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丁丁
冬天來了,男孩子個個都愛掄烘籠。提著烘籠耳子,將胳膊掄圓,烘籠呼呼旋轉(zhuǎn),木炭很快就會燒旺,產(chǎn)生明火。當然可以斯斯文文用嘴吹,但那是女孩子的做法。
上學我們也愛帶烘籠去,一下課就給烘籠里添些木炭,拿到教室后面去掄。動作稍慢一點,教室后面那塊空地被人家占了,就只好走到教室外面,在呼嘯的寒風里掄。男生把自家的烘籠掄得紅紅的、旺旺的,還不過癮,就把女生的烘籠要過來,幫她們掄。
掄烘籠的時候,邊上的人怕被烘籠碰著,閃得遠遠的,這會讓你產(chǎn)生一種表演欲,把烘籠掄得更快,叫人看不清烘籠,只看到一個發(fā)紅光的圈子,不時迸出火星。只要你掄得夠快,烘籠轉(zhuǎn)到頭頂上方,倒懸著,木炭和火灰竟然不會掉下來。偶爾也會出事故,兩個掄烘籠的沒留意靠得太近,烘籠在空中發(fā)生碰撞,木炭和火灰撒了一地。
掄烘籠成了一種游戲,男生的木炭再多也不夠用,于是就互相偷,也偷女生的。偷木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不能偷人家放在抽屜里的,那就真成小偷了;只能偷人家烘籠里正在燃燒的木炭——我們西峒叫作“火螄”,因為木炭燃燒一陣,形狀就有些像螺螄。偷到了火螄,你不必羞愧,反而可以向被偷的人炫耀,“你的火螄被我偷來了!”偷火螄有竅門,不僅要手快,還要事先往指頭打口水,稍不留神,指頭就會燙出泡來。課堂上最好偷火螄,趁老師寫黑板的機會,蹲下去偷前桌腳下烘籠里的火螄,很容易得手。不消說,老師發(fā)現(xiàn)了是要批評的,甚至會把你趕出教室,叫你喝一陣子西北風。
過小年前后,家家戶戶打了糍粑,我們就把糍粑帶到學校,課間用烘籠烤熟了吃。我們舍不得一次烤掉整個糍粑哦,每次只烤一小塊,比橡皮擦大不了多少。糍粑里面含著水分,放在火上烤,水變成蒸汽,糍粑就會鼓起來,圓滾滾的像小豬,我們就叫“豬崽崽”??镜煤玫摹柏i崽崽”帶著微微的焦黃,濃郁的糯香,直叫人流口水。除了烤糍粑,我們還烤花生,烤板栗,烤紅薯片,烤荸薺……
我們的烘籠,有買來的,也有自制的。買來的烘籠,一般是用鐵皮做籠身,用竹篾做耳子;高檔貨還有用細鐵絲織成的外殼,十分精美。自制烘籠很簡單,隨便找一只大小合適的鐵皮罐,用釘子釘出兩個洞眼,穿上一根鐵絲做耳子,就成功了。找不到鐵皮罐,我們就將報廢的搪瓷杯子、搪瓷碗利用起來。搪瓷烘籠烤熱了會爆瓷,但是總比沒有好。
天氣特別冷的時候,人人提著烘籠上學,路上看著是一道風景。到了學校,教室里,走廊上,操場上,到處都是甩烘籠的、烤食物的,就像過“烘籠節(jié)”一樣。
本欄插圖/熊家婆插畫工作室
責任編輯/陳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