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lán)元苑
只要故鄉(xiāng)還在,年例還在,就永不會褪色;就連靈魂,也不舍得睡下。
記憶中,一年伊始有兩次“春醒”。第一次是除夕跨年時,神經(jīng)被隆隆的鞭炮聲震醒,這是每年必有的活動,并不出奇。但第二次“春醒”,才是真正能將我的靈魂喚醒的活動——故鄉(xiāng)的年例??蛇@活動不是年年皆有,至少我是遺憾不能年年參加的。
《信宜縣志·輿地志》有記:“迎春,裝戲劇鼓樂,迎土牛于春牛亭,仕女縱觀為樂。”寫的就是粵西一帶舉辦年例時的歡樂情景。我的故鄉(xiāng)似乎沒有什么“春牛亭”,自然不會有“迎土?!钡幕顒?可“仕女縱觀為樂”我是親眼見識過的。那是元宵節(jié)前后的一早,晨曦的光華載我駛?cè)霟狒[的山村。睡意蒙眬,只聽耳邊鑼鼓聲愈發(fā)清晰,攪得心緒煩悶,我不耐煩地從車?yán)镒?,卻聽父親說:“到了。這是故鄉(xiāng)的年例?!?/p>
駛進(jìn)村口,滿目旌旗招展,五彩繽紛如同炫目的蝴蝶,火紅燈籠,在炮仗聲中迎風(fēng)搖曳。我醒了,好奇地張望窗外陌生而喧囂的喜慶。
“看,那是游神?!备赣H指著山坡下的平地。車再也無法往前。身旁簇?fù)碇侠仙偕?,人喧馬嘶阻斷前行的路。父親只好退身找了小塊空地停車。我們擠進(jìn)人群,隨父親的腳步七拐八繞,待目光再度清明時,已來到游神的隊伍近前。
隨著視線逐漸開明,人聲嘈雜似乎也褪去不少,只是有另外一種聲音愈發(fā)清晰。是震天的鑼鼓聲,是嘹亮的嗩吶聲。人群擋不住也滅不去,隆隆作響的不是極致的熱鬧,而是悶響的清醒。我恍然,從頭到腳再到靈魂,宛如冬日的蟄蟲聽聞春雷??蛇€是望不到隊伍,只能聽到鑼鼓喧天,有什么人扯著嗓子高歌,震撼整片粵西大地。
終于,游神隊伍慢慢走到了跟前。先是那敲鑼打鼓的,神氣十足地開路。幾聲嗩吶應(yīng)和著鈸聲,氣勢如同要震止天上的行云。穿著紅衣的鑼鼓手走過了,后面是一群黃衣者簇?fù)碇鴰着_大轎,據(jù)說這是神轎,里面供的是菩薩。等大轎來到近前,人潮約定好了似的安靜下來,人們敬畏而謙恭地向神轎行注目禮,有人開始跪拜,口中喃喃,神情殷切。更惹眼的是隊伍后扛旗扛燈籠的,灼灼的紅色極像天邊的火燒云,又如同初升的紅日,渲染出整片光華,甚至比神轎要多上幾分威嚴(yán)。此時我的睡意早已殆盡,心隨著響遏行云的喧聲怦然,怦然。土地還未解凍,我卻聽到,蟄伏了一整個冬季的蟲獸鉆出心靈的土層,窸窸窣窣……
而如今雖身在湛江,卻已沒有時間再去參加年例。但靈魂蘇醒的印記 ,只要故鄉(xiāng)還在,年例還在,就永不會褪色;就連靈魂,也不舍得睡下。
指導(dǎo)老師 吳轉(zhuǎn)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