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悅 金春花 張 彤
糖尿病腎病是腎病科臨床常見病之一,其發(fā)病率有明顯升高的趨勢。糖尿病腎病主要是由于長期慢性高血糖導致糖代謝異常引起微血管病變,進而出現(xiàn)腎小球硬化癥,嚴重可發(fā)展為尿毒癥[1]。主要表現(xiàn)為大量蛋白尿、水腫、腎功能異常等,病情復雜且病程長,給患者生命健康帶來威脅。對于本病臨床上多采用西醫(yī)降糖、降壓、調(diào)脂、改善腎功能等治療,雖然病情得以緩解,但遠期療效欠佳[2]。中醫(yī)藥治療本病有獨特的療效,近年來我院對氣陰兩虛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采用益氣養(yǎng)陰湯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腎八科門診和住院治療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88例,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將其分為2組。治療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齡35~70歲,平均為(52.34±1.56)歲;病程3~8年,平均為(6.14±0.68)年。對照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齡36~75歲,平均為(56.28±1.42)歲;病程3~9年,平均為(6.61±0.57)年。所有患者糖尿病腎病分期均為Ⅲ期。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分期等一般情況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診斷依據(jù)》及《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有關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1)糖尿病病史;2)高危因素:出現(xiàn)腎臟損害,腎小球濾過率明顯過高或伴嚴重高血壓;3)持續(xù)的微量白蛋白尿;4)3個月內(nèi)連續(xù) 3 次尿檢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 男性在2.5~30 mg /mmol或女性在3.5~30 mg /mmol。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試行方案)》中有關氣陰兩虛型判定標準[4]:主癥: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頭暈耳鳴,自汗、盜汗;次癥:面色白,心煩失眠,咽干口渴喜飲;舌脈:舌淡紅、少苔或花剝苔,脈濡細或細數(shù)無力。其中主癥3項,次癥2項即可確診。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首先給予常規(guī)糖尿病健康教育,囑咐患者低糖、低蛋白、低鹽飲食,戒掉煙酒,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控制體質(zhì)量等,同時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降血糖治療:給予阿卡波糖片或二甲雙胍片,必要時可予胰島素治療,使血糖控制范圍: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 2 h血糖≤11.1 mmol/L;降血壓治療:給予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利尿劑等,血壓控制范圍:130/80 mmHg以下;降血脂治療:給予他汀類藥物調(diào)節(jié)患者血脂水平正常,使總膽固醇<6.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0 mmol/L;同時監(jiān)測和維持患者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對有合并感染的患者給予抗感染治療。8周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治療1個療程。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益氣養(yǎng)陰湯治療,藥物組成:太子參30 g,黃芪30 g,茯苓15 g,熟地黃25 g,山藥15 g,山萸肉15 g,牡丹皮10 g,澤瀉10 g,枸杞子10 g,丹參30 g,當歸15 g,三七6 g,甘草6 g。隨癥加減:自汗盜汗者加麻黃根15 g,浮小麥20 g;浮腫者加大腹皮15 g,澤蘭15 g,車前子20 g;便秘者加麻子仁10 g,郁李仁10 g;內(nèi)熱者加知母15 g,黃柏15 g;眠差者加夜交藤30 g,遠志15 g。每日1劑,水煎早晚溫服。治療周期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評價2組的治療效果,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蛋白、24 h蛋白尿等腎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三輯)》中有關糖尿病腎病療效判定標準[5]: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尿微量白蛋白恢復正常或者下降超過50%;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尿微量白蛋白下降低于5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尿微量白蛋白無明顯改善。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44例中,顯效28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44例中,顯效17例,有效1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1.82%。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1)P<0.05
2.2 2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指標比較 2組治療后血糖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指標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1)P<0.05
2.3 2組患者治療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2組治療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蛋白(ALB)、24 h蛋白尿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1)P<0.05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通過影響腎臟血液流動力學改變及代謝異常,導致腎臟損傷,而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其也是引起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正危害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對于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診斷和治療已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6]。
中醫(yī)學尚無糖尿病腎病的病名,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歸屬于中醫(yī)學的“水腫”范疇[7],本病的發(fā)病與腎臟關系較為密切,腎主水液代謝,調(diào)節(jié)人體的水液平衡,當腎中精氣的氣化作用異常時,則可導致水液運行障礙,進而出現(xiàn)水腫[8]。若人體稟賦不足、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六淫之邪內(nèi)侵等原因?qū)е玛幗蛱澨?,燥熱偏盛,久病及腎,陰傷耗氣,氣虛則運血無力,因此認為本病的病機以氣陰兩虛為本,治療大法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為主。
本研究采用益氣養(yǎng)陰湯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本病療效顯著,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治療后血糖各項指標、腎病各項指標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方中太子參、黃芪、茯苓為君藥,其中太子參生津潤肺、益氣健脾;黃芪補氣升陽,生津養(yǎng)血;茯苓補氣健脾、利水消腫,三藥共用具有益氣健脾養(yǎng)陰、利水消腫的功效。熟地黃、山藥、山萸肉、牡丹皮、澤瀉、枸杞子共為臣藥,具有補益肝腎、補血滋陰之功效。丹參、當歸、三七為佐藥,其功效為補血活血。甘草為使藥,具有調(diào)和諸藥的功效。
綜上所述,益氣養(yǎng)陰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