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網站8月25日文章,原題:北京推動上海和深圳超越香港北京已經指定深圳為“先行示范區(qū)”,以彰顯中國政治經濟體制的優(yōu)越性和成就,最終讓深圳成為勝過香港的世界級城市。
上海也不甘人后,根據剛剛公布的臨港新片區(qū)總體方案,上海自貿區(qū)空間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以消除資本自由流動壁壘。上海自貿區(qū)將成為海外募集資本無障礙流動的通道——這都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標志。
上海還將吸引金融、法律和設計方面的外國人才,在簡化商業(yè)和公司注冊流程的基礎上,在自由貿易區(qū)內提供自由簽證和許可證制度下的服務。屆時,外國投資者如果投資開發(f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yī)藥、航空、新能源汽車等業(yè)務,將更加容易,限制也更少,政府將確保加大知識產權和貿易秘密的保護力度。
繁華的陸家嘴中央商務區(qū)是世界上一些最高的摩天大樓的所在地,占地240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貿區(qū)則涵蓋了擁有5條跑道的國際航空樞紐浦東機場和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洋山港。
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經濟體,上海依托長三角地區(qū)的貿易、消費和制造業(yè),2018年全市GDP達到3.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而香港2018年GDP為2.4萬億元人民幣。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也超過了港交所。
香港有分析師已經在議論,北京已經給上海和深圳設定了隱形時間表:這兩個城市將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取代香港的部分金融功能,屆時人民幣在海外作為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將得到更廣泛的使用和流通。一名觀察家表示,“在中國,特別是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依然會吸引外資,而對外資銀行、保險以及其他上海自貿區(qū)運營的資產管理部門傾斜的政策,可能正在制定當中……外資將被利潤和前景所吸引”?!?/p>
(作者K·G·Chan,劉德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