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的民族性、繼承性和發(fā)展性與其地域性密不可分,廣府文化是地域文化中嶺南文化三大民系之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廣州市技師學院廣府文化融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研究,探索本土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技工教育,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若干路徑。
[關鍵詞]廣府文化;技工院校;校園文化
當前,我國技工教育已經進入以文化引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轉型升級新階段。文化作為技工院校實現內涵發(fā)展增長的助推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
一、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廣州市技師學院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先后與多所學校合并。多校合并,多校區(qū)辦學的歷史背景,致使學院在較長時間內都處于多元文化并存的狀態(tài)?!笆住蔽幕ⅰ凹摇蔽幕?、“夢”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學院在改革發(fā)展的浪潮中,急需一種全體師生共同認同的文化來對內凝聚人心,對外塑造形象,不斷提升學校的品牌效應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二、廣府文化引入
2015年,廣州市技師學院與廣府人海外聯誼會合作開設廣府班,目的在于幫助廣府后裔困難學子通過就讀技工院校實現就業(yè),進而帶動全家脫貧,以傳承廣府文化、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為宗旨。該班的成立為學校廣府文化融入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三、廣府文化研究現狀
廣府文化是地域文化中嶺南文化三大民系之一,是以廣府為中心,以粵語方言為主的區(qū)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廣府文化的大部分研究,仍然停留在分散的、表象的層面上,對廣府文化的精神內涵以及其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對教育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卻很少,尤其是以廣府文化對當下教育的應用和指導研究,學術界鮮有學者涉及。
四、廣府文化的精神內涵
廣府地區(qū)孕育著最早的現代工業(yè)、現代工匠。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在廣東南海出現的繅絲廠,其工人比例遠遠多于上海;廣彩等民間工藝品,通過“十三行”大量出口至西方國家,與西方工業(yè)革命接軌。由于地域的關系,廣府人最早接觸西方先進技術,如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飛機設計制造師馮如等,就是現代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和引領者。廣府文化具有延續(xù)傳統、崇尚實干、重商言利、兼容開放、開拓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等文化內涵。當代工匠精神具有敬業(yè)、專業(yè)、耐心、專注、執(zhí)著、堅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等精神特質和價值追求。兩者殊途同歸,交相輝映 。而廣州市技師學院作為廣州技工教育的起源地,始終堅持開拓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在發(fā)展的浪潮中,歷經三次停辦和三次復辦,仍不負眾托,不辱使命,培養(yǎng)了數以萬計的現代工匠?!皬V州市技人”的開拓、創(chuàng)新、奮斗、責任、奉獻精神與“慎終追遠、開拓奮斗、包容共濟、敢為人先”的廣府精神在本質上一脈相承。
五、校園文化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廣州市技師學院以廣府文化豐富的精神內涵為引領,構建校園文化體系,加強學院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次的建設,在物質文化建設中重點打造廣府人工匠館、廣府文化傳承基地和研究中心;在制度文化建設中,主要設計廣府工匠行為規(guī)范、廣府人成人儀式、廣府工匠節(jié)、廣府文化節(jié)等系列主題活動;在精神文化建設上主要是進一步凝練體現廣府人精神的學校價值觀、學校校風和學風等,力爭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培養(yǎng)更多精益求精、愛崗敬業(yè)的廣府工匠。
主要實踐情況如下:構建理念系統,從辦學層面,系統設計了辦學理念、精神、愿景、校風、教風、學風等理念體系,并對每一項內容進行詮釋。構建環(huán)境系統,其包括:VI設計、建筑設計、室內外布局、工匠館、傳承基地、實踐中心、文化傳媒中心設計等。構建制度系統,其包括:制定了廣府文化傳承實施意見;重新修訂了學校普適性規(guī)章制度;針對廣府班學生制定了系列特色制度。構建行為系統,一是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家國情懷、濟困揚善情懷及學生自身綜合素質。比如,帶領學生們珠璣尋根、慰問失獨家庭等戶外活動。二是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思維與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業(yè)意識。比如“一種實用的汽車防盜裝置制作”等課程與活動。實施專項競賽,從原型制作等世界技能大賽到各級各類競賽,此類課程重在培育學生精益求精、專注、創(chuàng)新等精神與能力;舉行技能節(jié)、科技節(jié)等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通過教育改革吸收本土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將廣府文化融入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建優(yōu)秀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促進技工院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培養(yǎng)現代技工教育高質量的技能人才,在廣州這片熱土上用實際行動踐行和融合廣府精神,傳承及發(fā)揚廣府文化。
參考文獻:
[1] 曹瑞明,曹年開.論高校環(huán)境文化育人及社會導向功能[J].理論觀察,2015(1):142-143.
[2] 宋向華.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的育人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4.
[作者簡介]
伊曉瀏,女,(1979-),河南人,漢族,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技工教育。
[作者單位]
廣州市技師學院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