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蘇北盆地源巖無雙峰生烴和未低熟油

        2019-08-23 01:14:54劉玉瑞
        石油實驗地質(zhì)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油源干酪根源巖

        劉玉瑞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油田分公司 科技裝備處,江蘇 揚州 225009)

        1982年,國內(nèi)首篇質(zhì)譜法研究油/巖生標物特征、低熟原油的論文發(fā)表[1];1985年首次報道蘇北盆地存在低熟原油[2]。嗣后,闡述未熟、低熟(合稱未低熟)油的論著不斷涌現(xiàn)[3-17],部分學者的專著、論文影響甚廣。蘇北盆地被看作是中國最早發(fā)現(xiàn)未低熟油、建立源巖雙峰生烴模式、實踐效果好的地區(qū)之一。

        近30年來,多家油公司在蘇北盆地不停地勘探未低熟油,有學者不斷肯定該理論[18-25];有學者[26]提出“未熟油”異議,否定雙峰生烴;有學者[27-29]認為未低熟油貢獻甚微。期間,一批外甩井紛紛落空,引發(fā)懷疑此理論;2016年臨澤次凹臨5井預(yù)探落空,與本文鉆前預(yù)測吻合,更證實不存在未低熟油。

        1 未低熟油認識商榷

        為避免與國內(nèi)所謂非干酪根生成的“未熟油、低熟油、未低熟油”概念和分類混淆,凡引文的沿用原概念;現(xiàn)以干酪根熱降解晚期生成的原油按成熟度分為3類(表1):淺成熟油、中成熟油、成熟油[30];相應(yīng)地,源巖分為未熟、淺成熟、中成熟和成熟4類,劃分依據(jù)后敘。將甾烷C29S/(S+R)、C29ββ/(αα+ββ)和萜烷C31S/(S+R)、C32S/(S+R)分別記為SM1、SM2和HM1、HM2。

        1.1 低熟油認識提出期

        1983年,按全國油氣資源評價部署,江蘇油田地質(zhì)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地研院)與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地化所)合作,開展了蘇北盆地源巖評價;1984年各出1份報告,涉低熟油認識[9]。地研院提出:①蘇北盆地源巖熱演化分為未熟、低熟和成熟3個階段。未熟期,干酪根不降解成油,源巖無效;低熟期,源巖烴轉(zhuǎn)化率升至2%左右,Tmax接近435 ℃,OEP在1.2左右,Ro<0.50%,未達到干酪根熱降解成油門檻,但有可能生排出一部分油,如高郵北斜坡少量油流和多處油顯示可能屬此類;成熟期,源巖Ro>0.50%,烴轉(zhuǎn)化率大于3%,飽和烴大于40%,OEP=1~1.15,Tmax在437 ℃左右。②海安凹陷安2井2 932~2 941 m阜三段(E1f3)產(chǎn)高密度、高黏度、高含蠟原油,SM1=0.15,SM2=0.13,HM2=0.43,屬成熟度非常低的類型;其生物標志物特征與安1井E1f2源巖很相似(表2),SM值還低0.03,推斷安2油源是淺于安1井成熟度更低的E1f2源巖,即在成熟門檻附近埋藏相對較淺的源巖可形成工業(yè)油藏。

        表1 原油成熟度分類Table 1 Maturity classification of crude oil in North Jiangsu Basin

        地化所專家把1份報告、26塊巖樣和15個油樣化驗資料發(fā)表論文4篇[2-5],要點如下:①借巴黎盆地侏羅系頁巖SM=0.25、HM=0.50的生油門檻,取Ro=0.60%作為本區(qū)源巖生成低熟油與成熟油的分界;文獻[5]則取SM1=0.18、SM2=0.20作為高郵凹陷古近系泥巖的生油門檻。認為安2井油樣低于上述標準,是一種特殊的低熟油,油源和油藏成因與地研院觀點一樣。②根據(jù)油/巖對比,指出蘇北盆地原油甾萜烷參數(shù)一般比其源巖的高,這一現(xiàn)象與濟陽坳陷的油/巖關(guān)系相似。認為這種差異的主因是運移效應(yīng),即原油甾萜烷成熟度隨運移距離增大而變高,并推斷供油源巖成熟度比原油的更低,表3成熟度低于生油門檻的源巖能找到非干酪根熱降解的低熟油。

        分析這些文獻的低熟油核心觀點,發(fā)現(xiàn)問題如下:

        (1)資料錯誤,低熟油推論不成立。各文皆指安2井原油產(chǎn)自E1f3,有學者[11]指E1f3砂巖油藏;實際是E1f2源巖夾層2 m玄武巖油藏。錄井反映安2井從2 931 m揭開E1f2源巖到井底3 051 m未穿,全段120 m氣測全烴由基值0.2%左右升到2%~6%,C1H4—C4H10組分齊全,全烴升高倍數(shù)大,重烴豐富,證明源巖已大量生排烴。安1井E1f2源巖2 530~2 740 m,全段210 m氣測基值無升高,僅7處單層厚度不足1 m異常小峰;2 681~2 701 m巖心3塊樣品Ro分別為0.58%,0.59%和0.64%,高于Ro=0.50%生油門檻,介于文獻[2-5]Ro=0.60%生油門檻,CPI=1.12,OEP=0.82,表明該套源巖進入大量生烴、尚未大量排烴階段,源巖基質(zhì)微孔隙無油氣,故氣測基值無異常。安10井E1f2源巖2 390~2 591 m,全段201 m氣測無異常,2 433 m巖心Ro=0.46%,SM1=0.18,SM2=0.15,HM1=0.42,CPI=1.4,OEP=1.31,說明源巖未進入生烴門檻??梢?,安1、安10所處源巖是未排烴無效區(qū)。安2油藏埋深大于安1源巖,前文推測由安1或更淺源巖下排烴后,再向深處安2倒灌輸導(dǎo)供油成藏,這種渤海灣、松遼盆地存在的油氣運聚模式,迄今蘇北盆地成熟油源區(qū)都未見到;此外,安2油層源巖至少比安1巖心樣品深240 m,成熟度肯定超過安1巖樣最大Ro值0.64%,即進入Ro>0.60%的干酪根熱降解晚期生烴階段,形成安2井E1f2源巖自生自儲油藏。由此判斷,安2油藏被作為典型未熟—低熟油的實例不復(fù)存在,前文推測的低熟油、源巖門檻外找非干酪根生成低熟油也都不成立。

