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近日,備受關注的中科院研究生被高中同學殺害案開庭。去年6月14日,中科院研二學生謝某為來京的同學周凱旋接風洗塵。誰也沒想到,“接風宴”變成“送命餐”,周凱旋為何痛下殺手,他的殺人動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學霸”的世界很易碎
據了解,周凱旋高中時堪稱“學霸”,只是謝某上大學后后來居上了。周凱旋大一退學復讀,一年后還是沒有考上清華北大,大學畢業(yè)后也沒能繼續(xù)升學。周凱旋說他和謝某在兩年前的同學聚會上產生矛盾,還說他發(fā)到同學群里的一張喝可樂照片是“炫富”,但同學對此都沒有印象,覺得同學間就是開玩笑。
學霸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學業(yè)優(yōu)秀,懂事聽話,老師喜歡,同學欣賞,家長省心。但在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心理咨詢案例中,70%以上來自學霸,嚴重心理問題通常是遇到了重要事件,比如考試失利、失戀等,以焦慮癥和抑郁癥為主。為什么學霸們會有如此高發(fā)的心理疾?。繌母咧械酱髮W,尤其是再加上“名?!?、“考研”這些專有屬性,真可謂是“學霸”的集散地,排在后邊的“學霸”就會有心理落差,一旦不能及時調整,就會越來越消沉。此外,“學霸”習慣了掩飾自己的負面情緒,做事情一定要讓父母和周圍人滿意,獲得表揚嘉獎。時間久了,就會陷入焦慮。
“被學霸”更易出問題
真學霸智商高,天生就喜歡學習,思維能力強,喜歡各種復雜的高難度的問題,他們讀書通常不太需要父母操心。這種類型的孩子較少受到學業(yè)困擾,只要父母給出足夠的信任空間,他們會發(fā)展得比較順利。
與真學霸對應的是“假學霸”,或者更確切的應該叫“被學霸”,他們是被逼成學霸的。這種類型的學生是比較辛苦的,通常有嚴重的神經癥,也比較容易出問題。他們在長期的高壓與扭曲之下,可能有失眠,腸胃功能弱等身體癥狀,疲憊不堪地應付學業(yè),與父母關系緊張,人際關系不良,累積到了一定的時候,承受不住了,就會有某一個小事件引發(fā)嚴重的問題,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偽學霸”最需要方向
他們是迷茫的學霸,他們曾經在意識上也認同“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或者帶著“報答父母”的心努力學習,他們沒有太多個人的想法,相對比較溫和順從,他們成績優(yōu)秀,但是到了某個階段,發(fā)現這樣的道路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雖然他們有能力可以匹配并且努力達到“學霸”的要求,但他們無法在其中享受到樂趣,而是愈來愈覺得苦和沒意思。這類孩子會陷入巨大的迷失中。他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不想學習,也沒有什么成癮等不良行為,常常會陷入抑郁中,甚至導致學業(yè)無以為繼。
經常有父母說,哪個學生沒有學習壓力?這話是沒錯,但還有一句話,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當學霸!“學霸”的名頭本身就是一種負擔,影響著他們的心態(tài)和選擇。雖說競爭壓力很大,但放眼看去,只要心理素質強大的孩子,他們不一定要走學霸的道路也能過得開心幸福,如果不尊重孩子的特點,一味地追求“學霸”,揠苗助長,逼迫孩子去走人生只有學霸這“華山一條路”,就會一不小心把孩子逼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