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是為什么讀了那么多書,我們寫作文時還是覺得詞窮呢?這無非是平時閱讀時,不懂得將積累的詞語運用到習作中去。朱自清先生說:“作文便是以語言作畫。”這句名言道出了有文采的語言對于作文的重要性,于是,我們的作文就出現了成堆的成語,看上去很華麗,但就是寫不長,寫不出味道來。
出錯示例
看著眼前嚇得膽戰(zhàn)心驚的桐桐,我也不知所措。“怎么辦?”桐桐小心翼翼地撿起了地上的碎片。“哈哈,你們兩個把班級的水盆又摔壞了,我要告訴老師去!”小劉同學一臉的幸災樂禍。
名師糾錯
這段話用了四個成語,可是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讀這樣的句子,缺少了一種畫面感。那怎么才能有畫面感呢?我們不妨圍繞著這四個成語試著問幾個問題:“膽戰(zhàn)心驚”是什么樣?臉上有沒有表情?“不知所措”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手和腳有沒有動作?“幸災樂禍”的他說了什么?心里會怎么想?
我們再來看看修改后的這段文字:看著眼前臉青一陣紅一陣的桐桐,我忙把手里的濕抹布使勁地擰了擰,水濺到了我的本子上,哎呀,顧不了那么多了,怎么辦?上次班會老師才講完要愛護公共財物,再三強調這個盆是班級里僅剩的一個了?,F在我看到盆摔在我面前,我也懵了?!肮?,你倆摔壞了班級的盆,我要告訴王老師去!”小劉蹦著跳著跑走了,這家伙又要去火上澆油了??粗窍癜l(fā)現新大陸的神情,我和桐桐對視一下,隨即她又低下了眉眼,不時地抽動著鼻子,慢慢地彎下腰,用手指輕輕地捏起碎片,一片一片地放到垃圾桶里……
這樣一修改,就是多問了幾個“怎么和什么”,想辦法用具體的句子替代成語,就能表達得更有畫面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