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莆迦
[摘 要]歷史上大漆的使用賦予了器物長久的生命,現(xiàn)存的漆器經過千百年傳承至今,大部分仍然可以使用。漆藝作為一門歷史綿長的技藝,藝術性與技藝性相伴而生。若僅是木質、紙質、布制的胎底,那往往是經不住時間洗禮的,而長達千百年不變的原因,是一次次的大漆髹涂和胎體的結合。
[關鍵詞] 漆器;脫胎;花瓶
一、制作說明
漆器的底胎通常為木胎、脫胎兩種,此外現(xiàn)在還有琉璃底、紙?zhí)サ取C撎テ崞鲀汕昵按蠖嘤糜诜鹣竦闹谱?。脫胎的技法工藝繁復,制作工期較長,但也有其優(yōu)勢所在。第一,相較于其他胎底,能制作復雜的造型紋路。脫胎的底胎選用泥土或是石膏塑形,制作相較而言對工具的要求有所下降,但是制作效果卻極為理想,對于細微的造型變化可以做到“見錯可糾”的狀態(tài),相對而言無論是木胎或是琉璃胎都是一次性的產物,一旦產生錯誤可更改性極低,這對于制作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一定要求,這樣就可以理解在古代佛像及皇家漆器中相當一部分作品都是選用泥胎脫胎的技法進行制作的原因。第二保存時間長,耐腐且重量輕等。由此可見,對于設計及創(chuàng)新紋理的使用而言,脫胎技法無疑是最好的。
二、脫胎技法
(一)描金美人肩脫胎花瓶
器型選擇:美人肩器型選用傳統(tǒng)造型,宛如盛唐女子的端莊可愛,含有宮廷的雍容華貴,又不失大家閨秀的溫婉。造型飽滿,大方得體,以飽滿的壺上身為女子兩肩,壺中為腰,壺底為雙腳,整體流暢自然,用手撫摸上去,便能感受到它的柔順。
圖案選擇:因為是美人型,選擇鮮花的造型似乎是最合適的,就像是一個極美的女子穿著滿是金色花紋的絲綢衣服與人相互襯托。
技法選擇:描金是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繪花紋的裝飾方法。相較于漆畫的繁多技法,描金算是筆者最熟悉的手法之一,它更加貼近于傳統(tǒng)繪畫,對于有一定美術功底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二)描金葉水滴脫胎花瓶
器型與圖案:相較于美人肩的傳統(tǒng)器型選擇,水滴的外形具有現(xiàn)代氣息,就像是一片安靜的湖面有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風吹動樹葉落在那安靜的湖面,泛黃的樹葉層層疊疊地占據一處湖面,遠方的太陽射來金色的陽光打在金色的葉子上,體現(xiàn)了筆者對于美麗風景的向往。這種技法的選擇還是以描金為最好。
(三)犀皮仕女脫胎花瓶
器型選擇:仕女是古代中國畫中常常出現(xiàn)的“美”的理想形象,但是,在男權至上的中國古代,理想的仕女瓶更像是一件溫雅不俗的文房清供,與琴棋書畫相伴,點綴著文人墨客的悠閑生活。
三、脫胎花瓶制作流程
(一)初期底胎制作
按照傳統(tǒng)的做法,準備之前進行草圖的繪畫,根據草圖的樣式,選用泥土按照草圖制作好泥底;待到底胎自然晾干后,在底胎的基礎上以大漆為粘合劑,選用夏布或者絲綢裱糊,陰干后,再以大漆為粘合劑再一次裱糊,如此反復十次以上(次數越多,底胎越耐使用),待到完全陰干后,用水將原本的泥胎褪去留下布胎的雛底;再使用面粉及生漆進行混合制成“灰底”,將灰底在制成的布底上涂抹,待到灰底陰干后使用砂紙進行打磨,檢查是否含有漏洞、破損、凹凸不平及透底處,如果含有以上問題再一次使用灰底進行涂刷、打磨,待到陰干,底胎初步制作完成。
(二)完成底胎制作
完成后的初期底胎經過大漆噴槍噴涂,顏色逐步轉亮但是噴過后的痕跡依舊明顯,放置陰干,使用八百目的砂紙打磨,打磨成灰面后擦拭干凈,然后陰涼半天,再次噴涂,如此反復四遍,最后打磨成灰面,即底胎完成,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描金繪畫。
(三)描金繪畫
依照準備好的設計草圖,用鉛筆放樣,全部放樣完成檢查無誤后,使用透明推光漆(使用漆的時候應注意防護手套的佩戴,以防止大漆過敏)混合松節(jié)油,并用毛筆在放樣的基礎上進行重新描繪,描繪的過程中用金粉輕輕涂抹,完成后,用干凈毛筆擦拭干凈,另外在啟用一支筆,用松節(jié)油輕輕描邊,細致勾邊,全部完成后陰干。
(四)推光揩清
在完成描金陰干后,開始推光揩清,使用大紅推光漆加入一點松節(jié)油,用衛(wèi)生紙沾上一部分在未描金部分進行涂抹(注意涂抹厚度要?。?,如此反復推光揩清三遍,放置恒溫箱(溫度為20-30之間)內,陰干完成。
參考文獻:
[1]袁元.漆畫繪制技法[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6.
[2]喬十光.漆藝[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青島農業(yè)大學海都學院
(編輯:溫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