        表2 蘇北盆地油藏/源巖生標成熟度匹配關(guān)系Table 2 Matching relationship of biomarker maturity between reservoirs and source rocks in North Jiangsu Basin

        表3 各盆地沉積巖的甾萜參數(shù)[2]Table 3 Sterane-terpane parameters of sedimentary rocks in different basins

        (2)運移使原油甾萜烷成熟度增加無依據(jù)。有學者[1-2]提出原油運移能使甾萜烷成熟度變大,得到部分學者[7]的肯定。顯然這是早期認識盲區(qū),若此觀點成立,則參數(shù)無法識別原油成熟度,因從供烴灶到油藏的運距和路徑千差萬別,無法比較。部分學者[2]做的油/巖對比,其巖樣全部淺于生油門檻,油藏/烴灶關(guān)系難成立;相反,油樣隨運移距離增大,其SM、HM值有的反而變小,證明原文觀點缺乏依據(jù)。譬如,黃20井E1f4原油SM1=0.32,真19井E2d2原油SM1=0.30,真49井E2s1原油SM1=0.28,這些井的油源同為邵伯次凹E1f4烴灶,黃20是E1f4源巖裂縫油藏,從E1f4烴灶到上覆E2d2、淺層E2s1運距漸大,SM、HM值不升反降。事實上,成熟度間微小差值不足以反映地質(zhì)問題,測試、烴灶變化皆可造成這些誤差。

        (3)缺乏嚴謹?shù)挠?巖對比,未做藏/灶匹配比較,觀點前后矛盾。上述各文共做15個油/26塊巖油源對比,認為與16塊巖有親緣關(guān)系。但是,成熟的油樣14個、巖樣9塊,僅黃20、凌1井的油/巖成熟一致,在未做油藏與供烴灶成熟匹配關(guān)系研究的前提下,把甾萜烷小于生油門檻的巖樣全部納入低熟范疇,認定表2、表3參數(shù)無論多低,都是可生成低熟油的源巖顯然錯誤,也與其文的高郵2 000 m以內(nèi)是未熟無效源巖矛盾。此外,報告推測的北斜坡低熟油,實為大量的成熟油,少量為中成熟油,無一例來自Ro<0.60%的源巖。

        1.2 未低熟油認識發(fā)酵期

        1985年油田發(fā)展舉步維艱,油氣勘探被迫尋找不足0.1 km2的微斷塊圈閉[31]。1986年海安凹陷斜坡鉆探證實安豐K2t1富集油藏,探明面積2.3 km2、儲量181×104t,這是外圍新區(qū)的首次突破。1987年金湖凹陷卞楊斷鼻帶卞1井斬獲E1f2+1富集油藏,探明面積5.2 km2、儲量387×104t,這是1974年金湖首獲劉莊油氣藏(面積2.5 km2、儲量110×104t)、油氣發(fā)現(xiàn)停滯13年后蘇北盆地斜坡帶的一次更大突破;隨后多年,全凹主要構(gòu)造帶圈閉群相繼新發(fā)現(xiàn)幾十個斷塊油藏,實現(xiàn)了勘探從高郵凹陷向金湖、海安凹陷的接替轉(zhuǎn)移;錄取了豐富資料,為評價源巖提供了新平臺。

        1992年外圍新區(qū)洪澤凹陷管1井發(fā)現(xiàn)E1f4、E2d1油藏。1993年主探區(qū)高郵凹陷北斜坡碼頭莊斷背莊2塊鉆遇新層系E1f2+1富集油藏,探明面積2.5 km2、儲量達491×104t。表2反映這2口井原油成熟度較低。此前,北斜坡鉆預(yù)探井55口,僅1976年碼頭莊蘇82井獲E1f3低產(chǎn)油層,1977年沙埝斷塊群蘇122井獲E2d1微型油藏,其他皆落空。莊2一舉扭轉(zhuǎn)了高郵凹陷多年勘探停滯的局面,北斜坡成為接替深凹帶的增儲上產(chǎn)主陣地。

        上世紀90年代初,借助一批油氣新發(fā)現(xiàn)和全國油氣二次資源評價平臺,地研院與高校聯(lián)合開展蘇北盆地油/巖地化特征與成烴模式研究,未低熟油新認識如文獻[7,13]所述:①表征參數(shù)。未熟SM≤0.2,低熟0.20.4。②雙峰生烴。E1f2、E1f4源巖具有早期生成未低熟油的物質(zhì)基礎(chǔ),其中金湖凹陷E1f2源巖Ro=0.20%~0.65%階段,生物類脂物早期生成低熟油峰帶;洪澤凹陷E1f4源巖Ro=0.20%~0.53%階段,含硫大分子的生物類脂物早期生成低熟油峰帶,即源巖具有低熟油—成熟油雙峰生烴模式(圖1a)。③油/巖對比。金湖凹陷原油均屬未低熟油范疇,全部低于三河次凹河參1源巖SM1=0.40~0.47成熟度,西斜坡供烴來自次凹成熟源巖與斜坡低熟源巖的混合油源。李1、呂1等原油與呂1源巖親緣和成熟匹配良好,就地附近供烴聚集;閔北地區(qū)閔7、閔15、塔1原油成熟度略高于其周緣及呂1源巖,油源為鄰近成熟較低及兩側(cè)次凹成熟相對高的混源烴。管1原油與管鎮(zhèn)次凹中心興隆1源巖Ro=0.60%的甾烷指紋特征相似,是管1油藏烴灶。安2井E1f3原油SM1=0.18,含豐富的熱不穩(wěn)定物5β(H)-糞甾烷,幾乎檢測不到C29αββ-甾烷,是全國成熟度最低的原油之一。④金湖西斜坡、閔北區(qū)、三河次凹E1f2源巖低熟與成熟門檻深度分別是1 850,1 900,2 600 m。

        針對上述諸論,商榷如下:

