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亂哄哄的教室里傳來一個小男孩的口令,聲音尖而細。站在講臺上的我不動聲色地看著學生,教室頓時安靜了。
2018年9月1日,我迎來了這一群可愛而淘氣的孩子,開始了新一輪的“斗智斗勇”。
開學一兩個月后, 這群小家伙開始適應小學的生活了,問題也一一暴露。上課鈴響后,大部分孩子無視老師的存在,依然繼續(xù)課間的話題和打鬧。
“1,2,3——”我喊出了開學時約定的口號,部分學生回答:“坐端正?!比楹?,教室里終于沒有聲音了。我輕聲問他們:“爸爸媽媽生氣是什么樣的?” 于是,“河東獅吼”“暴跳如雷”等詞紛紛蹦出來。學生談完自己當時的心情后,我告訴他們,有一種生氣叫不說話,要學會觀察別人的臉色。
教會學生觀察老師的臉色,感受老師的情緒變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學會察言觀色,并且自己安靜下來,或者在個別機靈鬼的提醒下安靜下來,老師就不必為糟糕的課堂紀律而煩躁。
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安靜下來,我也會使用另一種方法——倒計時:10,表揚已經(jīng)回到座位上的同學;9,表揚最先做好課前準備的同學;8,表揚某同學既做好了課前準備,又坐端正了……1,表揚全班同學都坐好了,而且安靜下來了。
然然氣憤地走進辦公室,說:“老師,他剛故意把我的褲子扯掉了。”“沒有!彭彭也扯了我的!我……”扯褲子的恒恒在辦公室里大叫。我默默看著情緒激動的恒恒,一股怒火涌上心頭。
終于,在我的沉默中,他們安靜下來。我問:“你們找陳老師干什么來了?”他們不說話。我告訴恒恒,他在辦公室大叫大嚷的行為讓我很生氣,我們都需要時間先冷靜一下。幾分鐘后,我詢問然然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然然剛一張嘴,恒恒就一直不斷辯解自己也是“受害者”。我只能暫時要恒恒不講話,向然然了解事情的原委,同時,我叫來了彭彭,讓他當著恒恒的面講述當時的情況。
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我冷靜地問恒恒:“你想跟彭彭玩嗎?”恒恒點頭。然后,我把他們當時的行為進行了具體描述:彭彭和恒恒一起玩游戲,不小心扯掉了恒恒的衣服,包括內(nèi)褲,但是彭彭并不知道;然然在旁邊玩,沒有和恒恒有任何接觸,恒恒過去扯下然然的褲子。我問恒恒:“這兩種做法性質(zhì)是一樣的嗎?”恒恒搖了搖頭,并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向然然道歉。
遲到、不聽講、不寫作業(yè)、瘋鬧……這是老師心目中的謙謙。
“老師,如果我把字寫好,能不能選我當學校的月度明星?”寫字課結(jié)束后,謙謙攔住我問。
“當然可以,前提是你的家庭作業(yè)也要寫好。”
“好!”他一口答應。
我們就這么達成了協(xié)議??墒聦嵣?,謙謙只做到了一部分。課堂作業(yè)寫得工整漂亮,跑辦公室搬作業(yè)的速度飛快,上課回答問題也積極了……但是,家庭作業(yè)卻還是一如既往。盡管如此,我還是會偷偷獎勵他零食,在全班同學面前“告白”:我越來越喜歡你了!
聽——
“別講了,老師生氣了!”謙謙細而尖的聲音又響起來了。
吵鬧不休的課堂,頑皮好動的學生,我平靜地走上講臺。因為,老師不生氣!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昌實驗寄宿小學美林校區(qū))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