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兩國人民比鄰而居,傳統(tǒng)友好源遠流長。2000多年前,中國漢代張騫遠行西域,古絲綢之路逶迤穿過碎葉古城。數(shù)百年后,黠戛斯人跋涉千里遠赴唐都長安,返程不僅帶回了精美的絲綢和瓷器,也收獲了親切友愛的兄弟般情誼。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絢麗詩篇在兩國家喻戶曉、廣為傳誦。2000多年的歷史積淀,鑄就了兩國人民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誼。
——出自6月11日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言論報》、“卡巴爾”國家通訊社發(fā)表的題為《愿中吉友誼之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署名文章
中國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連,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2000多年前,中國西漢張騫鑿空西域之旅,開辟了偉大的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華美樂章。兩國先民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在中亞這片廣袤土地上,大唐玄奘、明朝陳誠都留下了友好足跡,索莫尼、魯達基等塔吉克斯坦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也在中華大地傳頌,粟特人多姿的身影成為唐三彩駱駝載樂俑的主角。歷經(jīng)千百年積淀,兩國人民友誼如同巍峨屹立的帕米爾高原,不因風云變幻而動搖,不隨時代變遷而改變。
——出自6月12日習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fā)表的題為《攜手共鑄中塔友好新輝煌》的署名文章
陳誠
陳誠(1365——1457),字子魯,號竹山,明代外交家。在長期的外交活動中,他將西域諸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武備、宗教以及民族、風俗、建筑、飲食、衣飾、語言乃至城郭、山川、湖泊、氣候和物產(chǎn)等,以日記形式記錄下來,寫成《西域行程記》和《西域番國志》。這兩本書作為記述西域各國概況的第一手資料,史料價值極高。
索莫尼
索莫尼是波斯民族在中亞地區(qū)建立的薩曼王朝的偉大國王。在薩曼王朝統(tǒng)治時期,塔吉克族開始在中亞出現(xiàn),薩曼王朝也因此被視為塔吉克族的第一個國家。索莫尼被當?shù)厝俗鸱Q為“塔吉克民族之父”,塔吉克的貨幣也以索莫尼命名。
魯達基
魯達基(850——941),波斯著名詩人。他是“霍拉桑體”詩的奠基人,同時也是頌詩、四行詩的創(chuàng)始人,其作品深深影響了波斯的文學發(fā)展史,被喻為“波斯文學之父”。主要詩歌作品有《卡里來和笛木乃》《酒頌》。
粟特人
粟特人原是古代生活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一帶,使用東伊朗語的古老民族。從我國的東漢時期直至宋代,他們往來活躍于絲綢之路上,以長于經(jīng)商聞名于歐亞大陸。
黠戛斯人
黠戛斯是今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人)的先民。15世紀以后,黠戛斯人被準噶爾人驅(qū)逐出七河流域(巴爾喀什湖以東,伊犁河等七條河流區(qū)域)。18世紀中葉,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分黠戛斯人返回七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