        (1)無半咸水源巖與早期生烴模式。文獻[6]指金湖凹陷E1f2源巖富含藻類和低等浮游生物,與鮞粒、藻蟲管灰?guī)r等伴生,系半咸水源巖;K2t2、E1f4源巖和其他地區(qū)E1f2源巖無此類巖性組合屬淡水型。半咸水論來自海侵論。1979年,首報金湖凹陷阜寧群海侵沉積[32],其后海侵論推向全蘇北和中國東部盆地[33]。然而,海侵論遭到部分學者[34-36]的質(zhì)疑,論據(jù)充分、闡述嚴謹;如所有指相化石多毛綱蟲管、有孔蟲等皆為廣鹽性的生物種群,卻共生全盆豐富的淡水型介形類、腹足類和微體浮游藻類等生物種群,如pediastrum boryanum(短棘盤星藻)迄今僅見于淡水湖盆;無海侵必有的海相性遞變現(xiàn)象。相反,海侵論摒棄全盆縱橫共生分布的大量淡水化石,只選用局部產(chǎn)出、點狀分布、數(shù)量稀少的廣鹽性化石、多解性礦物來推測水體環(huán)境。

        圖1 蘇北盆地洪澤凹陷源巖生烴模式對比Fig.1 Comparison of source rock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odels in Hongze Sag, North Jiangsu Basin

        此外,本文發(fā)現(xiàn)佐證海侵化石有層位錯誤:文獻[32-36]指有孔蟲產(chǎn)自4個凹陷7口井K2t2、E1f2、E1f4層位。經(jīng)核查,金湖凹陷盱3、東65、卞1井E1f2各產(chǎn)1枚化石層位可靠;金湖洪2井3枚化石原層位E1f4,現(xiàn)為E2d2;漣水凹陷欽28井80枚化石原層位E1f2,現(xiàn)為E1f1;高郵凹陷新儀1井4枚化石深度525 m,原層位E1f4,此深度是E2s2,本井完鉆于E2s1底或E2d2頂,未到E1f4;海安凹陷黃3井產(chǎn)10枚有孔蟲,有學者置K2t2層位[34],有學者置E1f2層位[36],現(xiàn)為浦口組(K2p)。E2s期盆地呈一批分隔的封閉斷陷群,新儀1井所處東臺斷陷E2s2為河流泛濫沉積,有孔蟲產(chǎn)自泛濫盆地相的灰色泥巖;K2p是盆地基底巖系,為眾所周知的陸相。這是蘇北E2s2、E2d2、E1f1、K2p首次發(fā)現(xiàn)有孔蟲化石,也是國內(nèi)首次在淡水河泛環(huán)境見到有孔蟲化石??梢?,廣鹽性有孔蟲生活于各種水體,僅憑個別廣鹽性化石、忽略大量的主體指相化石,其結(jié)論必然錯誤。

        蘇北與南黃海K2t—E1f原型為統(tǒng)一大湖盆是共識,現(xiàn)認為除洪澤凹陷呈獨立斷陷、又有淮陰隆起K2p含膏鹽地層供給物源、造成E1f半咸水湖—鹽湖外,其他地區(qū)是統(tǒng)一的大型坳陷[30,37],E1f2、E1f4期分處濕潤、潮濕氣候,源巖的巖相、測井相、有機相、古鹽度全盆橫向變化小[38],金湖西南隅還有大型河流注入[39],金湖凹陷不具備形成半咸水體環(huán)境,K2t2為半濕潤氣候,不可能在K2t2、E1f2、E1f4湖進深水期發(fā)生咸化,只可能在深湖區(qū)發(fā)生垂向水體分層,下部滯留水體呈強還原環(huán)境,鹽度有可能會稍高于上部流動水層,利于有機質(zhì)保存。這3套源巖碳酸鹽巖同位素反映,數(shù)據(jù)點多落入δ13C—δ18O坐標第三象限淡水湖泊區(qū),少數(shù)點處于微咸水—咸水湖泊區(qū)靠淡水區(qū)的邊界附近;明顯不同于海相的地球化學特征[40]。可見,所謂“海侵、咸化源巖”無依據(jù),高效早期生烴無前提,該模式已棄用。同時,文獻[6]將安豐、梁垛K2t油藏歸典型的未熟油范疇,安豐1原油與低部位安10源巖生標參數(shù)近似(表2),推定后者低熟源巖是烴灶,顯然與其K2t2淡水源巖只遵循干酪根晚期生烴自相矛盾,何況安10井源巖氣測無顯示。

        (2)表征參數(shù)界限差異大,分類不可信。前述識別低熟油、成熟油的分界有4種,分別為SM=0.2[5],0.25[2],0.3[6],0.4[7]。各家方案差異之大,遠超測試誤差的本底值,也未提供分界詳細依據(jù),顯然這些分類難以采信。

        (3)無雙峰生烴模式。有學者提出中國低熟油有5種成因機制[7,13],其中金湖凹陷E1f2源巖、洪澤凹陷E1f4源巖皆屬生物類脂物早期生烴模式,并采用“A”/w(TOC)—H關(guān)系圖展示低熟、成熟雙峰生烴模式,金湖凹陷此模式作為典例被選入高校教材?,F(xiàn)查明金湖凹陷雙峰生烴不存在[30],這是同一凹陷不同區(qū)帶、不同生油門檻源巖成烴疊加造成的假象。如將文獻[7]金湖凹陷西斜坡、閔北區(qū)、三河次凹3個不同生油門檻源巖的生烴圖重疊,必然冒出雙峰或三峰假象。將圖1a無Ro值樣品剔除,有Ro值樣分3級成熟度和2類構(gòu)造單元作出圖1b,結(jié)果清楚表明“雙峰生油帶”是斜坡、次凹源巖不同門檻成烴疊加的假象??梢?,所謂的早期生烴不存在。此外,文獻[7]將管1 井E1f4原油劃歸典型的未熟油,照其理論油源應(yīng)該來自E1f4源巖Ro<0.53%早期生烴帶;但如表2所示,其生標成熟度明顯高于同處斜坡埋深相近的管2井E1f4源巖,只好推測油源來自管鎮(zhèn)次凹興隆1井E1f4源巖,而后者6塊巖心Ro=0.60%~0.65%,無論按圖1a或圖1b投點都將落入成熟生烴帶。由此也證明沒有早期生烴帶。

