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林聽濤
T恤加短褲,胡子半短不長,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板凳師傅干過很多職業(yè),直到成為一個修復師。他沒想到,本來是用來糊口的本事,改變了他的人生軌道。
板凳師傅名叫汪偉,是個安徽籍90后,今年只有29歲,談戀愛時老婆開玩笑說他“就是個修板凳的”,他覺得大俗即大雅,就把這個稱號留下來做網(wǎng)名。他的工作就是把壞了的東西打磨、填補、造型、拋光,上漆料、畫上原本的紋理,再封固,復原成新。
能練就出這樣一手絕活,自然也非一日之功。汪偉來自農村,沒有學歷也沒有特長。他當過織布工人,修過汽車,做過跑菜員。2013年,做淘寶客服的汪偉被辭退,偶然的機會他在網(wǎng)上看到了學習修復的信息,便報了名,正式開始學習維修家具和皮具的技藝。
對于學習修復,汪偉一直很坦然,開始不了解這門手藝,談不上興趣,學習就是為了找工作能掙錢。汪偉笑說:“我算是比較笨的,入門就學習了兩個月?!毙迯图妓嚰纫刮锛芾^續(xù)使用,又要將其恢復原樣看不出傷痕,靠著堅持肯下功夫,汪偉還是掌握了這項修復技藝。
汪偉第一次給客戶修的是一個受損的歐式沙發(fā),并不復雜的破損,他修了一下午。因為是朋友介紹的工作,又第一次修,他很緊張,滿頭大汗,檢查一遍又一遍,成功完成。汪偉由此懂得,進入這一行,從師傅那里學到最基本的技藝,剩下的只能自己在修復的過程中慢慢悟,因為每一件家具、每一個皮包都不一樣,需要重新去適應它們。
2018年,汪偉入行四五年了,修過的東西數(shù)不清。他和朋友一起來到青島膠州,開了家維修公司,主要業(yè)務是修復紅木家具,或者皮具之類的高端制品,偶爾修一些不值錢的玩意兒。
眾所周知,家具的傳統(tǒng)修復方法主要分兩步:先是造形狀,用木粉、原子灰等材料填充物品的凹坑裂痕,以特制膠水加固定型,打磨光滑;后再上色,用特定的顏料調出家具原色,畫上材質應有的紋路,最后將顏色進行固封。
一次偶然的機會,汪偉發(fā)現(xiàn)在修家具過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膠水,那么能不能用與眾不同的材料來修復,比如方便面?說做就做,汪偉馬上用方便面修復了一個床頭柜,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不亞于傳統(tǒng)的填充材料,而且更加堅固。
為讓更多人了解家具修復這門手藝,汪偉把自己工作的過程拍成短視頻,上傳到抖音。網(wǎng)友炸開了鍋,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這條視頻就收獲超過200萬個贊。
最初,有不少網(wǎng)友對方便面修補提出質疑,視頻是真的,這個行為卻真假難辨,方便面修補家具能牢固嗎?汪偉再發(fā)視頻,進一步說明修家具則是用木粉或原子灰做填充物,木粉是粉,方便面碾碎了也是粉,只要是干燥粉末,配合膠水即可,且方便面經過膠水浸泡后便不會腐壞,質地要比原材料更硬。
汪偉不滿足于此,在他看來,修復工作其實更好玩。他開始嘗試用多種材料修復日常物品。一個女士的手包破了洞,他用奧利奧餅干中間的夾心補上了,再用特殊顏料調配好手包原色,進行涂色、畫花紋和固封后,不僅看不出修補痕跡,連柔韌性、光澤度和手包本身材質也一模一樣,絲毫不影響美觀。
還有汽車,汪偉也用泡面餅干修復。他用泡面和特制膠水修復剮蹭痕跡,定型后噴上汽車專用漆,復原如新。汽車的皮質座椅破了洞,他用類似修補皮包的方法補好。更方便的是,這些小損傷不用麻煩修車廠,他一個人上門就能搞定。
餅干、雞蛋、大米、方便面,到洗衣粉、牙膏、紙巾等,汪偉皆可作為原材料來修復更多日常物件。奧利奧修大理石方桌,雞蛋殼修木地板……被特制膠水浸透后,這些食物和生活物件不僅不腐壞,還能達到和傳統(tǒng)材料一樣的修復效果,更沒有甲醛等有害成分,環(huán)保無污染。
小到裂了縫的飯碗茶壺,大到破了洞的桌椅地板,甚至破損手提包、吉他、汽車……在網(wǎng)友眼里,板凳師傅的神奇手藝,就像是給了這些物件第二次生命,沒有什么是他一塊泡面修不明白的。有網(wǎng)友調侃說,看完用泡面修東西,覺得自己吃泡面都是在浪費。
不久前,汪偉的抖音視頻傳到了國外社交網(wǎng)站,很快引發(fā)熱議,點贊量超過4萬次,獲得1400多條評論,在某個社區(qū)的討論度已幾周排名第一。在西班牙,引起病毒式傳播;在推特,短視頻播放量達千萬。
在外國人眼里,板凳師傅是個奇特又令人著迷的人,總是充滿創(chuàng)意地嘗試不同的修理材料,又能用高超的技術把物件修復如新。甚至有外國網(wǎng)友評論說,這可能是一種古老的東方秘術。
英國《每日郵報》等外國主流媒體,對汪偉及其修復術進行了報道,還請專家對他的修復原理加以分析。有專家揣測,汪偉使用的液體中可能含有環(huán)氧樹脂膠,也有專家認為是膠水中的化學成分與泡面中的淀粉產生了化學反應。
汪偉獲知外國人不著邊際的各種猜測,感覺很興奮,自豪地說:“很開心讓國際友人看到中國傳統(tǒng)手藝的魅力,Made in China!”
