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祝爛
(福建省永安市食用菌技術推廣站,福建永安366000)
慶科212是浙江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近年推出的新品種。福建永安市于2017年引進該香菇品種,在高海拔區(qū)域經(jīng)過一年的示范栽培表明,該品種與當?shù)刂髟云贩N三明18相比,具有產(chǎn)量高、品質優(yōu)、抗性較強、商品性好、適應性廣等優(yōu)點,適宜高海拔夏季層架栽培。現(xiàn)將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慶科212適合栽培區(qū)域在海拔700 m以上,夏季出菇溫度可以控制在30℃以內(nèi)。永安市2017年9月直接從浙江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引進慶科212原種,原種制作栽培種時間安排在當年9月底-11月,當年12月-2018年2月制作菌袋,2018年5月-2018年10月出菇。
闊葉樹木屑與桃、梨、板栗等果枝屑、麩皮以及蘆葦?shù)染荻际窃耘嘞愎捷^好的原料,闊葉樹木屑應選用不含芳香油類抑菌物質,以木質較硬、直徑小的枝丫材為好。經(jīng)自然散失部分水后粉碎或粉碎后讓其自然散失部分水后使用。木屑顆粒大小2 mm;麩皮要求新鮮、無蟲、無霉變。
推薦配方:(1)雜木屑79%,麩皮20%,石膏1%,料含水量60%左右;(2)木屑73%,麩皮15%,米糠10%,石膏1%,料含水量60%左右。
采用雙層套袋裝料,內(nèi)袋作為保水膜,規(guī)格為15 cm×58 cm,外套袋規(guī)格為15 cm×58 cm,均為低壓聚乙烯塑料袋。培養(yǎng)料要粗細木屑比例合理,培養(yǎng)料理化性狀好,接種菌絲生長健壯,有利于提高菌袋質量,降低雜菌污染率。
應做到當天拌料,當天裝袋滅菌,避免堆積過夜,以減少培養(yǎng)料滅菌前自繁微生物的滋生量。培養(yǎng)料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裝料松緊度適中,塑料袋無膨脹變形現(xiàn)象,料袋緊實,長度約40 cm,平均每袋濕料重1.8~2.0 kg;袋口料面須壓實,塑料袋口料渣須清除干凈,袋口扎緊。
料袋要輕拿輕放,上鍋滅菌之前逐袋檢查,用手輕摸料袋表面,發(fā)現(xiàn)有刺手感的地方用牛皮紙膠帶封貼。一般采用常壓方式滅菌,每次滅菌6000袋,袋堆內(nèi)溫度達到100℃后保持20~24 h。
采用無菌室或接種箱接種。菌袋制作期正處于冬季,氣溫較低,接種時應把握以下關鍵技術,提高接種成品率。(1)料袋溫度降至25℃以下時方可接種,盡量安排在夜間接種,以減少空氣污染源。(2)盡量使用接種釘接種或加大菌種用量,0.5 kg菌種接20袋左右,菌種盡量成塊成團接入穴中。(3)接種后袋必須及時搬進培養(yǎng)室,底層寬堆疊成3~4袋,層高8~9袋,用毛毯或黑色薄膜蓋好堆四周保溫發(fā)菌。做好培菌場所的清潔衛(wèi)生,培菌室在堆放袋前7~10 d須進行殺蟲、消毒處理。接種后培菌期間,保持培養(yǎng)場所空氣新鮮和避光。
發(fā)菌期根據(jù)發(fā)菌情況對菌袋進行2~3次刺孔通氣,以利于菌絲分解基質、吸收和積聚營養(yǎng),促進菌絲生長和生理成熟,含水量太高的菌袋,菌絲生長受到影響時,要及時放氣。方法如下:當接種穴周圍菌絲圈直徑達8~10 cm時,第一次翻堆,拔掉接種釘或第一次放氣,菌棒呈#形堆放,堆放高度以7~9袋為宜,菌袋培養(yǎng)料的含水量太高,可以先立起菌袋,扎口朝下,流出水分,促進菌絲生長,然后再進行放氣;第二次放氣在香菇菌絲長滿袋后,用長2.5寸鐵釘分期分批進行刺孔增氧(放大氣),每筒刺孔50~70個(根據(jù)每筒重,重的多刺些,輕的少刺些),孔深1.5~2.5 cm。
