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明,韓莉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醫(yī)院 超聲科,海南 文昌 571321)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病程時間較長,容易導致多種并發(fā)癥,如心臟結構重塑代償性肥大、腦出血、陣發(fā)性心房顫動等,其中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比較常見,尤其是老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較高[1]。我國在近幾年有更多的人群患上高血壓疾病[2]。由于高血壓合并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出現動脈栓塞和血流動力學紊亂的風險增加,嚴重時可造成死亡,因此,對于高血壓合并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3-4]。為了解高血壓合并陣發(fā)性心房顫動的發(fā)病機制,本文對該病患者的心臟超聲表現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海南省文昌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高血壓合并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都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在140 mmHg以上和/或舒張壓在90 mmHg以上,同時經過心電圖檢測確診為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心肌病和風濕性心臟病等患者。選取同期的單純高血壓患者108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采用本院現有的GE VIVID E9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掃描速度為50 mm/s,頻率為2.5 MHz,以患者的左心室為長軸,按照M型進行連續(xù)掃描,檢測患者的室間隔(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左室后壁(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Dd)。采用多普勒超聲檢測儀對患者的血流情況進行檢測,同時對患者二尖瓣舒張期時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E)和舒張晚期心房收縮峰值速度(A),進行測量,計算出二尖瓣的E/A值。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n =108)
左 房內徑(left atrial dimension,LAD)、LVDd、室間隔/左室后壁(IVS/LVPW),以及二尖瓣的E/A值。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典型病例E/A見圖1、2。觀察組的LAD、LVDd大于對照組,二尖瓣的E/A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IVS/LVPW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圖1 觀察組患者,男性,52歲,高血壓合并心房顫動,二尖瓣E/A為1.29
圖2 對照組患者,男性,55歲,單純高血壓,二尖瓣E/A為0.59
表2 兩組患者心臟超聲結果比較 (n =108,±s)
表2 兩組患者心臟超聲結果比較 (n =108,±s)
組別 LAD/mm IVS/LVPW LVDd/mm E/A觀察組 41.26±6.28 1.12±0.18 45.16±13.75 0.81±0.22對照組 31.68±3.89 1.09±0.05 41.36±12.59 0.61±0.13 t值 13.477 1.669 2.118 8.134 P值 0.000 0.097 0.035 0.001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心臟病的發(fā)病率逐年提高,尤其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高血壓合并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數量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5-6]。心房顫動是心內科的多發(fā)病,老年人中的發(fā)病率較高,有學者通過統計調查分析表明,相比健康人群來說,患有高血壓的人群發(fā)生心房顫動的概率更高,可能是由于高血壓患者的形態(tài)學和生理學變化所導致的[7-8]。從該院近些年接診的情況來看,心房顫動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而且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發(fā)病率逐漸升高,80歲左右的人群發(fā)病率最高[9]。大量的臨床實踐研究表明,心房顫動的患者在心房顫動時,激動頻率極大的提高,可以達到300~600次/min,而且會伴有心跳頻率加快等,能夠達到100~160次/min,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心房有效收縮,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10-11]。因此,必須對心房顫動給與足夠的重視,由于高血壓患者體循環(huán)動脈壓長期處于增高狀態(tài),舒張壓降低的概率較大,而左心室發(fā)生代償性肥厚的概率較大,繼而使患者左心房發(fā)生形態(tài)學和生理學的重構,這些變化會導致患者心房不同部位的傳導延緩,以及心房肌細胞的不應期縮短等,出現心房電活動異常,導致患者的心房擴大[12-13]。由此可以看出,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成為心內科的常見并發(fā)癥,具有病理上的原因,要想提高該病的治療效果,必須加強臨床早期的診斷和預防,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心臟超聲對陣發(fā)性心房顫動具有很好的診斷效果[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比較LAD、LVDd,對照組小于觀察組,而E/A低于觀察組,兩組IVS/LVPW的比較無差異,而E/A的比值不超過1,這說明在舒張功能方面,兩組患者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效果更佳。同時也表明,患者患高血壓合并心房顫動時,會改變患者的心臟形態(tài)以及結構,同時對患者心房形態(tài)學的重建和生理指標的改變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其中的左心房擴大是心房顫動的重要原因,也是心房顫動的結果,兩者互為因果。有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全身或局部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由于心房顫動的發(fā)病機制是折返,而心肌間質是纖維結締組織,細胞外的機制是膠原,生成和降解的速度相同,保證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當膠原生成速度較快時,會就會導致心肌纖維化,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激活,會加快心肌間膠原的生成。由此可以看出,高血壓患者合并陣發(fā)性心房顫動,左心房的擴大和左心室舒張功能減退,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將來的研究應該從這方面著手。臨床治療中,首先要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對合并癥患者對癥用藥,臨床一般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來治療,對減輕心房顫動具有較好的療效,適合在臨床慢性疾病的治療中作為參考。
心臟超聲是診斷陣發(fā)性心房顫動的重要方式,通過心臟超聲診斷,能夠看到患者的心臟形態(tài)結構變化,以及相應的生理學指標,為臨床診斷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有研究顯示,陣發(fā)性心房顫動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會發(fā)展為慢性心房顫動,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必須對該病進行預防。單純性高血壓和高血壓合并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的心臟超聲存在一定的差異,臨床可以用心臟超聲進行診斷,以便及時的采取治療措施。
綜上所述,血壓合并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心臟超聲檢查中,能夠直觀的看到患者心臟形態(tài)學結構的變化,以及相關生理指標的改變,臨床診斷中,醫(yī)生應該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這些變化,并給與足夠的重視,在高血壓患者出現癥狀的早期服用高效的降壓藥物,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防治左心房的擴大,繼而避免陣發(fā)性心房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