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壤是一切植物生長的根源,一旦被苯并芘污染將會產生嚴重影響,以此為改善土壤質量,本次通過實驗研究園林植物根系對苯并芘土壤的修復作用,研究過程包括實驗材料準備、實驗方法分析、B]P濃度檢測、修復結果分析等4部分,結果表明:園林植物根系能夠吸附土壤中的B]P,降低土壤中B]P含量,改善土壤質量。
關鍵詞:園林植物根系;苯并芘;土壤的修復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715069
引言
在自然界中存在很多有毒物質,若不加以處理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多環(huán)芳烴(PAHs)是眾多有毒物質中一類普遍存在于環(huán)境中的有毒有機污染物,具有致癌作用。多環(huán)芳烴由16種有害物質組成,其中苯并芘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苯并芘易溶于水,因此會隨著自然界中水循環(huán)深入到土壤中,污染土壤質量,且該污染物質一旦進入土壤中,就很難通過土壤自身的修復能力進行降解,影響了周圍園林植物的正常生長。在此背景下,為解決苯并芘土壤帶來的危害,相關專家研究了很多降解方法,經過對比發(fā)現(xiàn),植物起到的作用最為明顯,因為植物根系不但可以增加微生物降解菌的數量,還可以為微生物代謝提供基質底物[1]。此外,利用園林植物根系進行苯并芘土壤修復,成本低,還能美化環(huán)境。基于上述描述,本次通過實驗研究園林植物根系對苯并芘土壤的修復作用,以期為解決苯并芘土壤污染問題提供科學參考,改善土壤質量,促進園林建設。
1 實驗材料準備
1.1 實驗土壤
實驗土壤選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經過風干步驟后,正常室溫下保存于封閉的實驗器皿當中。實驗土壤的理化性質參數如下表1所示。
1.2 實驗園林植物
實驗園林植物選用園林建設中常見的5種植物:黑麥草、蘇丹草、白三葉、地毯草以及細羊茅。以上5種植物均由某園林提供[2]。
1.3 實驗試劑與儀器
1.3.1 實驗試劑
美國Sigma 公司生產的苯并芘B]P (Benzopyrene),其純度在96%以上;選用南京邦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Na2SO4和CH2Cl2;西安卓鑫化工原料有限公司生產的二氯甲烷;天津市瑞明威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環(huán)己烷溶液[3]。
1.3.2 實驗儀器
張家港市保德興超聲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KQ-300DE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杭州博研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RM-3旋轉濃縮蒸發(fā)器;湖南星科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美國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Waters600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4]。
2 實驗方法分析
所有實驗均在恒溫實驗室內進行,實驗周期為3個月。
實驗土壤處理:將實驗土壤利用干燥機進行干燥處理,去除其中的水分,然后利用3mm密篩將實驗土壤中較大顆粒篩選出去,接著將得到的土壤均勻分成5份,并放入實驗玻璃杯中,留待備用。
實驗材料制備:根據土壤中 B]P含量標準,土壤苯并芘污染一共分為4等,無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其中達到第3等級或3等級以上,也就是土壤中B]P含量超過 3mg/kg是需要修復的,所以本次實驗試劑首先需要通過純凈水對B]P進行溶解和稀釋,然后將稀釋后的B]P溶液分為5份,每份5ml,接著將B]P溶液分別倒入5份實驗土壤中,充分攪拌均勻,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試每份土壤中B]P含量,確定每份實驗土壤中B]P含量誤差不會超過0.2mg/kg。檢測結束后,土壤需要放置一周,然后將其裝入5個適用園林植物生長的花盆中,再然后在盆中加去離子水,使實驗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 60%[5]。