圖1 大棚四周圍薄膜及遮陽網(wǎng)
圖2 接種后覆黑膜發(fā)菌
圖3 第一次放氣后培養(yǎng)(2月)
圖4 菌袋排架繼續(xù)培養(yǎng)
建棚地點應選擇地勢高,空氣流暢,日照時間短,近水源和排水良好的山坡、旱地及空閑地,周邊環(huán)境無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搭建菇棚,外層為遮陽棚,棚內(nèi)搭層架。遮陽棚棚頂和菇架上方安裝自動噴水設施。遮陽棚可以利用現(xiàn)有廠房或搭建鋼架薄膜大棚、四周用薄膜或遮陽網(wǎng)圍住。可根據(jù)需要隨時調節(jié)棚四周薄膜或遮陽網(wǎng)。
菇棚四周設排水溝,棚頂高5.5 m,寬8~12 m,兩端離地面4.5 m,菇棚四周外圍蓋塑料薄膜和遮陽網(wǎng),可自動掀起或放下。菇棚之間要有較寬的空間,以利于通風及足夠光照。
根據(jù)大棚的寬度設立若干個兩排架合攏出菇架,寬度約 80 cm,高度 2.3 m,6~8層,層距皆為25 cm。底層離地面20 cm,兩排架之間留80 cm的作業(yè)通道。棚內(nèi)掛好溫度計和濕度計。可以隨時觀察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
慶科212香菇菌絲長滿袋后進行第2次刺孔,刺孔以后直接將菌袋放至層架上,直接上架可以避免菌袋菌絲達到生理成熟時受到驚蕈刺激誘發(fā)子實體大量發(fā)生。所以一般應在出菇前15~20 d做好排袋工作,否則會在出菇適溫下,因上架的振動刺激造成大量出菇。慶科212菇質優(yōu),出菇有潮次,接種期越遲,潮次越明顯。一般排袋袋間距5 cm。
慶科212子實體發(fā)生和生長要求有較強的散射光,在較強的光照條件下,長成的子實體柄短肉厚,質量好。菌棒轉色和子實體生長階段需要有較強的散射光,通過調控棚頂部遮蓋物及四周遮陽物來調節(jié)光照和室溫。
采取機械振動、溫差刺激、濕差刺激等催蕾措施對慶科212催蕾即可取得較好的催蕾效果。
菌袋進棚后,控制棚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80%~85%,白天和晚上調節(jié)四周的薄膜及四周遮陽網(wǎng),讓晝夜溫差達到8~10℃,溫差刺激連續(xù) 5~8 d,菌袋表面就會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小凸起,菌皮上出現(xiàn)白色小裂紋,開始形成原基,菇蕾陸續(xù)發(fā)生和長大。進入出菇期,脫去外袋,保留保水膜袋。菇蕾在1~2.5 cm時自然頂出保水膜外,既可免割膜,保水性能好,但是通氣性較差。菌棒菇蕾發(fā)生量多時,易生長叢生菇,會頂破保水膜,影響菌棒的保水性能。因此,每個菌棒留健壯、分布均勻的菇蕾6~8個即可,其余的菇蕾用小刀割除。小菇蕾生長初期,為了保持塑料棚內(nèi)溫度在28℃以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在80%~85%,就必須在白天往屋頂噴水,菇棚四周溝內(nèi)流水,同時放下四周遮陽網(wǎng),以降低棚內(nèi)溫度。
慶科212子實體朵大圓正菇形好,適合鮮、干銷,可根據(jù)市場需求及子實體成熟度分批采摘。鮮銷宜在子實體未開膜前采收,烘干選擇菌蓋尚未完全展開并保持內(nèi)卷時采收,即八九分熟時為采摘適期。采收子實體同時應將菌棒上的菇柄殘留清理干凈,避免菇柄腐爛引發(fā)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