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瑜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边@句話曾在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出現,每一個人的解讀各不相同,或是成長,或是命運,或是迷失,或是緣分。
而我認為,這是對獨立的一種詮釋。每個人的腦中都有不同的記憶、不同的想法,也就構成了一片片獨立而各具特色的森林。每一片森林,都是一個獨立的思想體系,而每一個人,都要面對一條孤獨的人生之路。
可是,為什么這條路會需要一個人孤獨地走下去呢?龍應臺說過:“人生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路便愈走愈孤獨?!闭缢f,人生之路逐漸孤獨是必然的。你也許會為學習苦惱,被責任捆綁,或是因壓力困擾。種種不確定穿插在生活之中,人生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亦沒人能陪你一路走完,所以必然需要一個人孤獨地行走。
孤獨地前行,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唯有獨自在這條路上反復掙扎后,才能尋找到真正的自我。
孤獨造就偉人。周國平曾說過:“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活動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睈垡蛩固沟某删褪禽x煌的,但他的一生都處在孤獨之中。他自幼便因為愚笨被老師同學排斥,而在他的相對論創(chuàng)立之時,又被國家所拋棄,被周圍的知識分子所拋棄。但正是孤獨讓他得以寧靜地思考,得以全身心地研究他所熱愛的宇宙。設想如果愛因斯坦的一生都沉浸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又怎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所以,我們需要獨立,但又不能絕對地獨立。對于一個人來說,獨自前行和結伴而走均屬必需。尤其在當今的社會,科技的突破往往來自一個團隊,區(qū)域的強大往往來自聯合,人類文明的進步也將受益于全球化。正如一句非洲諺語所言:“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遠,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若說人生是一本書,那么結伴便是瀏覽,讓你得以快速地前進;而獨立就是精讀,它把你的經歷、感受濃縮整合,讓你更深刻地了解人生,成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著的系統。人生路上,二者缺一不可。
或許,正是這種與人結伴卻又保持相對獨立的姿態(tài),才使得我們修煉成一個個獨特的生命,迥異卻美好。
浙江省溫州新星學校
指導教師:蘇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