        1.3 未低熟油肯定與否定交鋒期

        從1987年發(fā)現(xiàn)卞1油藏,到證實E1f2是盆地主烴灶和E1f主力含油層系,1997年探獲最富集的陳3油藏,油氣增儲上產(chǎn)最快,文獻[6-9]認定這是低熟油指導(dǎo)的重大貢獻?!熬盼濉逼陂g,引入未熟油理論[41],再次系統(tǒng)開展蘇北盆地源巖成烴機制及資源量評價,主要新成果發(fā)表在文獻[8-9]中,要點如下:

        (1)廣泛存在可溶有機質(zhì)早期生烴。認為受海侵影響K2t2、E1f2、E1f4咸化優(yōu)質(zhì)源巖廣泛富可溶有機質(zhì)是形成未低熟油的良好物質(zhì),Ro=0.20%~0.75%階段,非烴在低溫條件下可轉(zhuǎn)化為未低熟油。未熟階段Ro=0.20%~0.60%/0.65%,SM<0.25,以生物體和非干酪根生烴;成熟階段Ro≥0.60%/0.65%,SM≥0.25,再細分:①低熟生烴0.60%/0.65%≤Ro<0.75%,由非干酪根、年輕干酪根解聚、干酪根熱降解生烴;②成熟生烴0.75%≤Ro<1.30%,干酪根熱降解生烴;③高熟生烴Ro≥1.30%,干酪根熱降裂解生烴。表征參數(shù):未熟油SM<0.25,HM<0.55;低熟油0.25≤SM≤0.40,0.55≤HM≤0.60;成熟油SM>0.40。

        (2)普遍的混源供烴運聚成藏。有學者[8]選未熟油最低的唐6井原油(SM1=0.18,HM2=0.49), 成熟最高達平衡終點的沙7井原油(SM1=0.5,HM2=0.6),開展混源實驗,結(jié)果混合樣的飽和烴、非烴、OEP、CPI、SM、HM等參數(shù),隨混合比例不同呈規(guī)律性遞增或遞降變化,成熟油占比100%降至60%、未熟油占比0%升至40%,SM值由0.50降到0.21;未熟油約占30%時,SM值就跌入0.25“整體未熟油特征”的門檻界限,制作飽和烴—SM圖版量化未熟、成熟油占比。認為未低熟油中,大部分油源來自成熟油;未熟油分布不連續(xù)是后期大量的干酪根熱降解烴,稀釋掩蓋前期可溶有機質(zhì)的未低熟油特性;未低熟油、成熟油混源成藏是普遍現(xiàn)象。

        (4)未熟油/巖典例對比。認為表2呂1、李1、唐6、安2、鹽城1、管1和吳岔1等典型未熟油,為就地及附近未熟源巖供烴成藏;莊2、安豐1、陽1等未低熟油,由就近未低熟與次凹成熟源巖混合供油。1987年安豐1構(gòu)造頂部首次取樣SM1=0.06,油藏低部位安3井SM1=0.27;1992年安豐1井口取樣SM1=0.28;1997年高部位再取樣SM1=0.21。據(jù)吳岔1井熒光砂巖SM1=0.09/源巖SM1=0.08,兩者生標對比良好,推定安豐SM1=0.06不是誤差造成。再對比位于油藏與次凹間斜坡處的安10井源巖SM1=0.13介于油藏頂部和底部值,認定安豐1早期開采的原油是構(gòu)造頂部的未熟油,隨著開采,油藏下部的低熟油進入頂部而采出,致成熟度先低后高,即就近廣大斜坡未低熟源巖與次凹成熟源巖混合供油成藏。

        期間,有學者[26]質(zhì)疑“未熟生烴與未熟油”,認為蘇北斷陷盆地存在“不等深等溫、等熟”現(xiàn)象,成熟度Ro與今埋深H具“平行變淺”變化特點,是因古近紀末區(qū)域性地層差異剝蝕,源巖今/古埋深不一致,古埋大于今埋;若用H今—“A”/w(TOC)作產(chǎn)烴率圖,淺部必出現(xiàn)假“未熟生烴峰”,只需恢復(fù)剝蝕量,用H古重新勾畫產(chǎn)烴率曲線,淺部“低溫早期生烴”就會消除,即不存在未熟油。認為源巖依然遵循干酪根晚期熱降解生烴,Ro=0.60%進入大量排烴門檻。

        此外,有學者[16]通過金湖凹陷混合原油生標物絕對定量分析,指出該區(qū)未熟油除甾烷成熟度偏低外,CPI、萜烷、芳烴等成熟度參數(shù)都與正常油差異甚微,這反映了混合成藏的特點;正常油混入少于20%未低熟油,可使混合油SM<0.3,計算出西斜坡、閔北的原油混入未熟油比例一般少 于10%。選唐6井、沙7井原油開展混合實驗[27],混合樣正烷烴、萜烷等參數(shù)與混合比大致呈線性變化,甾烷與混合比呈非線性變化,這是由化合物質(zhì)量分數(shù)差異造成的,遵循“濃度—特征貢獻比”分配原理,混合樣生標參數(shù)非線性變化總是傾向化合物質(zhì)量分數(shù)大的,甾烷即如此;計算證實甾烷認定的“未熟油”,實際是以成熟油為主的混合油。運用數(shù)種未低熟油的成因模式研究新華夏構(gòu)造帶的渤海灣、蘇北盆地等后,認為諸盆地真正的未熟源巖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未低熟油貢獻甚微[28]。

        針對上述觀點,討論如下:

        (1)可溶有機質(zhì)早期生烴無實質(zhì)資料佐證。前節(jié)已闡述源巖不存在咸化,Ro<0.60%階段,其“A”/w(TOC)與深度H、反射率Ro的產(chǎn)烴曲線,無早期未低熟生烴峰。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zhì)研究所最新的生烴模擬實驗,也無早期的未低熟油峰??梢?,文獻[9,41]熱模擬多峰生烴不符合地質(zhì)實情。事實上,部分學者[9,41]的生烴模式難自圓其說,把成熟度偏低就歸結(jié)為非干酪根生成的未低熟油無依據(jù)。

