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
聽說相親對象是位詩人時,我腦子里快速涌現(xiàn)出很多關(guān)于詩人的負面形象:貧困潦倒,憤世嫉俗……
不過我還是答應(yīng)見見——這人長得太帥了,你看那照片,勻稱的倒三角體形,臉部線條像用炭筆勾勒出來的,這簡直就是中國版貝克漢姆嘛。
約定的那一天很快到來,詩人從照片里走了出來。他給我看他拍攝過的照片,或雄山峻嶺,或一江春水,或落葉飄忽,都是他去過的地方;他給我描述他與美景的對話,那些對話使他詩情滿溢;然后他把臉朝斜四十五度一仰,開始吟詩了。
我竊喜,不是所有的詩人都是窮光蛋嘛!你聽,那些詞從他嘴里迸出來,在我耳邊繞一圈、兩圈,我輕飄飄地就把自己塞入那些詩和畫的意境中了。
我開始憧憬跟著他游山玩水、拍照作詩的生活。然而每次我在微信里跟他提出見面,他都會以各種借口岔開話題,或者干脆打開語音功能吟起詩來。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都活在他的詩中了。
熬過幾十個不能自拔的夜晚后,我決定去找他。我沒有他確切的地址,只能天天到他所在的那個區(qū)去軋馬路,一邊走一邊在腦中想象著:偶遇那一刻,他會吟出怎樣一首令人驚喜的詩?
我忘了,馬路可不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一輛大貨車在距離我不到半米的地方剎停,揚起滿臉灰。
貨車司機噌噌下了車,張口就道:“不要命呀!”
我抬頭一看,亂糟糟的胡須,發(fā)黃的T恤上沾著各種污漬,褲子被灰塵潑出奇怪的圖案,大皮鞋已辨不清顏色,以致我盯著他看了半天才認出來,是詩人!
他也認出我來了,有些發(fā)慌,用最快的速度拍了拍褲子上的灰,拉拉衣角,臉向斜四十五度一仰,又擺出了詩人的姿態(tài)。
我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憤憤地問:“你到底是貨車司機還是詩人?”
他一字一頓,說了一句詩一樣的話:“開車,我活著的方式;詩,我活著的儀式。”
“活著還有儀式?”我驚訝地問。
“當然有!”他指了指副駕駛位說,“上車,我?guī)闳タ纯础!?/p>
車子開得很慢,他一路沉默,始終保持半仰著頭的姿態(tài),腰繃得筆挺,雙手優(yōu)雅地左右扭動著方向盤。若不是那身裝扮,他還真像個優(yōu)雅的指揮家。后面的車喇叭震天,有人伸出頭來罵:“你丫散步哪?!”
他置若罔聞,緩緩開了口說:“生活,不易。”
他嘆了口氣說:“以前,我也一樣,急,做什么都急,急了就罵,前面車開慢了罵,有人超車了罵,趕不上綠燈,也罵?!?/p>
“然后我的生活就只剩下罵了。”
“那又怎樣?”我問。
“生活就不樂意了啊,人活一遭,怎么都是件值得好好對待的事吧?它不樂意也是正常的?!彼f。
我開始覺得他腦子不太正常了,我扒拉著車門把手,顫抖地說:“停,停車?!?/p>
他沒有停,繼續(xù)說著:“為了安撫生活,我決定給它舉行個儀式?!?/p>
“什么儀式?”我問。
“寫詩呀!儀式的地點是很講究的,你看,必須是最純凈的場所,不被浮躁的人類所污染的。”
我想起了他相機里的照片,問:“所以你就到處去旅游?”
“干嗎要去旅游?”他奇怪地看著我說,“我開著車,每天都在旅游?!?/p>
“快看快看,夕陽!”他興奮地指著前方說。
沒等我回過神來,他已經(jīng)開始吟詩:“落日!紅了臉,躲起來,它要躲起來……”
不躲才怪!我趁機跳下了車,頭也不回地往人多的地方躲去。
“神經(jīng)??!”這是我留給他的最后一句話。
幾個月后,我如愿跟一個算是事業(yè)有成的相親對象結(jié)了婚?;楹笊说诙€孩子之后,我辭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職家庭主婦。
這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yè)了,大娃搗蛋,二娃哭鬧,鍋里的菜燒焦了,我蓬頭垢面,呵斥著大娃,哄著二娃。當我手忙腳亂地解開二娃的尿褲,被一泡溫潤的童子尿噴得滿臉都是的時候,忽然,我嘴里迸出了一句詩。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有刪節(jié))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拒絕和“我”再見面,是想維護自己的尊嚴;“我”罵他“神經(jīng)病”,是因為“我”無法接受“詩人”對“我”的欺騙。
B.文章多次出現(xiàn)“詩人”“臉朝斜四十五度一仰”這一細節(jié)描寫,突出了一個卑微困窘的貨車司機內(nèi)心深處隱藏著的自尊與倔強。
C.小說中寫了“我”在與“詩人”相親前、相親時、相親后、馬路相遇,及“我”做了母親后,心理經(jīng)歷的復(fù)雜變化過程?!拔摇睂Α霸娙恕逼鹬r托作用。
D.小說以“我”的視角,運用抑揚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使“詩人的形象”前后形成反差,從而掀起波瀾,收到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2.請從不同角度賞析小說結(jié)尾的劃線句子。
答:
3.“詩”是本篇小說的一個重要元素,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
全文藝術(shù)手法梳理:(1)抑揚結(jié)合是這篇小說的主要手法,故事情節(jié)總體上呈現(xiàn)“揚—抑—揚”的狀態(tài)。(2)結(jié)尾戛然而止,語言含蓄蘊藉,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長,給讀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間。(3)襯托,小說中的“我”,對詩人起到了襯托作用,我與詩人相親,被他的詩人氣質(zhì)所吸引(烘托);后來偶然發(fā)現(xiàn)詩人的真實身份、看到詩人的現(xiàn)實窘?jīng)r,對詩人“神經(jīng)病”式的詩意追求表示極端反感(反襯);結(jié)尾處,“我”在生活的忙碌中不自覺地迸出了一句詩(正襯)。(4)象征。“詩”是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渠道,它象征著人在精神層面的追求。“我”與“詩人”象征著兩類人,兩種生活態(tài)度。小說的主旨就是在“我”與“詩人”的交鋒中,在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矛盾沖突中體現(xiàn)的。(5)細節(jié)描寫,文中對“詩人”外貌、著裝、神態(tài)和語言等的描寫都屬于細節(jié)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