以上一切準備好后,將5種實驗園林植物移栽到花盆當中,同時設置相同B]P濃度但不種園林植物的對照實驗。5種植物生長過程中,每隔15d對盆中B]P濃度進行檢測,觀察園林植物根系對苯并芘土壤的修復作用。
3 B]P濃度檢測
從5盆土壤中取出1.0g土壤進行風干,然后放入玻璃離心管當中,并加入2g的純Na2SO4,攪拌均勻,再然后加入10mL的CH2Cl2萃取液。結束后,將樣品放入KQ-300DE數控超聲波清洗器當中,35℃溫度下超聲萃取1h,再然后將萃取過的樣品移入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中,以4000r/min-1的速度離心 5min。離心結束后,用滴管吸取5mL上清液放入茄形瓶中,在40℃ 溫度下利用RM-3旋轉濃縮蒸發(fā)器旋轉濃縮至干。上述步驟結束后,樣品中仍存在一些雜質,影響檢測質量,所以需要利用1:1二氯甲烷和環(huán)己烷溶液進行洗脫處理,處理時間為1h,結束后用高純氮氣吹干,并用甲醇定容到1.5mL,且經0.22μm微孔濾膜過濾,最后通過Waters600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進行B]P濃度檢測,其檢測過程如下:將上述處理好的5個樣本放入高效液相色譜儀的儲液器當中,然后利用高壓輸液泵將流動相打入儀器內部,樣本經過進樣器后,以流動相為載體進入色譜柱中,在色譜柱內對樣品中蘊含的B]P與其它物質進行分離,然后將分離的樣本送入檢測器內,進行B]P含量檢測,之后將檢測結果轉換為電信號傳送到記錄儀,最后數據以圖譜形式打印出來[6]。圖譜打印出來后,其結果并不能直觀的看出土壤中具體含有多少B]P,所以需要將圖譜轉化為具體濃度含量,轉換公式如下:
Y=(ρ·B)/(An·N·1000)(1)
公式中,Y為樣品中B]P的含量(mg·kg- 1);ρ為標準溶液的濃度(mg/mL);B為定容體積(mL);An為標準溶液的峰面積相應值;N為樣品質量(g)。
4 修復結果分析
下表2為5個土壤樣品中B]P含量檢測結果。
從表2中可以看出,3個月后,白三葉對苯并芘土壤的修復作用最為突出,實驗土壤中B]P含量由3.5mg/kg降到了0.65mg/kg,其次為黑麥草,B]P含量降到了0.85mg/kg,接下來為細羊茅、蘇丹草和地毯草。由此說明園林植物根系能夠吸附土壤中的B]P,降低B]P濃度,改善土壤質量[7]。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B]P會污染土壤,降低土壤質量,從而經過生物循環(huán)對人體產生致癌作用,所以為降低苯并芘的影響,本次針對園林植物根系對苯并芘土壤的修復作用進行研究,研究表明,園林植物根系會極大吸附土壤中的B]P,對苯并芘土壤進行修復,改善土壤質量。
參考文獻
[1] 潘聲旺,袁馨,劉燦,等.苯并[α]芘對不同修復潛力羊茅屬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中幾種低分子量有機物的影響[J].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6, 40(6):604-614.
[2] 王立紅, 丁克強, 劉廷鳳,等. 芘和苯并芘復合污染土壤中的環(huán)糊精-微生物連續(xù)修復[J].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7, 11(6):3813-3822.
[3] 巫佳, 陸有達, 楊慧,等. 松香淀粉酯對苯并芘的吸附研究[J]. 林產化學與工業(yè), 2017, 37(4):67-72.
[4] 安長偉, 賈思齊, 楊悅鎖,等. 超聲提取-氣相色譜法測定土壤中多環(huán)芳烴(PAHs)的實驗研究[J]. 應用化工, 2017, 46(3):597-600.
[5] 王嬌嬌, 呼世斌, 魏麗瓊,等. 甜菜與牧草間作對多環(huán)芳烴污染土壤的修復作用[J]. 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 2016, 35(6):1090-1096.
[6] 江露, 汪善良.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植物油中苯并芘的研究[J].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17, 35(5):91-94.
[7] 毛健,楊代鳳, 劉騰飛,等. 多環(huán)芳烴污染土壤的菌群-植物聯(lián)合修復效應研究[J]. 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2017, 42(4):108-110.
作者簡介:
李軍(1976-),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園林植物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