        (2)成烴模式概念和表征參數(shù)分歧大。一是部分學者[9]將源巖演化分未成熟、成熟、過成熟3個階段,成熟再分低熟、成熟(或中熟)、高熟3個階段。不僅成熟套“成熟”,而且成熟階段干酪根晚期降解成烴又套所謂的“低熟”非干酪根生烴,概念極其混亂。二是未熟與成熟分界值有Ro=0.50%,0.60%,0.65%等3種方案,低熟與成熟劃分有Ro=0.65%,0.70%,0.75%,0.80%,0.95%等5種方案??梢?,未熟、低熟生烴上限、下限分界參數(shù)很混亂,跨度達Ro=0.50%~0.95%,而且該值屬于Tissot生烴理論的成熟范疇。

        (3)混源實驗恰恰證實無混源油。實驗指出江蘇油田以成熟油為主,混有不等量的未低熟油。這被看作是未低熟油的關(guān)鍵證據(jù)和定量評價的科學方法。有學者[8-9]計算蘇北多數(shù)油田的未低熟油含量占3%~38%,唐港最高約72%;儲量占總發(fā)現(xiàn)的15.8%。有學者[16]得出金湖凹陷正常油中的“未熟油”含量一般在2.6%~23.2%,“未熟油”中的未熟油含量可高達63%。有學者[27]測算蘇北甾烷指標SM1=0.25原油,其成熟油含量占60%以上,未熟源巖貢獻較少。濟陽坳陷八面河油田被認作中國未低熟油的典例[9],做該區(qū)混源實驗得出以成熟油為主,混入了一定量的未低熟油,導(dǎo)致SM值大幅降低而呈“未低熟油”特征[42]。

        上述數(shù)據(jù)看似科學,但缺乏地質(zhì)的良好結(jié)合:①據(jù)文獻[9]蘇北盆地篇的原始報告,3套源巖未低熟油生排中心與次凹成熟烴灶區(qū)基本重疊,即前者資源主要集中于次凹,按前述平均未低熟生油量占67%、資源量占39%,次凹未低熟油資源量應(yīng)該高于39%均值。按蘇北[8-9,16,27]和八面河[42]混源實驗認識,成熟油混入20%未熟油,混合油就跌入SM<0.25“未熟油”特征;混入30%未熟油,混合油就呈SM<0.2“未熟油”特征;那么,以次凹含可溶有機質(zhì)轉(zhuǎn)化的未低熟油肯定超過總資源量的39%比例,理應(yīng)稀釋和掩蓋后期成熟油,呈全次凹“未低熟油”特征,而不是部分學者[9,41]假說的后期成熟油稀釋了前期的未低熟油,掩蓋了中國盆地普遍存在的“未低熟油”特性。充分說明稀釋掩蓋論、混源論假說不成立。②把安豐1井前后期所產(chǎn)原油SM、HM值差異,歸結(jié)為頂部未熟油、下部低熟油先后產(chǎn)出毫無依據(jù)。成藏及保存地質(zhì)時間漫長,不同成熟度油竟然不融合?那么,稀釋和掩蓋論何存?如表2所示,安豐1原油與安10源巖的SM、HM似乎可對比,但兩者色譜OEP等特征完全不匹配,安10源巖成熟度明顯低于安豐油,說明由構(gòu)造頂部未熟源巖、斜坡低熟源巖、次凹成熟源巖混合供烴,并能在油藏內(nèi)保持縱向分界是不存在的。③原油成熟度較低的所有油藏,都處于源巖埋藏熱演化偏低的地區(qū),且呈不連續(xù)分布,這顯然與所謂的“普遍混源”矛盾,恰恰是不同構(gòu)造單元源巖成熟差異,提供了不同成熟度的烴灶所致。

        此外,部分學者[26]的剝蝕量重構(gòu)產(chǎn)烴率觀點也缺乏依據(jù),文獻[30]有說明,不予贅述。

        從表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來,女性角色最后是以喜劇結(jié)尾還是以悲劇收場,已經(jīng)與她們的社會身份和家庭出身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了。如第6條和第7條,兩位女性角色一位是貴族,一位是泥瓦匠的妻子,但二者同樣憑借智慧擺脫了窘境,并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再比如第8條和第9條,兩位女性角色一位出身于傳統(tǒng)的社會上層階級——貴族,另一位則屬于新興資產(chǎn)階級——富商夫人,二者皆因為自己的蠢笨以悲劇收場。這就意味著,薄伽丘筆下的女性不僅不再依附于原生父權(quán)制家庭,很多時候甚至不再受到天主教教理教義和傳統(tǒng)道德的束縛,智慧是她們改變命運的途徑。

        2 原油/源巖成熟度特征

        本次引用文獻[8]蘇北篇的初始報告油樣65個/60口井、巖樣14塊/11口井,其他文獻油樣28個/28口井、巖樣13塊/12口井數(shù)據(jù)[4-6,15-18];補充飽和烴質(zhì)譜油樣315個/170口井、巖樣273塊/161口井,以及飽和烴色譜、Ro等配套資料,開展大數(shù)據(jù)量的油/巖成熟度對比分析。

        2.1 樣品分布及數(shù)據(jù)誤差情況

        2.1.1 樣品分布代表性

        油樣來自高郵、金湖、海安、溱潼、鹽城、白駒、洪澤和臨澤凹陷及吳堡、柘垛低凸起10個二級構(gòu)造單元的258口井,K2t1、E1f、E2d、E2s1各組8個層段,其中源巖裂縫油藏樣品6個、夾層玄武巖油藏樣品2個;巖樣取自高郵、金湖、海安、鹽城、溱潼、臨澤、白駒、阜寧、洪澤凹陷及吳堡、柘垛低凸起11個二級構(gòu)造單元、184口井巖心資料,分處次凹、斜坡、斷階和低凸起不同位置,主要在K2t2、E1f2、E1f4層位,少數(shù)E1f1、E1f3層位??梢?,樣品數(shù)量多、覆蓋面廣、代表性強。

