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市中心醫(yī)院燒傷整形科,河北 滄州,061000)
所有的意外性疾病中,燒傷的出現(xiàn)幾率相對較高,屬于一種治療較為困難的外傷疾病[1]。細菌進行繁殖生長的壞死組織為燒傷創(chuàng)面,燒傷導致的瘢痕,機體皮膚遭受創(chuàng)傷、燒傷后不能完全達到組織學的再生,而是以結締組織替代的修復,是一種不完全具有正常皮膚結構與功能、異常的、不健全的組織。燒傷患者的燒傷處出現(xiàn)瘢痕的可能性較大,尤其是對于燒傷嚴重的患者,瘢痕的出現(xiàn)不僅證明患者燒傷程度嚴重,同時還給患者的外表美觀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故而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2]。燒傷整形是指在燒傷后畸形表現(xiàn)為組織缺損、增生等情況,對患者的外觀造成影響,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進行整形修復。復合皮移植術是指將脫細胞異體真皮支架以及自體刃厚皮片進行結合而成的皮片,利用移植的技術使用復合皮片對受創(chuàng)面進行皮膚修復,使患者燒傷處皮膚能夠盡可能的恢復到正常水平的一種手術,臨床應用十分廣泛,效果良好。我院在對燒傷整形患者的治療中,復合皮移植術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燒傷整形患者78例,根據(jù)對患者的不同治療方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納入標準:(1)年齡在30~50歲之間的患者;(2)兩組患者均符合燒傷整形病因的診斷標準;(3)兩組患者自愿接受研究治療以及護理方式,并且對本研究全部知情,研究過程經(jīng)本院倫理學委員會同意。
排除標準: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皮膚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以及糖尿病的患者。
對照組男28例,女11例;年齡36~47歲,平均年齡(40.3±1.6)歲;皮膚組織缺損面積4.3 cm×5.8 cm~8.4 cm×14.8 cm;熱液燙傷19例,火焰燒傷16例,熱灰燙傷1例,堿燒傷2例;14例四肢瘢痕,19例口周瘢痕,3例頭皮缺損,2例頸前瘢痕;研究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33~48歲,平均年齡(39.2±1.8)歲;皮膚組織缺損面積4.1 cm×5.6 cm~8.4 cm×14.1 cm;熱液燙傷17例,火焰燒傷18例,熱灰燙傷2例,堿燒傷2例;16例四肢瘢痕,16例口周瘢痕,4例頭皮缺損,3例頸前瘢痕。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同時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深Ⅰ、Ⅱ、Ⅲ度燒傷患者,依次32例、28例、18例。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該組患者使用復合皮移植術治療,在為患者進行治療前,要對患者的燒傷處進行常規(guī)處理,先控制燒傷處繼續(xù)惡化來使患者的痛苦減輕,使患者能夠以平穩(wěn)的心態(tài)接受檢查治療[3]。首先為患者進行治燒傷處檢查,了解患者的實際燒傷程度,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治療措施。取患者平躺位,為其進行全身麻醉,在麻醉后,首先為患者將燒傷處的瘢痕進行常規(guī)切除,直達深筋膜層,攣縮充分松解,將畸形糾正,進行止血操作。對患者燒傷處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洗消毒,起到創(chuàng)面徹底滅菌的作用,以便使后續(xù)的治療過程順利進行。在為患者傷處進行無菌消毒以后,再用生理鹽水把即將移植到患者4.3 cm×2.9 cm~5.8 cm×9.4 cm傷處的脫細胞異體真皮進行清洗,清洗次數(shù)不能少于3次,確保脫細胞異體真皮屬于無菌,將其移植與患者的創(chuàng)面上,要保證脫細胞異體真皮與患處燒傷的皮膚緊緊貼合在一起,然后再用較細的絲線為患者進行縫合[4]。待縫合結束以后,將脫細胞真皮基底膜在患處取自體刃厚皮片進行緊密的貼附,植皮的厚度為0.2 mm~0.25 mm,盡可能的減小皮片之間的間隙,控制異體真皮外露。最后,在將皮膚貼附完好以后,為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無菌消毒并包扎患處,并為其進行加壓固定,確保固定效果良好。
1.2.2 研究組治療方法 該組患者使用復合皮移植術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治療,此治療方法要建立在對照組復合皮移植術治療的基礎上,在患者進行皮膚移植后,在患者創(chuàng)面用苯扎溴銨進行清洗消毒,應用生理鹽水清潔創(chuàng)面,無菌紗布蘸干。將磺胺嘧啶銀均勻的涂抹在燒傷部位,無菌敷料包扎創(chuàng)面。磺胺嘧啶銀應當溶解于蒸餾水中調(diào)制呈10%~15%的混懸液,需要注意的是,磺胺嘧啶銀屬于一種外敷藥劑,因此,在為患者敷藥后要使藥劑能夠充分貼緊創(chuàng)傷處。在將磺胺嘧啶銀外敷藥劑涂抹均勻后,使用無菌紗布將患處以及藥劑進行緊密的包扎[5]。除此之外,對于皮膚較為敏感的患者,可以先使用網(wǎng)眼紗布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處進行包扎,隨后在網(wǎng)眼紗布上將磺胺嘧啶銀藥劑均勻的涂抹,然后在為患者使用無菌紗布進行常規(guī)包扎[6]。創(chuàng)面常規(guī)1次/d或者隔1天進行1次清潔換藥,在手術前3d建議每天進行1次,使用三次的加強創(chuàng)面處理。
