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秦
周末,我在陽臺洗衣服時,兒子背著雙手跑過來,認真地說:“媽媽,給你個驚喜。”說著,迅速把一個亮閃閃的紅包遞到我面前,并帶著伴奏:“當當當……”我擦擦濕手,打開紅包。本以為里面會是他隨意塞進去的幾張紙、一幅畫之類的,結果讓我大跌眼鏡,里面工工整整地“躺”著二百元紙幣。
我的第一反應是沖到房間。果然,我的錢包被翻了個底朝天,各種面額的紙幣散在各處,幾枚硬幣還落到地上。我的火氣“蹭”一下冒上來,瞪大眼睛呵斥道:“說過多少次,不能隨便翻媽媽的錢包。馬上收拾好!”兒子站著不動,爭辯道:“那紅包是我送你的,你拆開了應該高興,還應該親我。你拆開姥姥的紅包時,怎么親了她?”說著,他揚起臉,癟著小嘴。
“姥姥的紅包?那是……”話說到一半,我突然意識到什,“該不是,你給我紅包是為了像姥姥一樣祝我生日快樂吧?”我的聲音明顯沒了底氣,兒子卻重重地點頭:“不然還是怎樣?”說到這里,他終于委屈地哭了。
我把紅包恭恭敬敬地捧在手心,開始和紅包對話:“請問紅包大人,你來自哪里呀?”接著,我學著童聲回答:“哦,我來自媽媽的錢包。”“你把媽媽的錢裝在肚子里,經(jīng)過媽媽的允許了嗎?”“沒有。是小主人裝在我肚子里的,他想祝媽媽生日快樂?!薄昂冒?,請轉告你的小主人,媽媽謝謝他,同時也對剛才的壞脾氣表示歉意。但是,亂翻媽媽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他能親手做一張賀卡送給媽媽做生日禮物,媽媽會更開心……”沒等我模仿紅包回答,兒子搶先說:“真的嗎?太好了!我現(xiàn)在就去做。”說完,他抹了一把眼淚,拿起手工折紙、剪刀、水彩筆忙去了。
小孩子很容易原諒不經(jīng)意犯錯的父母。但是,父母的一句“對不起”似乎總是很難說出口。其實,除了在壞脾氣來臨時多考慮一下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意圖,借助傳聲筒來表達歉意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兒子不愛做家務,到處亂丟垃圾,我為此沒少傷腦筋。在他又一次把香蕉皮隨手扔在客廳的地板上時,我拍了一張照片,傳到婆婆的微信上,并故意夸兒子:“媽,小寶特別愛勞動,主動掃地、收拾玩具、澆花、擺盤子,可是我的小助手呢。”我偷眼瞧著大口吃香蕉的兒子,他有點坐不住了。接著,我又笑著自言自語地說:“我還得給幼兒園老師匯報一下?!薄暗纫幌?,媽媽!”說著,兒子迅速撿起香蕉皮扔進垃圾筒,拿起笤帚掃地,還對著鏡頭擺了個造型。我迅速抓拍,發(fā)進家長群。表達訴求,不一定非要命令式,通過一個傳聲筒,把要求提出來,給孩子一個心里緩沖,就能讓孩子變被動服從為主動選擇。
兒子兒童節(jié)演出完畢,我整理好照片打印成冊。婆婆周末來看孩子,我們拿出照片,兩個人開始了“夸夸”模式。“媽,您看小寶這動作做得真到位?!逼牌偶訌娏苏Z氣:“何止是動作,你看這表情,一顰一笑的,真跟個小舞蹈家似的!”我接著說:“這次演出的成功不是因為小寶長得帥,而是因為他勤奮努力。這個月他每天晚上回到家都一邊聽伴奏音樂,一邊對著鏡子練習,真是辛苦呢!”婆媳倆一唱一和,兒子早就笑開了花,拿出我的手機點開伴奏音樂,非要給奶奶單獨跳一次。
表達贊美,不單單是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還可以找個傳聲筒,表面是兩個人聊天,實則是贊美孩子,更能讓孩子感受到真誠。同時,借此機會把積極的理念借此傳達給孩子,真是一舉兩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