        2.1.2 數(shù)據(jù)誤差分析

        本次使用的飽和烴質(zhì)譜資料來源時間跨度大、測試單位多,有文獻現(xiàn)成參數(shù),更多是歷年8家不同單位檢測的原始報告,實驗條件差別大,原始資料誤差難免;為此,統(tǒng)計多次重做油樣、巖樣或密集巖樣,考察誤差情況(表4)??梢姡琒M1、SM2最大誤差各達0.22和0.17,HM1、HM2最大誤差各達0.24和0.30,油樣誤差明顯高于巖樣。據(jù)質(zhì)譜測量精度實驗[43],同一樣品在同臺儀器相同條件下,每隔20天測試參數(shù),這4個參數(shù)本底值誤差僅0.02~0.03。顯然,本區(qū)部分資料遠超本底值誤差;尤其油樣若無重樣、總樣數(shù)少,由此推論的認識難以保證可靠性。

        2.1.3 油樣野值剔除

        鑒于此,利用大量的飽和烴質(zhì)譜資料計算甾烷SM1、SM2,萜烷HM1、HM2,Ts/Tm、C30藿烷/C29R甾烷、γ-蠟烷/C30藿烷,飽和烴色譜OEP、CPI、Pr/Ph、Pr/nC17、Ph/nC18等參數(shù),分析發(fā)現(xiàn)SM1、SM2、HM1、HM2、OEP、CPI等6項3對參數(shù)成熟度最敏感,分界矛盾最小,據(jù)此作圖分析參數(shù)誤差和野值情況(圖2);為避免重點,作圖時同層位SM同值多個樣品,只保留1個樣數(shù)據(jù)。

        (1)安豐1井K2t1油藏野值點。1987年安豐1油藏首次取油樣,送勝利油田做質(zhì)譜分析,計算參數(shù)SM1=0.06(圖2a左側(cè)虛圈叉點),被國內(nèi)油氣地化專家和文獻[6-9]當作中國未熟油的典型,成為支撐未低熟油理論的重要依據(jù)。然而,圖2反映該值實為野值點:一是本井和該油藏后期4次取油樣測試,其SM1值均在0.21~0.28,即樣品不可重復(fù)接近0.06值;二是1987年以來,全盆地原油再未出現(xiàn)如此低值SM1參數(shù),即30多年數(shù)百個原油樣測試不可再現(xiàn)該值;三是該值在圖2a,b上完全背離了原油樣正常點群。這進一步佐證了地化專家認定安豐1油藏屬未低熟油、由斜坡未熟和次凹成熟混源油成因缺乏科學證據(jù),本文闡述的來自異地次凹中熟油是可信的。

        表4 蘇北盆地重樣間甾萜烷參數(shù)最大誤差Table 4 Maximum error of duplicate samples’ sterane-terpene parameters in North Jiangsu Basin

        圖2 蘇北盆地原油/源巖甾烷—萜烷及鏡煤反射率參數(shù)相關(guān)關(guān)系Fig.2 Correlation parameters of sterane-terpene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of crude oil/source rocks in North Jiangsu Basin

        (3)崔莊、閔北E1f油藏野值點。圖2a下側(cè)虛圈5個叉點,數(shù)據(jù)引自文獻[16],為金湖凹陷E1f油樣,其SM1值在0.23~0.29間,SM2值程1井0.04,崔7井0.07,閔7井0.06,閔15-1井和閔18-1A井為0.05,作者認為崔7屬正常油,其他4口井屬未熟油,且卞閔楊、西斜坡構(gòu)造帶正常油也不同程度混入未熟油。本文認為這組SM2數(shù)據(jù)是典型野值:一是對比圖2a油樣與c源巖可知,全盆最低成熟度源巖都未出現(xiàn)如此低SM2值,包括12塊Ro值僅0.36%~0.50%巖樣,何況這5口油井所處地區(qū)Ro值均大于0.55%;二是此低值不可再現(xiàn),文獻[9]程1井SM2=0.21,閔15-1井SM2=0.19,與所處地區(qū)原油成熟度一致。

        2.2 原油成熟度特征

        剔除油樣野值后,利用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作圖2a,b。只要SM1和SM2≥0.20,HM1和HM2>0.50,CPI和OEP在0.85~1.18,這3對6個參數(shù)同步達標,則原油必可聚集形成規(guī)模油藏和油田。結(jié)合油樣來源地情況,將原油成熟度分為3級(表1),特點如下:一是成熟油,SM1≥0.30,SM2>0.20,HM>0.55,CPI和OEP在0.93~1.15,SM1值與文獻[9]成熟油分界一致;此類原油是3對參數(shù)同步達標,油藏最多、規(guī)模最大。二是中熟油,0.2≤SM1<0.30,0.18≤SM2<0.30,HM≥0.50,CPI和OEP在0.85~1.20;此類原油一般也是3對參數(shù)同步達標,油藏較多、規(guī)模較大。三是淺熟油,0.14≤SM<0.20,0.45≤HM≤0.55,CPI和OEP在0.70~1.30;此類原油6個參數(shù)不同步達到規(guī)模油藏指標,成熟度越低、不達標參數(shù)越多;可形成無規(guī)模的微型油藏,無論是油層厚度或油氣顯示層厚度都很小,極不富集。

        2.3 油/巖成熟度對比特征

        (1)油/巖CPI、OEP匹配關(guān)系(圖3)。剔除生物降解原油外,統(tǒng)計209個油樣,除1個未成藏淺熟油砂樣CPI=1.28外,其余在0.88~1.18范圍,0.67≤OEP≤1.23,OEP<0.80的為6個淺熟油;其他如圖3a所示,CPI、OEP皆趨近1.0分布。圖3a,b油/巖比較可知,成熟度SM1≥0.30樣段,兩者匹配很好;源巖0.20≤SM1<0.30樣段,油/巖有較多可匹配,部分源巖表現(xiàn)出成熟度不足特點,與油不相匹配;源巖0.14≤SM1<0.20樣段,兩者很少能匹配,多數(shù)源巖成熟不足,與油不相匹配;源巖SM1≤0.14樣段,則無油層樣,僅1個油砂顯示點。

        圖3 蘇北盆地原油與源巖CPI/OPE—C29S/(S+R)—Ro匹配關(guān)系對比Fig.3 Matching relationship of CPI/OPE-C29S/(S+R)-Ro between crude oil and source rocks in North Jiangsu Basin

