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梅芳
摘要:針對氰化物的特點,對比黃金礦山含氰廢水的各種處理方法。綜合考慮環(huán)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采用二氧化硫空氣法對某礦山含氰廢水進行處理。結果表明該工藝經(jīng)濟可行,處理后廢水氰化物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要求。
Abstrac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yanide, various treatment methods of cyanide-containing wastewater in gold mines are compared. Considering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 it is well to use sulfur dioxide air method to treat the cyanide-containing mining wastewa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is economical and feasible, the effluent reach the first grade standard of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8978-1996).
關鍵詞:黃金礦山;含氰廢水;二氧化硫空氣法
Key words: gold mines;cyanide-containing;sulfur dioxide air method
中圖分類號:X703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0-0222-03
0 ?引言
氰化法提金因其效率高、成本低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黃金提取方法,在國內(nèi)外的黃金礦山選礦中占有較高的應用比率。因此,氰化法的主要原料氰化鈉在黃金生產(chǎn)中被大量使用。氰化鈉屬于劇毒化學品,大量使用給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環(huán)境污染風險,為此,越來越多研究人員致力于無毒、輕毒浸出劑研發(fā),用以代替劇毒氰化物。然而,雖然已有一些溶劑可用以代替氰化物提取礦石中的黃金,但提金效果均不理想,或存在生產(chǎn)成本高,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因此,氰化提金工藝在黃金生產(chǎn)領域仍占主導地位,從而產(chǎn)生大量含氰廢水,含氰廢水的處理難題也越來越引起關注。本文以某黃金礦山企業(yè)含氰廢水為對象,研究二氧化硫空氣法的處理效果。
1 ?含氰廢水處理工藝
1.1 含氰廢水處理工藝對比分析
含氰廢水處理研究較多,早期有氯氧化法(包括堿性氯化法和酸性氯化法)、臭氧法、酸化中和法、因科法等。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出現(xiàn)了過氧化氫氧化法、溶劑萃取法、兩步沉淀法等。
目前,國內(nèi)外用以處理含氰廢水的工藝方法繁多。對工藝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廢水中氰化物的濃度、廢水性質(zhì),以及預期達到的處理效果。
1.1.1 氯氧化法
堿性氯化法是較為常見的氯氧化法,因其處理效率高且經(jīng)濟性好,是國內(nèi)外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常見的堿性氯化法主要有漂白粉法、液氯法、二氧化氯法、次氯酸鈉法等。
在加堿使廢水處于堿性的條件下,向廢水中投加次氯酸鈉、液氯或漂白粉等,經(jīng)過充分攪拌反應后氰化物被氧化分解為氮氣和二氧化碳。氧化反應的pH在11左右,加入氯氧化劑后只要攪拌即可。堿性氯化法的優(yōu)點是藥劑來源廣泛、設備投資少、價格低,缺點是運行過程產(chǎn)生二次污染物氯化氰。此外,藥劑耗量大,運行費用高,存在設備腐蝕問題,需要定期清洗檢修。
1.1.2 因科法
二氧化硫空氣法又稱因科法,是因科(Inco)公司在1982年研發(fā)。因科法是通過將二氧化硫和空氣的混合物加入廢水中,在Cu2+催化作用下,將廢水中的氰化物氧化分解。反應包含氧化、揮發(fā)及沉淀物吸附3個反應。石灰沉淀可吸附一定量的氰根離子。其化學反應機理為:
SO2+H2O=H2SO3
H2SO3=2H++SO32-
SO32-+O2=SO42-+[O]
CN-+[O]=CNO-
CNO-+2H2O=HCO3-+NH3
總反應式:
