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鋒,李國強,張桂芹
(黑龍江省帶嶺林業(yè)科研所,黑龍江伊春153106)
紅豆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L.),杜鵑花科,越橘屬,常綠矮生灌木,株高2~25cm[1],別名牙咯噠,北國紅豆。主要分布于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中。漿果,深紅色球形,汁多酸甜。果實及莖葉富含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成分(酚類、黃酮、SOD、花色苷、花青素類、有機酸類等)可防輻射、抗氧化、抗衰老、抗菌、防癌等多種功效[2]。
隨著對越橘屬植物營養(yǎng)學、藥物學研究的深入,其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認可,對其開發(fā)的力度也隨之加大,但目前越橘資源長期處于野生狀態(tài),產(chǎn)量年度間的波動很大,難以適應規(guī)?;_發(fā)利用。加之近年來人類對森林漿果植物資源進行無計劃掠奪式的采摘,致使野生資源遭到嚴重破壞[3],開展人工栽培是恢復和擴大其資源,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的必由之路。
2016年5月在大興安嶺的漠河市西林吉林業(yè)局金溝林場引進紅豆越橘野生植株,挑選株高接近的植株在伊春市帶嶺高寒地區(qū)按預先制定的試驗設計進行野生植株的定植,建立栽培試驗園。生長季主要進行人工除草管理。
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3次重復。
不同立地:分別選擇林中空地(4km落葉松種子園)、林緣(東山圃地)、全光(秀水苗木基地)3種立地。
不同密度:在不同立地條件下分別按株距5、10、15cm,等行距(15cm)3個密度定植。
不同覆蓋:定植后分別用落葉松松針、針葉鋸沫、腐殖土覆蓋植株3cm。
調查統(tǒng)計:栽植當年秋季調查所有試驗組合的苗木成活株數(shù)及當年高生長,栽后第二年秋季調查分枝數(shù),調查數(shù)據(jù)經(jīng)整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紅豆越橘試驗設計與計算結果
續(xù)表1
試驗號試驗設計計算結果立地A密度B覆蓋物C空項D高生長/cm成活率(%)百分數(shù)反正弦轉換值分枝數(shù)42(林緣)12315.9758.950.135.35223.0117.8452.846.615.56231215.0330.033.214.073(林中空地)13215.5585.667.76.98321316.3868.255.676.59332115.0046.743.114.8高生長Ⅰ48.8348.4848.3749.8T=144.6T=466.55T=46.9Ⅱ48.8449.5546.345.91Ⅲ46.9346.5749.9348.89R1.912.983.633.89成活率Ⅰ170.12182.21153.26154.1Ⅱ129.95146.88137.84145.51Ⅲ166.48137.46175.45166.94R40.1744.7537.6121.43分枝數(shù)Ⅰ13.916.915.215Ⅱ14.816.214.315.1Ⅲ18.213.817.416.8R4.33.13.11.8
3.1.1 成活率。從表1中看出,7號試驗效果最好,成活率為85.6%。R值主次排列順序:B>A>C,說明密度對紅豆越橘栽植成活的影響最大,其次為立地條件的影響,不同覆蓋物影響最小。該試驗中栽植密度為5cm的在3種立地條件下成活率都顯示最高。林中空地和全光下栽植平均成活率分別為66.8%和69.1%,林緣僅為47.2%。
3.1.2 高生長。從表1看出, 高生長R值主次排列順序:C>B>A,雖然5號試驗高生長最大,為17.84cm,但與其它試驗相比相差不大。分析原因:一是栽植時雖然挑選的高度相近的植株,但栽植時深淺有差異,二是定植當年生長量都較小。加之高生長對今后的結實量影響不大,故該指標可忽略不計。
3.1.3 分枝數(shù)。由表1看出,7號試驗分枝數(shù)最多,為7個,R值主次排列順序:A>B=C,說明立地條件對紅豆越橘分枝影響最大,分枝數(shù)最多的較最少的多1~3個枝數(shù)。
3.2.1 成活率。表2顯示,立地條件A間的P=0.191>0.05;栽培密度B間的P=0.173>0.05;覆蓋物C間的P=0.246>0.05;表明3個因素對紅豆越橘栽植成活率的影響不顯著,因此不必再進行3個因素水平間的多重比較。
表2 紅豆越橘成活率、高生長、分枝數(shù)方差分析
3.2.2 高生長。表2顯示,立地條件A間的P=0.774>0.05;栽培密度B間的P=0.645>0.05;覆蓋物C間的P=0.555>0.05;表明3個因素對紅豆越橘當年高生長影響不顯著,因此不必再進行3個因素水平間的多重比較。
3.2.3 分枝數(shù)。表2顯示,立地條件A間的P=0.166>0.05;栽培密度B間的P=1.279>0.05;覆蓋物C間的P=0.287>0.05;表明3個因素對紅豆越橘分枝影響不顯著,因此不必再進行3個因素水平間的多重比較。
4.1 3個因子中對成活率的影響排序為B(栽植密度)>A(立地條件)>C(覆蓋物),對分枝數(shù)的影響排序為A(立地條件)>B(栽植密度)>C(覆蓋物)。即栽植密度和立地條件對紅豆越橘栽植成活率和生長的影響較大。
4.2 該試驗中7號試驗效果最好,即林中空地、株距5cm,土覆蓋栽植成活率85.6%,分枝數(shù)7個。
4.3 不同覆蓋物中對成活和生長的影響均是土>松針>鋸沫,但土覆蓋與松針覆蓋差異不顯著,因此生產(chǎn)中從節(jié)約成本角度以松針覆蓋為佳。紅豆越橘喜酸性土壤,松針覆蓋是否會增加土壤酸性,更利于紅豆生長,還有待在今后的試驗中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