        另外,圖3c反映源巖Ro≥0.70%樣段,其CPI、OEP表現(xiàn)出與圖3a油樣很匹配的關(guān)系;Ro=0.65%~0.70%樣段,多數(shù)樣點趨向與油樣匹配;Ro=0.60%~0.65%樣段,匹配樣點明顯減少;Ro<0.60%樣段,則與SM1≤0.14樣段一樣,CPI、OEP高度分散,也無油可與之相匹配。由此證明,源巖熱演化生油有門檻值和階段性:早期未成熟階段,無油可找;中期淺成熟向中成熟過渡階段,油/巖成熟關(guān)系從少量匹配到較多匹配;后期成熟階段,油/巖兩者成熟特征一致。證明不存在非干酪根早期生油,源巖生油必須達到一定的成熟門檻,這種門檻實為短暫的快速變化過渡帶。

        (2)油/巖的SM、HM成熟度匹配關(guān)系。從圖2a,c與b,d的油/巖對比同樣看出,中成熟、成熟油SM、HM兩對參數(shù)與源巖匹配關(guān)系良好;淺成熟油/巖成熟度關(guān)系匹配較差,且該部分油不少取自油源不足的油砂樣(無油層、油藏);未成熟源巖則完全無油可對應(yīng),未見到比淺成熟油更低的“非干酪根早期生成油”的任何蹤跡。

        (3)源巖Ro與SM、HM成熟度匹配關(guān)系。從圖2e,f可知,源巖Ro=0.60%~0.70%,成熟參數(shù)SM1(或SM2)-Ro、HM1(或HM2)-Ro關(guān)系呈過渡變化關(guān)系,向兩端則呈完全不同變化趨勢,這種變化分界猶如圖3c的Ro-CPI或OEP變化關(guān)系門檻基本一致,說明源巖Ro、SM、HM、CPI和OEP成熟度各參數(shù)變化趨勢一致,由此確定的源巖生油門檻一致,也與原油的成熟度相匹配。由此確定Ro<0.60%地區(qū),為未成熟不生成任何油的無效源巖。

        (4)油藏/烴灶成對匹配關(guān)系。全部258口井408個油樣中,本井或本斷塊的油/巖親緣成對取樣的有52口井、53對樣品,另選油/巖親緣臨塊5對樣品,進行油藏/烴灶捉對成熟度匹配對比,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24對樣品的SM、HM、CPI和OEP等6個參數(shù)成熟度完全匹配,有7對樣品6個參數(shù)5個匹配、1個匹配稍差,包括淺成熟、中成熟和成熟油3種,這些源巖Ro=0.61%~1.10%,為屬地油源成藏;有27對樣品按這6個參數(shù)判別,兩者成熟度不甚匹配,包括淺成熟、中成熟和成熟油,全部是原油成熟度高于本地源巖,為異地供源成藏,這些源巖Ro=0.37%~0.70%,其中Ro<0.50%的僅2個樣品。

        由此判定,不存在源巖早期生成“未熟油”和成熟油稀釋“未熟油”的現(xiàn)象;否則,成熟源巖區(qū)將出現(xiàn)成熟度不連續(xù)、不匹配的油/巖關(guān)系,未熟源巖區(qū)則出現(xiàn)油/巖相匹配的情況。

        3 不同成熟度源巖勘探效果對比

        實踐是檢驗源巖生烴理論的唯一標準。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fā)現(xiàn)所謂“未熟油、低熟油”,建立早期生成“未低熟油”模式;期間,江蘇油田實現(xiàn)凹陷、區(qū)帶和層系的油氣資源接替,但外甩預(yù)探成熟度不同的源巖領(lǐng)域,依然冰火兩重天。

        3.1 中成熟—成熟源巖勘探效果好

        50年來,實踐證明源巖Ro>0.70%、SM≥0.20、HM>0.50、CPI或OEP=0.85~1.20的領(lǐng)域,油氣勘探效果好,尤其SM≥0.30、HM>0.55、CPI或OEP在0.85~1.20烴灶最佳,具體有:一是油源豐沛,儲量集中。烴灶是油源供給區(qū),主力探區(qū)高郵、金湖、溱潼和海安凹陷皆由其提供油源,形成富集油藏和規(guī)模油田;截至2015年底,全盆地探明石油地質(zhì)儲量3.527×108t,包括未熟—淺熟源巖區(qū)發(fā)現(xiàn)的SM≥0.20中熟—成熟油,探明儲量占總量的99.83%。二是烴灶油氣運移遠。高郵、金湖、溱潼凹陷E1f2成熟烴灶油氣以側(cè)向運移為主,沿傾向式、斜向式斷層通道油氣供烴半徑可達20 km[30],油藏環(huán)繞烴灶內(nèi)外呈扇形環(huán)帶分布;高郵凹陷E1f4成熟烴灶油氣以垂向運移為主,沿通源斷層垂向運距達3 km,油藏沿斷層墻呈串珠狀富集分布,金湖、溱潼凹陷E1f4中成熟烴灶,油氣垂向運距僅0.5~1.0 km[30]。三是油氣顯示十分活躍。輸導(dǎo)層具有油氣顯示頻度高[31]、強度大、井段長[25]、組分齊、豐度高的特點。四是烴灶普見氣測異常顯示。鉆開成熟源巖最大特點是氣測明顯升高異常,全烴升倍高、組分齊,并隨Ro增大油氣顯示和全烴升倍快速遞增,部分井泥漿槽面、錄井巖屑見良好的油氣顯示,反映源巖微孔隙空間充滿生排烴后的殘留油氣[30]。渤海灣盆地沙河街組成熟源巖見廣泛的油氣顯示,形成頁巖油[44];猶如國內(nèi)外頁巖油,須源巖Ro>0.60%且足夠成熟[45]。五是圈閉預(yù)探風險小(圖4)。此類烴灶區(qū)圈閉鉆探若落空,肯定是構(gòu)造不落實、斷層不封閉、儲層差因素造成的。