用方便面、牙膏、紙巾、洗衣粉、餅干和小饅頭等用來修復家具,修復后還經得起用榔頭敲擊,這或許是汪偉的商業(yè)機密。但顯然對于汪偉而言,得來肯定不容易,不知他做過多少次實驗。
隨著修家具修皮具的視頻一個接一個發(fā)到網(wǎng)上,粉絲越來越多,幾度暴增。截至目前,“板凳師傅”汪偉在抖音上的粉絲數(shù)已高達867萬。汪偉感慨道:“現(xiàn)在很多短視頻在唱歌跳舞,而我想讓更多年輕人知道,其實還有一門手藝是很神奇的?!?/p>
現(xiàn)今,汪偉更喜歡用直播的方式記錄下修復日常物件的全過程,講述他修復每一個物件的背后故事。
有一個13歲的河北小姑娘,看汪偉的視頻后聯(lián)系到他。她說她有一個音樂夢,特別喜歡音樂,現(xiàn)在她撿到一把別人扔掉的吉他,問他能不能修好。汪偉開始說不能修,因為維修太麻煩,吉他的面已損壞得不成樣,手工成本已超出吉他本身的價值。而后汪偉得知,女孩父母都是下崗工人,家里還有一個弟弟,本就困難的家庭不允許她再買吉他,僅有的這把吉他,是女孩從垃圾堆里撿出來的。
汪偉決定免費幫女孩修好吉他,他說:“我也是個農村娃,小時候只能吃飽飯,我雖然不懂音樂,不知道這樣修出來會不會影響音質,但我就想幫助她?!蓖魝サ南敕ㄊ牵绻粋€人有能力,就應該去幫助別人。而作為一個手藝人,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幫助到別人,更是莫大的榮幸。
一位網(wǎng)友通過抖音找到他,請他為家里90多歲的老奶奶修復一根拐杖。拐杖是爺爺去世前買給奶奶的,對老奶奶而言更是情感寄托,但用的時間太長,木質的拐杖斷裂了。讓汪偉印象尤為深刻的是,當時,老奶奶小心翼翼地拿出拐杖,連同損壞的那一部分木料都細心收藏,看得出老奶奶對這根拐杖是多么珍重。
汪偉決定免費幫其修復。他用拐杖損壞的木料去填充,從內部加固材質,再打磨,修復后拐杖煥然一新。當他親自上門,把闊別多日的拐杖重新交到90多歲的老奶奶手里時,她如獲至寶,眼睛里泛著淚花??吹竭@一幕,汪偉對修復師這一職業(yè)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替她找回的不只是一根拐杖,更是一段塵封在歲月里,被時光蠶食的過去,以及老奶奶在耄耋之年的回憶里,輪廓模糊卻矢志不渝的愛情。汪偉深受感動:“修復師就是找尋,找尋破損的過去,找回老物件填充在每個人生命中不可抹去的記憶?!?/p>
還有一位退伍的海軍叔叔,在抖音上找到汪偉,請他幫忙,修補一件因不小心被弄壞底座的戰(zhàn)艦模型。汪偉幫他修補好后,沒有收錢,他說:“戰(zhàn)艦模型代表著軍人的軍旅時代和美好回憶,我是個手藝人,能為軍人獻出一點心意,感覺心安和自豪?!?/p>
汪偉從一塊泡面起步,讓日常沒有難修的物件,成為國內外網(wǎng)紅。有網(wǎng)友在抖音看到視頻后,從全國各地趕到山東青島,找到汪偉拜師學藝。甚至有一位59歲的新加坡華僑,慕名而來,拜他為師。
汪偉并沒有因此而迷失自我,他拒絕了與廣告商的合作,而是注冊一家培訓機構,專門培訓學員。汪偉表示以開班授課的形式,將手藝更廣泛地傳承開來,希望通過這門手藝幫助到更多人。
迄今,汪偉的培訓機構成立幾個月來,已招收各地學員超過80人。在開班儀式上,汪偉深情地對他的學員說:“要嚴肅對待這門手藝,不要只學著玩玩。修復時不要把它當成一個物件去修,要當成別人對未來的一種期望,或者別人對過去的一種懷念,當成一種信念去修復,這樣你的手藝才會越做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