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晏青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張著昶
水,民生之脈,水安則民安。
確保農村飲水安全,是落實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筑牢“民生底線”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受益于國家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通過全省上下不懈努力,近年來貴州絕大部分農村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由于地理條件復雜、投入不足等原因,全省仍有279.54萬農村人口存在飲水安全問題,成為制約脫貧攻堅同步小康進程的突出“短板”。
如何補齊“短板”,徹底消除全省農村人口特別是貧困人口“水困”“水愁”?
2018年7月以來,省委、省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超常規(guī)舉措,向“硬骨頭”發(fā)力,在全省范圍內打響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zhàn)。
自1996年起,貴州就持續(xù)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先后啟動實施了“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
2005年以來,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鋪開,克服“山高谷深水源低、雨多水少不易蓄”困境,大規(guī)模興修人飲工程,累計解決了2973.95萬農村群眾和222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
農村飲水安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由于受地理條件復雜、投入不足、設施運行管理不到位、因災損毀等因素影響,截至2018年6月,全省依然有279.54萬農村人口(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2.7萬人,非貧困人口196.84萬人)存在水質不優(yōu)、水量不足、用水不便、供水不暢等飲水安全問題。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一項“硬任務”,是“最根本的民生底線”。
面對270多萬父老鄉(xiāng)親的民生“渴”盼,省委、省政府片刻不怠,對標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把“2019年6月底前全面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作為全省必須堅決打贏的脫貧攻堅硬仗之一。
2018年7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攻堅決戰(zhàn)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啟動全省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zhàn)?!斗桨浮访鞔_,由省級層面統(tǒng)一籌措資金23.87億元,用一年時間,確保2019年6月底前,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徹底讓全省30戶以上自然村寨的279.54萬農村人口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明白水。
攻堅戰(zhàn)打響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實時關注進展情況,先后10次作出重要批示,就如何抓具體抓深入推進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疑難問題,現(xiàn)場督戰(zhàn)并靠前指揮,帶頭推動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與此同時,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廣大水務干部迅速出擊,克服時間緊迫、工程點多面廣、施工難度較大和基層群眾用水矛盾突出等多重難題,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只爭朝夕的精氣神,合力推動全省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zhàn)向縱深挺進。
截至5月15日,全省計劃工程項目平均總體形象進度為96.3%;已建成工程2483處(占計劃數(shù)74.1%),完工項目受益人數(shù)215.1萬人(占計劃數(shù)76.9%),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55萬人(占計劃數(shù)85.3%)。
5月11日,盤州市一位村民撥打省水利廳農村飲水安全專線電話,反映本村停水超過7天以上,希望得到解決。
6月19日,全省極貧鄉(xiāng)(鎮(zhèn))之一的德江縣桶井鄉(xiāng)2萬余群眾喝上幸福水,長期制約該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資源性缺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接電后,省水利廳立即將有關情況轉六盤水及盤州水務部門,要求迅速核查整改。第二天,盤州市水務局組織相關人員到現(xiàn)場核查并向省水利廳復函,對該村停水原因、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等進行詳細說明。專線工作人員就有關整改措施及內容回電反饋給村民,得到了村民高度認可。
專線工作人員史涵丹介紹,自3月26日開通省、市、縣三級農村飲水安全專線服務電話以來,已累計受理19個縣區(qū)農村飲水安全相關投訴建議162起,辦結152件,正在辦理的10件。
“農村飲水安全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笔∷麖d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省上下只有思想同頻、行動同步、一抓到底,才能確保攻堅戰(zhàn)速度與質量并舉,如期向全省廣大農村群眾交出一份圓滿答卷。
攻堅戰(zhàn)啟動以來,各級各有關部門層層壓實責任,強化溝通銜接,開辟“綠色通道”簡化項目審批和招投標程序,確保點多面廣的工程集中迅速落地;嚴格資金使用管理,確保有限的資金全部用在刀刃上;加強數(shù)據(jù)共享和動態(tài)管理,確保解決人數(shù)及時在扶貧動態(tài)信息管理系統(tǒng)體現(xiàn)……自上而下構建起一整套科學有效的調度、協(xié)調、整改和責任追究機制。
5月10日,針對攻堅戰(zhàn)中存在的資金支付、水源地保護、工程質量、建后管護等方面突出問題,省水利廳主要負責人專門對19個縣(市、區(qū))進行約談。要求各約談對象從思想、認識、組織、行動等方面,認真深刻剖析存在問題原因,制定詳細整改方案,明確整改完成時限,并于5月14日將約談情況上報省紀委省監(jiān)委派駐第二十一紀檢監(jiān)察組。
為鞏固攻堅戰(zhàn)階段性成果,進一步消除“盲區(qū)”和“死角”,2至3月,省水利廳還專門抽調1500余人組成9個省級核查組,對全省149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16003個行政村(居)、63412個村民組的314009戶村民飲水安全情況進行了再次核查。對核查發(fā)現(xiàn)問題第一時間整改落實到位,確保了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以前我們用水特別艱難,肩挑馬馱,水質不好不說,遇到枯水期,根本不知道該上哪里找水?,F(xiàn)在政府幫我們把自來水安裝到家里,方便又干凈,關鍵是有人專門管理,一點也不用擔心停水。”在龍里縣灣灘河鎮(zhèn)桂花村,村民們對該村新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十分滿意。
徹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前期靠建,后期則靠管。
攻堅戰(zhàn)啟動以來,各級各有關部門在加快推進項目工程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工程管護機制,加快構建“從源頭到龍頭”的建設和運行管護體系,推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運行,確保民生之水“點滴不漏”。
龍里縣因地制宜,大力推行“三個三”模式(即做到政府主導推進、市場運作管理、群眾主體地位“三個堅持”,建立產權歸屬、五級管水、分類補貼“三項機制”,加強節(jié)水宣傳教育、水量預警調控、水質動態(tài)監(jiān)測“三項措施”),緊扣群眾利益和需求精準做好“建”“管”文章,讓全縣群眾真正吃上放心水、安全水、明白水。
七星關區(qū)按照“誰投資、誰擁有、誰受益、誰管理”和“以水養(yǎng)水、節(jié)約用水”的原則,制定管護辦法明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產權,既保證了工程正常運營,又提高了供水保證率。同時,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引導村民自發(fā)成立管水委員會,制定水費收取制度并寫入村規(guī)民約,促進形成愛水護水良好風氣。
思南縣在已有的分散供水工程基礎上,打破以鄉(xiāng)村為界限的供水格局,以骨干水源工程為依托,采取引水、提水、長距離管道輸水相結合的方式,破解當?shù)厝孙嫻こ桃?guī)模小、較分散、高提水難題,全縣逐步形成城鄉(xiāng)一體化供水格局,實現(xiàn)水同網、水同質、水同價。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實踐,為全省6月底前全面打贏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zhàn),進一步兜牢兜實“民生底線”,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