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廣1,李玉坤,費 凡3,王鴻膺,王龍升,牛海仲,楊進川
(1.北京油氣調控中心,北京 100007;2.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青島 266580;3.中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到2025年全國油氣管網規(guī)模將達到24萬公里。在役油氣管道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地質災害的潛在威脅,如斷層錯動、山體滑坡、黃土濕陷、地基沉降、泥石流、凍土、水毀等。當地質災害引發(fā)地面變形時,土體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形,而管道受到土體的推動作用會發(fā)生不均勻的變形,變形嚴重時將會帶來安全問題[1]。
地質災害引發(fā)變形的管段是否達到其安全極限,能否繼續(xù)使用,還是需要釋放應力或更換管段,這些問題都直接關乎到企業(yè)的安全運營和經濟效益。現場工程師往往只能憑借經驗進行判斷,缺乏科學判據。因此,亟需一種測試技術,能對危險或者變形管段直接給出其在線應力,從而對管道進行安全評估。筆者基于聲彈性理論,研究地質災害變形管段在線應力超聲測量的理論和方法,研發(fā)了超聲測量裝置,標定了常用管線鋼的應力系數;并進行現場工程應用,測量了變形管段運行工況下的應力,實現了安全裕度的評估。
超聲測量變形管段在線應力的理論基礎是聲彈性理論,即超聲波波速與材料應力間的線性關系[2]。BRAY等首先證明了各類型聲波對應力的敏感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臨界折射縱(LCR)波對應力最為敏感[3-4]。2008年,巴西的FRAGA使用LCR波測量X70鋼的樣品來研究溫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程度。2013年,JAVADI等[5]采用LCR波測量了奧氏體不銹鋼管的軸向焊接殘余應力,測量結果與有限元計算結果有較好的一致性。國內學者徐春廣,馬子奇和宋文濤等[6-8]對超聲法測試管道焊縫殘余應力開展了研究和現場應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李玉坤團隊推導出了雙向應力狀態(tài)下的縱波聲彈性公式,為測試管道表面雙向應力狀態(tài)提供了有效的計算方法[9]。
在材料彈性限度內,應力與聲傳播時間成線性關系,縱向平面波平行于應力加載方向的傳播速度與應力(σ)的關系如式(1)所示[10]。
(1)
式中:V11為平行于應力加載方向的波傳播速度;ρ0為材料無應力下的初始密度;λ,μ為材料的二階彈性模量;l,m,n分別為材料的三階彈性模量;ε為加載方向上的應變;ν為材料的泊松比。
對式(1)進行推導化簡,得到式(2)。
Δσ=K(t-t0)=KΔt
(2)
式中:Δσ為施加應力的改變;Δt為試件中LCR波飛行時間的改變;K為應力系數,由材料本身決定,對于特定材料是常數。
由式(2)可知,標定應力系數K后,通過精確測量LCR波傳播的聲時或聲時差,就可計算得到對應的應力值。
基于聲彈性原理,自主研發(fā)了油氣管道專業(yè)性應力測試工具——油氣管道在線應力超聲測量裝置(見圖1),研發(fā)和改進的整個周期都考慮了油氣管道應力測試的多種工況,更能適應油氣管道現場測試的復雜環(huán)境。如圖1(a)所示,該裝置主要包括低功耗處理器、超聲發(fā)射模塊、超聲接收模塊、時間測量電路模塊、液晶顯示及交互模塊、電源管理模塊和溫度測量模塊。該裝置對超聲波傳播時間的測量精度可達0.1 ns,管道在線應力測量誤差小于20 MPa。
圖1 油氣管道在線應力超聲測量裝置
超聲激發(fā)和接收一體換能器的結構示意如圖2所示,激發(fā)換能器和接收換能器安裝在有機玻璃楔塊中,聲程L固定為35 mm。換能器和被測介質的傾斜角為28°,換能器的頻率為5 MHz。
圖2 超聲激發(fā)和接收一體換能器結構示意
根據式(2),在現場測試前需要對應力系數K進行室內標定,文章通過標定試驗得到常用管線鋼(X52、X60、X70、X80)的應力系數。標定試件選用常用管線鋼,試件的結構示意如圖3所示,試件厚度為6 mm,表面粗糙度小于1 μm。