CN-+O2+SO32-+2H2O=HCO3-+NH3+SO42-
二氧化硫空氣法能從貧液中除去絕大部分的氰化物,但反應需要使用SO2氣體,SO2是大氣污染物,反應過程中逸出、泄漏對環(huán)境空氣潛在污染。二氧化硫空氣法工藝、設備較簡單,且處理成本較低、投資少,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1.1.3 雙氧水氧化法
H2O2氧化性強,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可快速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雙氧水處理含氰廢水時,可采用銅離子作為催化劑,廢水中的氰化物被氧化后,生成CNO-離子 ,CNO-不穩(wěn)定,在一般條件下會進一步水解,生成氨氮和碳酸根。其主要化學反應式如下:
CN-+H2O2=CNO-+H2O
CNO-+2H2O=NH4++CO32-
雙氧水氧化法適合處理氰含量較低的廢水。有研究表明,可將氧化劑雙氧水替換成臭氧,可達到降解分解氰化物的效果。
1.1.4 兩步沉淀法
兩步沉淀法主要是針對國內(nèi)中小型黃金選礦廠產(chǎn)生的高濃度含氰廢水。兩步法通過高效閉路全循環(huán),可實現(xiàn)氰化物的“零排放”,由長春黃金研究院開發(fā)。兩步閉路循環(huán)沉淀法的主要反應試如下:
2Cu++2SCN-=Cu2(SCN)2 ↓
Ca2++SO42-=CaSO4 ↓
Pb2++SO42-=PbSO4 ↓ (白色)
H++CN-=HCN
反應產(chǎn)生的氰化氫仍留在溶液中,沉淀后的酸化貧液含有大量的硫酸根離子,直接加入氧化鈣進行沉淀去除,沉淀物為硫酸鈣。中和后,大量氰化物重新轉(zhuǎn)化成氰根離子,同時去除溶液中的的硫酸根離子。
1.1.5 溶劑萃取法
溶劑萃取法一般用于處理高濃度氰化貧液,其工藝原理是利用有機相萃取劑,將氰化貧液中的銅、鋅等重金屬元素等提取出來,達到凈化貧液的目的,萃取后的貧液可直接返回生產(chǎn)工藝中循環(huán)利用。萃取液通過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反萃后,也可重新循環(huán)利用。溶劑萃取法與其它工藝相比,萃取液價格高于酸、堿、鹽等無機試劑,因此,運行費用較高,但氰化物循環(huán)使用不需要處理外排。
1.1.6 自然凈化法
氰化物可在自然條件下降解,有研究表明較大的空氣接觸面和充足的陽光可加速其降解速度。因此,將含氰廢水存放在廢水收集池或和尾礦一起推存于礦山尾礦庫中,在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也可達到氰化物降解的目的。但自然降解周期長,如水池、尾礦庫底部防滲要求達不到危險廢物貯存場防滲等級要求,氰化物泄漏可能會對周邊地下水、土壤造成嚴重污染。氰化物的自然降解無需添加任何藥劑或使用機械,具有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等優(yōu)點,但對堆存場地防滲要求相當嚴格。
1.2 礦山含氰廢水概況
某黃金礦山浮選車間日處理礦石2650t,浮選后精礦產(chǎn)量為82.68t/d,氰化車間采用精礦氰化-鋅粉置換工藝,高濃度含氰貧液日產(chǎn)生量約為215m3/d,低濃度含氰廢水285m3/d。
對貧液水質(zhì)進行了檢驗及處理后出水執(zhí)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試驗用含氰廢水進水、出水水質(zhì)如表1所示。
氰化貧液中氰化物含量高,宜進行回收,一方面可以獲取經(jīng)濟收益,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后續(xù)處理過程藥劑的消耗量。礦山采用酸性回收法進行處理,該工藝成熟可靠,經(jīng)工程實例驗證,處理效果較好,資源利用率高,但處理后廢水氰化物含量仍不能達到國家排放標準,需要進一步處理。在諸多后續(xù)處理工藝中,堿性氯化法應用最為廣泛,但由于廢水中硫氰化物等還原性物質(zhì)質(zhì)量濃度較大,導致藥劑費用高,同時,由于堿氯氧化法不能破壞亞鐵氰絡物和鐵氰絡物中的氰化物,造成處理后總氰較高。近年來,因科法(二氧化硫空氣法)陸續(xù)得到應用,較堿氯氧化法而言,該工藝比其它工業(yè)或?qū)@夹g在除氰的完全性,操作的簡便性,提高可靠性及降低試劑用量、處理后出水水質(zhì)指標穩(wěn)定性和成本等方面優(yōu)越性更為突出,因而已得到全世界的認可。
2 ?二氧化硫空氣法處理含氰廢水試驗
對比考察了二氧化硫空氣法處理含氰廢水過程中有無固體催化劑、Na2SO3用量、反應時間對除氰效果的影響。
2.1 固體催化劑對二氧化硫空氣法除氰效果的影響
按試驗設定的投加量,投加Na2SO3于含氰廢水中,廢水量約為1.5L,將含氰廢水泵至有機玻璃柱,循環(huán)反應60min,采用射流器進行曝氣,反應結束后加入PAM絮凝沉降10min,過濾,濾液分析檢測CNT、Cu,試驗結果見表2。
