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樹然 李景花 楊翔宇 劉建濤 張自強 孫永康
月經不調是一種高發(fā)于育齡女性的臨床病癥,臨床癥狀表現為經期紊亂、月經量減少,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對女性群體身體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1]。臨床上治療月經不調的方法多種多樣,西醫(yī)主要采用技術替代療法對其進行治療,但治療后病情極易反復,治療效果不理想[2]。中醫(yī)療法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廣泛,其對月經不調的療效得到了認可[3]。其于此,為分析化瘀順經湯在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了86例患者進行了觀察,以下為具體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婦科收治的月經不調患者86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3例。研究組年齡26~43歲,平均(31.67±2.59)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8年,平均(2.35±0.62)年;體48~62 kg,平均(51.19±3.32)kg。參照組年齡25~44歲,平均(30.84±2.38)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7年,平均(2.06±0.54)年;體質量46~63 kg,平均(50.36±3.21)kg。經比較,2組患者的年齡、病程、體質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與西醫(yī)中月經不調的診斷標準相符;2)與中醫(yī)關于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的診斷標準相符;3)年齡為25~45歲;4)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由陰道炎、盆腔炎等生殖系統疾病引起的月經不調;2)合并嚴重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4)存在藥物過敏情況。
1.3 治療方法 參照組患者予以香砂益母湯進行治療,藥方如下:益母草15 g,砂仁10 g,香附15 g。將益母草、香附混于清水煎煮,隨后將砂仁放入,取200 ml湯藥溫服,100 ml/次,2次/d。研究組予以化瘀順經湯進行治療,藥方如下:甘草10 g,淫羊藿10 g,杜仲10 g,紅棗10 g,炒白芍7 g,川芎7 g,香附7 g,當歸7 g,陳皮7 g,丹參7 g,延胡索7 g,海螵蛸7 g,黃芩3 g,生地黃3 g,熟地黃3 g,烏藥3 g,小茴香3 g。以上藥物煎煮后取200 ml湯藥溫服,100 ml/次,2次/d。2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2個月。
1.4 觀察指標 1)中醫(yī)證候積分: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對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頭昏眼花、手足麻木、面色晦暗、經色紫暗伴血塊)進行評分,分為無癥狀(0分)、輕度癥狀(2分)、中度癥狀(4分)、重度癥狀(6分)4個等級。2)性激素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對所有患者的空腹靜脈血進行采集,檢測卵泡生成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比較檢測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頭昏眼花、手足麻木、面色晦暗、經色紫暗伴血塊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性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的FSH、LH、E2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FSH、LH、E2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性激素水平比較 (例,
隨著工作、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女性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月經不調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月經不調是指女性生理期月經性質、周期以及經量發(fā)生異常的癥狀,最為常見的為月經量減少和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女性正常的月經周期范圍一般為21~35 d,月經量為50~80 ml,若不在以上范圍之內,則視為月經不調[4,5]。月經不調的發(fā)病受到生活習慣、器質性病變、情緒異常等內外界因素的影響,患者可出現面色晦暗、情緒郁結、經期延遲、經色紫暗伴血塊以及腹痛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6]。研究指出,長期的月經失調可使患者出現閉經,造成患者性激素水平分泌失調,進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育功能,是造成育齡期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7]。西醫(yī)上對月經不調的治療主要通過雌孕激素的補充來對正常的生理周期進行模擬,可對患者的癥狀進行緩解,從而恢復正常的月經周期。但大量臨床研究證明,該治療方式無法達到根治的效果,病情容易反復,且不良反應較多,整體治療效果不佳。
中醫(yī)將月經不調歸為“月經病、不孕、閉經”等范疇,其病位在胞宮,與沖任二脈和腎臟緊密關聯[8]。月經不調包括肝腎不足、腎虛血虛、腎虛肝郁、氣滯血瘀等證型,中醫(yī)療法在該病的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醫(yī)認為,氣血調和是經期正常的根本,氣滯血瘀可使血行不暢,引起月經量少,故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的治療應以疏肝健脾、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理氣和血為原則[9]。采用香砂益母湯對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進行治療雖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其適用范圍具有一定的限制,不同地方病機、證候存在差異,產生治療效果也不盡相同,因而需要選擇適應性更廣的方式對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進行治療?;鲰樈洔幏桨ǜ什?、淫羊藿、杜仲、紅棗、炒白芍、川芎、香附、當歸、陳皮、丹參、延胡索、海螵蛸、黃芩、生地黃、熟地黃、烏藥、小茴香。當歸、熟地黃為君藥,活血化瘀、滋陰補血;炒白芍、川芎、香附為臣藥,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當歸補血活血;陳皮行氣除脹;丹參祛瘀生新;延胡索利氣化瘀、活血止痛;海螵蛸固精止帶。諸藥合用,可發(fā)揮活血化瘀、調和氣血的作用,對月經失調的癥狀進行顯著改善。此外,在采用化瘀順經湯治療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的過程中,應先對患者的病情及類型進行詳細了解,合理地給藥,以保證最佳的治療效率,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10]。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2個月的持續(xù)治療,研究組頭昏眼花、手足麻木、面色晦暗、經色紫暗伴血塊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說明化瘀順經湯可在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的治療中產生確切療效,能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發(fā)揮顯著的改善作用;研究組的FSH、LH、E2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說明化瘀順經湯能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從而達到更顯著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化瘀順經湯活血化瘀、協調臟腑、運氣和血的效果更為顯著,在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顯著降低患者的證候積分,并對其性激素水平進行調節(jié),從而幫助患者月經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