量,禁止過量多食,避免胃擴張、影響消化。應多食用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與蔬菜等。其目的是有助于患者機體抵抗力增強,加快炎癥及潰瘍愈合與修復組織受損。
(3)若患者伴有反酸癥狀,建議少飲用牛奶。
(4)對多渣食物的攝入予以限制,囑咐患者盡量少食用有較多組纖維、油炸和油煎食物,如臘肉、火腿及韭菜等。其原因是,油煎、油炸和大量粗纖維食物具有粗糙及不易消化等特點,易加大胃液分泌量,并會增加胃蠕動,刺激炎癥或潰瘍創(chuàng)面無法愈合,從而加重胃部負擔,甚至出血穿孔。但是,當食物經(jīng)過加工后,由于具有易消化特點,可建議患者食用。
(5)禁止食用有刺激胃酸分泌且有較大刺激性的食物,如酒、生蒜和生蔥等,以及過熱、過咸和過甜等食物。其原因是,甜食可有助于胃酸分泌增加,能對炎癥及潰瘍創(chuàng)面產(chǎn)生刺激,使病情加劇;如果所食用食物過熱,也會對炎癥及潰瘍面產(chǎn)生刺激,誘發(fā)疼痛,甚至還會因擴張潰瘍面而發(fā)生出血情況;如果所食用食物過于辛辣,則會一定程度增加胃酸分泌;如果所食用食物過硬、過冷且不易消化,則對加劇患者病情。
(6)若患者確診為胃潰瘍病,建議其戒煙。因為煙草內(nèi)所含有的尼古丁能將胃液酸堿度產(chǎn)生改變,對胃的正?;顒赢a(chǎn)生擾亂,從而能增加或加劇潰瘍病的發(fā)生。
(7)燉和燒、蒸和炒等為最佳烹調方法。若在烹制食物時應用煙熏、炸和煎等方法,則會一定程度加大食物消化難度,延長食物在胃內(nèi)停留時間,使?jié)兠嬗鲜苡绊憽?/p>
(8)如果患者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焦慮抑郁或壓抑,則會使胃病患病率明顯提升,像辦公室工作人員、建筑工人、司機及焦慮抑郁癥者等,均能提高胃病發(fā)生率,因此,對于此類人群,建議其能始終保持精神愉悅與良好的生活習慣。
(9)在日常生活方面,囑咐患者用餐使按時按量,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對飲食時間、飲食量等合理規(guī)劃,每次飲食嚴格遵照制定的飲食表執(zhí)行。同時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及睡眠仍然重要。睡覺晚和起的晚的人,都會飲食不規(guī)律,早餐、中餐一起吃,或者夜間加餐、宵夜。如果晚上進食過多,則容易導致胃部滯脹,使睡眠質量受影響。建議患者少食多餐,尤其在入睡前2至3小時時段,禁止食用食物油炸、較硬及高纖維食物,避免睡眠質量受影響。如果覺得肚子空,建議多飲水。對此,需要將這個不良習慣予以糾正,飲食不規(guī)律往往容易發(fā)生胃病甚至發(fā)生胃潰瘍。雖然人的生物鐘能自我調節(jié),但卻有一定的范圍,其差距不能過大。胃部就好像機器,每天都在不停工作,食物在消化期間由于受機械性影響會對粘膜帶來一定程度損傷,保證飲食節(jié)制是治療慢性胃病的關鍵。
(10)湯最好是飯前飲用,飯后飲用容易是消化難度加大。
(11)叮囑患者禁止飲用碳酸飲料、濃茶和咖啡,以及酒和煙等。
(12)若患者伴有慢性胃病癥狀,則叮囑其餐后禁止運動,待胃部食物有所消化后適當運動,如慢步、太極拳等,從而能對胃部有效保護;另外,禁止餐后馬上進入工作狀態(tài)。
(13)如果不是急性情況下,不建議患者長期使用藥物控制。其原因是,藥物的長期應用容易產(chǎn)生副反應,得不償失。
(14)按摩保健與食療有助胃病恢復:溫熱食物能起到養(yǎng)胃功效,如狗肉和羊肉等,適用于伴胃寒癥狀者;大蒜能起到殺菌消毒功效,有助于炎癥的有效消除,建議多食用;此外,核桃和銀耳、枸杞和紅棗等食物可入菜或零食。餐后可先將雙手搓熱,然后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進行64圈按摩。然后再用搓熱的雙手對小腹進行按摩。
總之,保證良好飲食習慣,正規(guī)治療及精神情緒的調節(jié),可顯著減輕慢性胃病的發(fā)生。建議患者少食多餐,用餐七分飽,禁止暴飲暴食;積極改變飲食習慣,按時就餐,吃飯時禁止蹲著或站著;嚴禁煙熏、油炸及辛辣等食物;禁止食用有較強刺激性的食物,如過辣、過冷或過酸等食物,做到不喝咖啡、濃茶,不飲酒及吸煙。能做到這些,想胃不好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