實驗室應力系數標定試驗現場圖片如圖4所示,超聲收發(fā)探頭和試件放置于恒溫箱內,達到穩(wěn)定耦合狀態(tài)后,測量LCR波的傳播時間t0。試驗時,將試件固定于萬能試驗機上,LCR波傳播方向平行于應力加載方向。由自由狀態(tài)起始,逐步對試件增加載荷,直到外部載荷應力達到屈服強度的70%左右。每增加完一次載荷,待載荷穩(wěn)定后,測量該載荷下的LCR波傳播時間。
圖3 標定試件的尺寸
圖4 實驗室應力系數標定試驗現場
按照式(2)擬合出應力-聲時差的曲線,如圖5(a)所示,X52管線鋼的應力-聲時差曲線呈較為嚴格的線性關系,曲線的公式為σ=13.813Δt,則試件(X52管材)的應力系數K為13.813 MPa·ns-1,即LCR波傳播時間每發(fā)生1 ns的變化,被測介質中就有13.813 MPa的應力變化。同理得到X60,X70,X80管線鋼的應力系數,分別為14.013,15.764,16.109。
某天然氣分輸站出站口位置的管線在低溫下運行,其周圍的土壤被凍結而使得管段發(fā)生凍脹現象,埋地管段被抬升,與之連接的臨近地面管段也被帶動抬升,致使管段閥體離開支座(見圖6),管道內部應力增加,安全裕度減小。利用超聲波法對凍脹管段進行了測量和評價,主要工作步驟為:應力初測評價-維護措施建議-應力復測修復質量評價。
應力初測評價:現場實地對應力進行測試(見圖7),結果如表1所示,測點A、B處應力值分別為-280.6,-205.6 MPa(壓應力),測點C處應力值為130 MPa(拉應力)。三處測點的應力值偏高,但仍滿足強度條件。
圖7 應力測量現場
維護措施建議:建議開挖釋放應力,修建防水涵洞。
應力復測修復質量評價:開挖后對相同測點進行應力檢測,測點A、B、C處的應力值分別為187.2,154.6,117.6 MPa,應力明顯得到釋放。
表1 初測和復測(開挖前后)測點應力值
某輸油處計量站作業(yè)區(qū)輸油管道的一處支墩有明顯下沉,管道有明顯位移,地面出現凹陷,南北最大高度差達16.3 cm,且附近房屋墻體與地面間出現了開裂。對其進行初步判斷,得到的結論是:作業(yè)區(qū)地基沉降引起了埋地管道的較大變形。圖8所示為管線現場照片與待測點位置示意,針對該部分管道的測量共分4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停輸工況下,測量13號測點的應力水平。
第二階段:輸油工況下,開挖埋地管道,測量13號測點的應力水平。
第三階段:輸油工況下,開挖埋地管段,添加千斤頂支撐并松開部分支墩的螺栓,釋放部分應力后(24 h),測量14號測點的應力水平。
第四階段:輸油工況下,待應力充分釋放后(48 h),回填埋地管道,保留部分支撐并重新擰緊螺栓,測量15號測點的應力水平。
圖8 管線現場照片和測點位置示意圖
圖9 13號測點在線應力的4次測量結果
表2給出了所有測量點的數據,圖9給出了13號測點的4次測量結果的變化曲線,從圖9和表2可知:1號測點的應力值始終在安全范圍內,變化不大;2號測點的應力值變化最大,第1次測量結果明顯高于其他測點的,并且已達到了屈服應力,經過應力釋放后應力水平有所下降,再一次支撐而釋放應力,應力數值進一步減小,修復后應力有很小的增加,但都滿足強度要求;3號測點應力變化規(guī)律與2號點的類似,經過開挖后應力得到釋放,修復后滿足強度要求;4號測點位于靠近彎頭的位置,應力值較小且變化不大;5號測點是修復后的補充測點,其應力值在安全范圍內。
基于委托方測量和評價的具體需求,結合測試現場應用的實踐總結,形成了“應力初測評價-維護措施建議-應力復測修復質量評價”現場測量評價方法。
表2 在線應力的4次測量結果 MPa
(1) 針對地質災害引發(fā)油氣管道變形的問題,基于聲彈性理論,分析了變形管段運行工況下的應力超聲測量技術:研制了油氣管道在線應力超聲測量專用裝置、管材室內標定和現場測量的配套工具。
(2) 自主研制的油氣管道在線應力超聲測量系統(tǒng)的應力測量誤差低于20 MPa,測量實時、快速、穩(wěn)定,可作為管道運行工況下應力測量的關鍵設備。
(3) 建立了高精度室內標定系統(tǒng),可得到管線鋼的零應力LCR波的傳播時間和應力系數,為現場測量提供了基礎。
(4) 建立了“應力初測評價-維護措施建議-應力復測修復質量評價”的現場測量評價方法,在測量和評價凍脹管段與沉降管段應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