從表結果可知,在投藥量和反應時間相同的條件下,無催化劑時,廢水中氰化物和Cu濃度分別由9.15mg/L和9.96mg/L降低至1.11mg/L和1.23mg/L;當處理過程添加固體催化劑(硫酸銅)時,處理效果顯著提高,廢水中氰化物和Cu濃度分別由9.15mg/L和9.96mg/L降低至0.51mg/L和0.41mg/L。實驗結果表明,固體催化劑硫酸銅對二氧化硫空氣法除氰效果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后續(xù)試驗均添加固體催化劑。
2.2 投藥量對二氧化硫空氣法除氰效果的影響
二氧化硫空氣法除氰的過程的主要反應方程式如下所示:
CN-+O2+SO32-+2H2O=HCO3-+NH3+SO42-
根據(jù)反應方程,每氧化1mol的CN-,需要消耗1mol SO32-,因此,理論上每克CN需Na2SO3的量為4.85克,即質(zhì)量比m亞硫酸鈉:m總氰=4.85。然而,因為CN對Na2SO3的利用率不可能為100%,故實際用量大于理論用量。試驗條件為:在pH=8~10條件下,Na2SO3與CN的反應時間為60min,Na2SO3投加量分別為m亞硫酸鈉:m總氰=5、10、20、30、40,廢水中CNT和Cu初始濃度分別由9.15mg/L和9.96mg/L,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試驗結果可知,針對原水CNT=9.15mg/L、Cu=9.96mg/L的廢水,采用二氧化硫空氣法處理后,廢水中CNT濃度隨投藥量增加,總體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而Cu2+濃度卻逐漸升高,可能與投加藥劑改變廢水酸堿性,從而影響絮凝沉淀效果有關。當投藥質(zhì)量比m亞硫酸鈉:m總氰=30倍時,處理后廢水中CNT=0.39mg/L、Cu=0.41mg/L,兩項指標均低于標準值,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要求。
2.3 反應時間對二氧化硫空氣法除氰效果的影響
為了考察二氧化硫空氣法處理廢水中氰化物時,反應時間對除效果的影響,共進行了反應時間分別為10min、20min、40min、60min、80min、100min和120min的7組試驗,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
試驗結果可知,反應開始時,CNT隨著反應的進行迅速下降,當反應時間僅為20min時,CNT去除率達到86%;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速率逐漸放緩,其中在40min至60min反應時間內(nèi),CNT含量僅從0.65mg/L降低至0.39mg/L;催化氧化反應60min后,二氧化硫空氣法對含氰廢水的處理效果隨時間的延長并無顯著提高。
3 ?結語
試驗結果表明,采用二氧化硫空氣法處理后廢水可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該方法推廣應用,將有利于解決含氰廢水污染治理問題,并可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推進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的制定日趨嚴格,對含氰廢水處理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且各種工藝都還不完善。含氰廢水來自各行各業(yè),廢水的氰化物濃度、廢水水質(zhì),以及預期達到的處理效果各不相同,在方法和工藝選擇方面存在差異,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工藝、運行參數(shù)等,減少氰化物的排放量。
參考文獻:
[1]周吉奎,喻連香.云南某金礦含氰廢水處理工藝研究[J].金屬礦山,2013(12).
[2]方榮茂.黃金礦山含氰廢水處理技術評述[J].廣州化工,2010,38(1):174-175.
[3]高大明.含氰廢水治理技術20年回顧[J].黃金,2000,21(1):46-50.
[4]V E.A. Devuyst B.R. Conard R.ergunst B.Tandi,曾青云譯.用二氧化硫和空氣的脫氰法[J].南方冶院科技,1991,1:48-52.
[5]許芙蓉,劉杰.對SO2-空氣法脫除氰化物的研究[J].黃金,1985,6(4):33-361.
[6]許芙蓉,劉杰.含SO2煙氣綜合治理含氰廢水工業(yè)實踐[J].黃金,1991,12(10):55-59.
[7]高大明.氰化物污染及其治理技術(續(xù)五)[J].黃金,1998,19 (6):56-581.
[8]薛文平,薛福德,姜莉莉.含氰廢水處理方法的進展與評述[J].黃金,2008,29(4):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