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13點20分,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韋紹蘭老人因病去世,享年99歲。對于她來說,百年風(fēng)雨,唯是苦命滄桑。
韋紹蘭出生于1920年農(nóng)歷7月27日,廣西桂林荔浦縣新坪鎮(zhèn)人。1944年的冬天,24歲的韋紹蘭被日本士兵抓走,在慰安所遭受了3個月非人的折磨,期間懷了身孕。逃出慰安所后生下一個孩子,取名羅善學(xué)。韋紹蘭是唯一公開兒子“侵華日軍后代”身世的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因外人的偏見,這個從小在學(xué)校就在同學(xué)一口一句“日本人的小孩”的謾罵中長大的男人一生未婚,與母親相依為命。
2012年,導(dǎo)演郭柯偶然看到韋紹蘭老人的故事,被其頑強的生命意志深深感動,先后拍攝了紀錄片《三十二》與《二十二》。時年92歲的韋紹蘭常常蜷縮著身子,坐在結(jié)滿蛛網(wǎng)的房梁下,時而看看門外的風(fēng)景,時而一言不發(fā)地像尊雕塑。她說:逃回到家里就哭了??吹饺嘶貋砹耍煞騾s說她“到外面去學(xué)壞”。婆婆和鄰居都說你別怪她,可丈夫怎么想也想不通,就躲著她一個人悶聲到山后去砍柴。后來,她想到自殺喝了藥,被鄰居救過來才沒死掉。
在那三個月,韋紹蘭被野獸們折磨;此后的一生,她被“慰安婦”這個恥辱的身份折磨。
“眼淚都是往心里流的!” “苦的苦,想到的沒人比我更苦了!”丈夫1986年去世后,她獨自拉扯兒子,日子一天天過得艱難。韋紹蘭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30 元,她最愛吃白菜,因為白菜是所有菜中最便宜的,一次買五元錢的,可以吃很久。如此的省吃儉用,老人卻在拍攝《三十二》的那個冬天,給了導(dǎo)演郭柯一個100元的紅包,像家里的奶奶說:“給你們媽媽買點糖吃。”有時,兒子覺得日后“有病吃農(nóng)藥死掉就完了”,她卻堅強地說:“只愁命短不愁窮,只要命長,再苦再窮也不怕。”她在世時,每天6點就起床,一大早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掃一遍,然后洗衣服,吃過早飯后,她會到村子里溜達一圈。她最開心的是哼唱自己十三四歲時最愛的一首民謠:“日頭出來點點紅,照進妹房米???,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窮。天上下雨路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憂愁自己解,自流眼淚自抹干。” 她佝僂著背,蝸居在簡陋黑暗的小房子里,卻說出一句:“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也要留著這條命來看?!?/p>
2010年12月5日,韋紹蘭母子作為僅有的中國受害者代表,出席在日本國會舉行的亞洲“慰安婦”受害者聽證會,并向日本政府遞交了“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shù)恼堅笗?。當場,她痛哭不止地控訴當年日軍的暴行。在隨后的半個月里,母子二人相繼在東京、靜岡、京都、大阪等地參加了多場“受害者證言集合”的活動。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31年到1945年日軍侵華期間,20萬中國婦女被迫淪為日軍性奴隸,即慰安婦。2012年郭柯拍攝 “慰安婦”題材紀錄片時,全國僅剩32位“慰安婦”幸存者,故將片名取為《三十二》。2014年開拍第二部,《二十二》記錄的老人,到2017年7月只剩9位,隨著韋紹蘭等老人的去世,如今這個數(shù)字減少至5位。而全國范圍內(nèi)經(jīng)過認證且還在世的“慰安婦”幸存者僅剩15人。
32,22,15……這個殘酷的倒數(shù)還在繼續(xù),這串數(shù)字終有一天會變成“0”。
韋紹蘭老人生前曾多次表示,她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向日本討回公道。一句日本的道歉,她等了75年。但直至臨終,韋紹蘭老人也沒有等到……
熱議銳評:韋紹蘭老人的去世意味著70多年前那段屈辱日軍侵華歷史又少了一位重要親歷者和人證。她們的故事飽含了太多的沉重與磨難!歷史的真相往往污穢不堪,歷史的痕跡又總是淡而又淡。然而有些歷史,我們卻永遠不能忘記。
談及對韋紹蘭的印象,上海師范大學(xué)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感慨:“一是她的勇氣,敢于站出來揭露日軍暴行,到東京大阪控訴日軍暴行。二是她一直以來都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非常寬容。就像她自己說的,‘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p>
所以,“銘記歷史,勿忘國恥”,這是人們現(xiàn)在應(yīng)當做的。但我們更應(yīng)銘記的是韋紹蘭老人,銘記她在面對一切時始終保持的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素材運用:沉重與磨難;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勇氣;寬容;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資料來源:新華社新媒體、澎湃新聞、環(huán)球網(wǎng)、《南國早報》《北京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