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時光荏苒,仿佛只在揮手間,我已經(jīng)步入從教的第三十個年頭。靜心回首過往,“偶爾心動、常常行動、始終相信”是我教師生涯的心路歷程和真實感悟。而相信,是我一路堅定前行的基石。
相信自己的選擇。海德格爾認為:“以什么為職業(yè),在根本上意義上,就是以什么為生命意義之所寄托?!弊詮奶ど辖處煃徫唬也粩喟l(fā)現(xiàn)在同行的教師隊伍中,有人選擇離開教師崗位,去追求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有人選擇離開地理課堂,去任教更受重視的主要學科;有人選擇離開初中講臺,去探索更深奧的高中世界。而我始終留在隊伍里,心無旁騖地耕耘在初中地理這一片樂土中。這一切,源于我意識到 “地理在各級教育中都可以成為長見識、增才干和促興趣的科目”,而且我也相信自己的興趣、學識和能力剛好契合初中地理教學崗位,因此,我愿意做一名初中地理教師,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議論,不管學科地位如何起伏不定,不管待遇如何高低變化。帕克在《教學勇氣》一書中寫道:“就優(yōu)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其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也許是因為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始終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方舞臺是如此地適切自己。所以,一路前行一路堅定。
相信學生的發(fā)展。按照國內外通行的教育質量觀,教育質量的緯度包括“一體兩翼一支撐”。“一體”指學生的發(fā)展,“兩翼”分別是教師成長和課程建設,“一支撐”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梢姡瑢W校所有工作的起點都要基于學生的發(fā)展,所有活動的開展都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有目標的設定都要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學校的角色,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名專業(yè)學科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教育資源,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只是教知識、教能力,在教學過程的所有方面、所有環(huán)節(jié)的背后和深處,都應有“學生”的存在。教師的教育教學應從關注單一的學科學習轉向關注學生作為“人”的全面成長和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認識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喚醒學生、發(fā)展學生需要教師一輩子用情、用力、用心去努力追求。回想自己從初為人師時喜愛學生、親近學生,總是借助教師的權威去掌控學生,到后來逐步調整為不斷了解學生、認識學生,相信自己能夠指導和引領學生,再到如今,我愈發(fā)相信學生是美妙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帶著濃厚的家庭教育印記,有著無限的未來發(fā)展可能。我始終堅信,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埽龅郊纫P注學生鮮明的個性差異,也要重視學生群體的共性特征,更要善于向學生學習,尊重學生,敬畏學生,使師生能夠共同成長和互相成全。
相信教育的力量。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苯逃龥Q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事,它更需要發(fā)自內心的認同。這種認同是指教師從心底里接受教師職業(yè),對教師職業(yè)的各個方面能夠做出積極的感知和正面的評價,并在內心深處主動賦予教師職業(yè)獨特而深遠的價值和意義。在教育實踐中,我自覺將教師這一職業(yè)與師生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建立起直接聯(lián)系,認識到教師這一職業(yè),既能夠改善師生的生存,還能夠豐富師生的生活,更能夠厚重師生的生命,從而實現(xiàn)師生生存、生活和生命的“三生有幸”。我一直提醒自己,教育關系著個人的成長和成才,承載著家庭的期盼和希望,影響著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和強盛。因而,能夠成為教師,對我而言是無上的幸運和幸福,是無上的光榮和自豪。我始終堅信,教育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教師只有在內心深處領悟了職業(yè)的崇高感和使命感,才能夠心懷喜悅地長期投身教育,心生向往地默默耕耘教育,心甘情愿地傾情研究教育。
漫漫從教路上,一定會有“偶爾心動”,因為大家偶爾都會獲得一點成績和榮譽,偶爾都會受到一些認可和喜歡,偶爾都能感到一種快樂和滿足。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面對的是平常平靜的平凡日子,處理的總是瑣碎操心的繁雜事務,所以教師更需要“常常行動”——默默地辛勤耕耘,發(fā)揚“苦干”的精神;不斷地學習實踐,提升“實干”的能力,自覺地反思研究,追求“巧干”的智慧??傊?,偶爾心動,是因為教師常常在行動,而不懈努力的動力,則源于內心深處始終在相信:相信自己、相信學生、相信教育。
(作者系江蘇省地理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蘇州市中青年地理學科帶頭人、中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