        3.2 淺成熟源巖勘探效果極差

        圖4反映,蘇北盆地主力探區(qū)和外圍地區(qū)皆有些淺成熟源巖,0.60%≤Ro≤0.70%,0.14≤SM<0.20,0.45≤HM≤0.55,CPI和OEP在0.70~1.30,此類烴灶油氣勘探僅局部可獲微型油藏,總體無效:一是油氣資源貧乏。源巖成熟不足導(dǎo)致油氣資源匱乏,若無異地豐富的中成熟—成熟油氣運抵,本地淺成熟油烴灶至多形成微型油藏或低產(chǎn)油層、油氣顯示層;迄今僅探明4個油藏,合計地質(zhì)儲量60×104t,占總儲量的0.17%,油藏小、油層薄,靠單井開采。二是烴灶油氣運移距離很近。如圖4所示,與中成熟—成熟油廣泛分布于各領(lǐng)域不同,淺成熟油側(cè)向、垂向運距都極短,為就近運聚成藏,油藏、油氣顯示層皆處于烴灶內(nèi)。三是油氣顯示不活躍。輸導(dǎo)層油氣顯示頻度中低,顯示強度小、井段短,組分齊全不定[30]。四是源巖氣測異常弱或無。鉆開淺成熟源巖氣測無異常或弱異常,全烴升高倍數(shù)低,組分常常不齊,泥漿槽面無油花顯示,反映源巖已進入干酪根晚期生烴,但微孔隙空間尚未充滿可排出的烴。五是圈閉勘探風險大。如圖5所示,靠本地油源難以成藏,油源是勘探頭號風險。如高郵凹陷北斜坡碼頭莊斷背斜圈閉群,除莊2、莊13斷塊靠東部車邏鞍槽中熟油供給富集成藏外,其他13個斷塊10個落空,3個超微油藏,鉆探效果極差。又如,海安曲塘次凹E1f2源巖Ro在0.80%~1.20%左右處良好成熟,烴灶具異常高壓,形成大面積E1f3油藏和E2d1、E2s1肥小油藏;相反,鹽城凹陷南洋次凹E1f2源巖品質(zhì)、厚度與曲塘次凹幾乎一樣,且面積更大,源巖Ro=0.62%~0.90%,處于淺成熟—中成熟階段,烴灶也有異常高壓,因源巖成熟不足,原油具高密度、高黏度、高含蠟特點,只發(fā)現(xiàn)1個E1f3難采的微型稠油藏和1個E1f2源巖裂縫油藏。

        圖4 蘇北盆地阜二段不同成熟度源巖與鉆探效果展布Fig.4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with different maturities and drilling results in second member of Funing Formation, North Jiangsu Basin

        3.3 未成熟源巖勘探全部無效

        2016年,勘探再甩臨澤凹陷,部署臨5井預(yù)探E1f1圈閉,油源為E1f2源巖。該次凹曾預(yù)探7口井皆落空,其中臨1井E1f3底獲一薄層低產(chǎn)油層,另2口見油氣顯示、4口無顯示。如表1所示,臨1油/巖匹配關(guān)系良好,屬淺成熟油;該區(qū)油氣顯示頻度低、強度小,源巖氣測無明顯異常,表明成熟不足,加之遠離毗鄰的高郵凹陷中成熟—成熟油源,臨5井源巖深度與臨1井接近;鉆前本文預(yù)測臨5井將因本地源巖成熟不足、油源匱乏落空,鉆后驗證了此推斷,證明不存在所謂的“未低熟油、早期生油和雙峰生烴模式”。

        4 結(jié)論

        (1)蘇北盆地所謂的“未低熟油、雙峰生烴、早期生油”等觀點,經(jīng)大量地化參數(shù)和勘探驗證均不存在,即源巖非干酪根早期生油是假的。

        (2)大數(shù)據(jù)資料反映,實驗數(shù)據(jù)存在誤差野值,根據(jù)油/巖成熟度3組6個敏感參數(shù),原油分淺成熟油、中成熟油、成熟油3類,源巖相應(yīng)分未成熟、淺成熟、中成熟和成熟4類。中成熟—成熟油/巖成熟度參數(shù)匹配很好,對應(yīng)源巖Ro>0.70%;淺成熟油/巖成熟度參數(shù)有一定的匹配關(guān)系,對應(yīng)源巖Ro=0.60%~0.70%;未成熟源巖Ro<0.60%,無油可匹配,證明無非干酪根的未—低熟油。

        (3)勘探證實,蘇北盆地源巖遵循干酪根晚期生烴模式,商業(yè)油氣均來自中成熟—成熟源巖;淺成熟源巖僅生成極少的無商業(yè)價值油藏或油氣顯示;未成熟源巖全部無效,異地成熟油供給狀況是該區(qū)勘探的最大風險。

        猜你喜歡
        油源干酪根源巖
        供氫劑NaBH4和Ni系金屬對高演化干酪根的生烴影響及催化機理
        地球化學(2022年6期)2023-01-03 07:56:12
        頁巖干酪根吸附規(guī)律的分子模擬研究
        不同油源瀝青的老化性能聚類分析與對比
        石油瀝青(2022年2期)2022-05-23 13:02:32
        廣東三水盆地布心組烴源巖干酪根類型*
        鄂爾多斯盆地西緣馬家灘地區(qū)延長組烴源巖研究
        塔中隆起奧陶系儲層與油源斷裂復(fù)合控藏模式
        突泉盆地突參1井原油中輕烴和金剛烷地球化學特征及油源啟示
        江西省二疊系龍?zhí)督M煤型氣烴源巖特征
        珠-坳陷北部洼陷帶始新統(tǒng)半深-深湖相烴源巖綜合判識
        油源斷裂對下生上儲式油氣成藏與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淺層為例
        斷塊油氣田(2014年3期)2014-03-11 15:33:12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粉色| 国产男女乱婬真视频免费| 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色夜| 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 奇米影视777撸吧| 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 青青草针对华人超碰在线| 一个人午夜观看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亚洲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最新福利姬在线视频国产观看| 91乱码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爆爽久久久一区二区又大又黄又嫩 |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 国产偷闻女邻居av在线观看| 日韩a级精品一区二区|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含羞草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 精品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性瑜伽|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 在线va免费看成|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水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 日本 欧美 中文幕|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精品人妻丰满久久久a|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不卡| av网站免费线看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区| 免费av在线 国产精品|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 熟女熟妇伦av网站| 偷拍区亚洲区一区二区| 久久影院最新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