1.3.1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統(tǒng)計對比
具體標準:①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傷1:3愈合良好。患處瘢痕明顯改善或消失,血運通暢,皮膚質(zhì)地柔軟,與附近正常皮膚色差不明顯;②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傷口愈合較好,患處瘢痕顏色逐漸變淺,血運較好,皮膚質(zhì)地變軟,與附近正常皮膚有一定色差,但不明顯;③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傷1:3愈合較差,患處瘢痕無改善,存在血運障礙,皮膚質(zhì)地較硬,與附近正常皮膚色差明顯[7]。
1.3.2 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統(tǒng)計對比 具體標準按照四點口述分級評分法(VRS-4)中的標準[9],將疼痛感分為輕微疼痛、能夠忍受以及難以忍受三種,輕度疼痛:有疼痛感但是可以忍受,能夠正常的生活,不干擾睡眠;中度疼痛:疼痛較為明顯,不能忍受,需要服用鎮(zhèn)痛藥物,睡眠受到干擾;重度疼痛:疼痛感明顯,不能忍受,睡眠嚴重受到干擾[8]。
1.3.3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滿意度情況進行統(tǒng)計對比 對兩組患者問卷評分,分數(shù)越高者滿意度情況越高[10]。
治療后,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21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79.5%;研究組顯效15例,有效2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2.1%;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治療后,對照組輕微疼痛10例,能夠忍受21例,難以忍受18例;研究組輕微疼痛23例,能夠忍受15例,難以忍受1例;研究組疼痛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感比較 (例,%)
治療后,對照組滿意8例,基本滿意19例,不滿意12例,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69.2%);研究組滿意10例,基本滿意21例,不滿意8例,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79.4%);研究組治療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例,%)
研究顯示,復合皮移植術被臨床廣泛用于修復皮膚燒傷患者,效果顯著,深受醫(yī)患好評。復合皮移植治療以后,單純的無菌包扎對復合皮貼附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術后聯(lián)合藥物治療可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促進患者康復?;前粪奏ゃy屬于一種外敷藥劑,這種外敷藥物能夠增加移植的皮片與患者受創(chuàng)面的緊貼程度,盡可能的減少其間隙,還可增加皮片的成活率[12]。
本研究中,對患者的臨床療效、傷口愈合程度、瘢痕顏色、皮膚質(zhì)地等情況進行臨床觀察,研究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果在移植過后為患者使用磺胺嘧啶銀進行受創(chuàng)面外敷,其疼痛感會明顯減輕?;前粪奏ゃy能夠減小皮片與缺損部位的間隙,同時還能夠促進其周邊血液流動,使患者創(chuàng)傷面愈合完好,也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感[13]。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痛感進行研究,標準按照四點口述分級評分法(VRS-4),主要指標包括:忍受程度,能否能夠正常的生活,是否干擾睡眠,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疼痛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復合皮移植術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治療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痛感。脫細胞異體真皮支架以及自體刃厚皮片相結合的復合皮只能作為一種原皮膚的代替物品,而使用移植技術將其覆蓋在受損處往往會因質(zhì)地較差而引起患者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感染、潰爛,甚至于使表皮融化,這些癥狀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14]。不過,使用磺胺嘧啶銀為患者進行外敷能夠有效的降低上述情況的發(fā)生,此類藥物能夠?qū)秃掀づc缺損處的充分融合起到輔助作用,從而加快病情的康復,降低上述癥狀的發(fā)生率[15]。本研究中,對即將出院的患者進行滿意度的調(diào)查,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復合皮移植術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治療,可以有效地緩解醫(yī)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對燒傷整形患者的治療過程當中,復合皮移植術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治療效果理想,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