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
摘 要:名劍的制作條件講究鋼材的選擇與鍛打、高超鍛制技藝的嚴格把握、審美欣賞與實用價值的磨合。龍泉刀劍兼?zhèn)淞藞皂g鋒利、剛柔相濟、設計精巧和尚武寄意等多方面特點。文章從手工錘鍛技法、燒刃技藝和刀劍的整體藝術設計這三方面作探究,對錘鍛的意義、燒刃技法的緣起與技法、刀劍設計與制作中的形象意義進行闡述,對龍泉刀劍的鍛制技藝研究與要招的探討有較為現(xiàn)實的意義,以期對龍泉刀劍的實踐創(chuàng)新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龍泉刀劍;鍛制;錘鍛;燒刃;設計
龍泉的寶劍自古可以削金斷玉、斬銅剁鐵,當代龍泉劍更是可砍鋼絲,將鋼筋一劍砍斷。這工藝技術是真金火煉出來的。鍛造一把名劍要具備哪些條件?“刑(型)范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剖刑(型)而莫邪巳?!保ā盾髯印妵罚┲苿Φ男头兑?guī)正,品質(zhì)良好,工藝技術過關,各種合金匹配合理,才可以出名劍。這說出了名劍的制作條件:鋼材的選擇與鍛打、高超鍛制技藝的嚴格把握、審美欣賞與實用價值的磨合;也說出了龍泉刀劍所兼?zhèn)涞膱皂g鋒利、剛柔相濟、設計精巧和尚武寄意等多方面特點。
1 手工錘鍛講技法
劍體從原料到成品,必須經(jīng)過打坯、熱鍛、鏟、銼、鏤花、嵌銅、磨光、裝潢等多道工序。其中關鍵是錘鍛技術。
工廠出來的鋼材需要錘鍛,自制生鐵或草鋼更需要反復錘鍛。煉鋼要從選鐵礦石開始,由優(yōu)質(zhì)鐵礦煉出毛鐵,再經(jīng)過反復錘鍛為鋼。這之間要花費很多心血。生鐵的含碳量高,進一步冶煉錘鍛可以降碳,含碳量進一步降低就成了鋼。鋼中也常加入其他合金元素,這種過程就是煉鋼。煉制優(yōu)質(zhì)劍條,要控制生鐵凝固時形成的石墨的形態(tài)和基體金屬,鍛打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龍泉劍的錘鍛一般有重錘、輕錘、快錘、開錘、側錘、半錘、按錘、斜錘、懸錘、熱錘、冷錘等十幾種錘法。最關鍵是重錘。
現(xiàn)代鋼鐵廠超純的煉鋼技術使鋼水的質(zhì)量大為提高,但是往往在注錠時由于缺少結晶核導致晶粒過分粗大,給后續(xù)鍛造控制晶粒帶來困難。電渣的重熔或定向凝固制錠工藝也使晶粒呈方向性生長,并且尺寸較大。這導致了晶粒與晶界之間性能差別較大。由于顯微純凈度降低,易引起缺陷損傷發(fā)生,致使缺陷超標。由于鋼條內(nèi)部晶粒粗大、組織不均及殘余內(nèi)應力等鑄造缺陷,會使鋼條的強度、塑性、韌性大為降低??茖W的錘鍛技術可以保證劍條的力學性能和加工性能。
為細化晶粒、均勻鋼材的內(nèi)部組織及消除內(nèi)應力,龍泉劍的劍條必須進行高溫正火或退火處理。對于含碳量≥0.35%的、結構復雜及易產(chǎn)生裂紋的劍材,只能進行退火處理。將鐵塊在爐中燒紅進行錘鍛,反復錘鍛的次數(shù)視材料的種類而定。錘鍛中會反復滲碳,并適當滲入其他礦渣或其他合金粉末。麗水市的每一家的鍛制師都有自己獨到的手藝,大多秘而不宣,極少外傳。錘鍛過程中撒入只有刀劍師自己才清楚的秘方的那些極細碎粉末,折疊鍛打使之均勻地滲進劍身里。通過這一滲碳過程,讓那條鐵變身成為既韌且硬的合金鋼。
鋼材內(nèi)部存在的雜質(zhì)和粗大的晶粒是引起質(zhì)量損傷的主要因素,要在錘鍛時適當添加金屬礦粉反復滲碳,所以講究錘鍛技法。錘鍛是刀劍人家族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劍條在反復錘鍛中完美的升華,成就龍泉劍無鋒不挫、無堅不摧、又具有極強韌性的無敵之名。
2 燒刃技術有講究
龍泉劍的劍刃經(jīng)過反復鍛打,往往有千百層薄如蟬翼而又緊密咬合的鋼片。這樣的劍刃才能削鐵如泥,砍銅斬鋼。提高劍刃的硬度,可使之鋒利,以保證其殺傷力。但是硬度越高的鋼條,其韌性越差,極易脆裂。怎樣克服這一矛盾呢?前文說的錘鍛滲碳技藝是一大技法之一,而另一秘籍就是古法燒刃。
2.1 覆土燒刃的來源
古人在鍛制寶劍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通過覆土燒刃的方法,可以改變刀劍刃部的質(zhì)量。覆土燒刃技術起源于五千年前的神農(nóng)氏,他發(fā)明了泥灸的治病方法。將天然的泥土、火山泥等敷貼于人體,通過揉搽、熱灼和熨燙,達到御寒、排毒、除濕、通風等保健和治療人體疾病的作用。隨后人們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泥灸基礎之上加入礦物泥、紅花、當歸、狗脊、透骨草等不同的中草藥粉制成稀泥,敷貼于人體,保健與治療效果更為明顯。這種泥灸治病之法給龍泉古代的鍛劍師帶來了靈感,他們從中獲得啟示,在鍛制刀劍上進行試驗,成功研制出覆土燒刃這一千古流傳的方法,甚至流傳到日本。
2.2 覆土燒刃的作用
一是使刀劍的刃部增加韌性,達到剛柔并濟的效果。所謂“覆土燒刃”,就是以調(diào)配的泥土覆蓋刀身不需要高硬度的位置,然后將刀劍加熱至特定溫度。當紅熱的刀身進入水中后,裸露的部分迅速冷卻,而有泥土覆蓋的部位的溫度變化不會非常明顯,導致覆蓋部位硬度與裸露部位不同,從而達到剛柔并濟的效果,在刀刃硬度高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刀身的良好韌性。
二是使得刃部淬火時形成自然彎曲的效果。高檔日本刀的覆土燒刃,是通過覆土的不均來使其淬火時形成自然的彎曲。覆土部分的刀身因覆土的隔離,就如同未投入水中一樣。一把直的刀身,經(jīng)過局部淬火后,刃口硬度、體積增加了,自然就往刀背(棟)的方向彎曲。
三是增加刃口硬度。燒刃并非只求柔,更重要的是柔中帶硬。經(jīng)過特殊工藝處理的敷土燒刃,劍刃的硬度有很明顯的增加,而且成效非常好。這一工藝技術的秘訣就體現(xiàn)在這里。所以在鍛劍行業(yè)里古法覆土燒刃很流行,真正內(nèi)行的人都非常講究覆土燒刃的秘訣與技法。
3 刀劍設計寄武魂
刀劍之完美有二:一是外形之美,二是裝具之美。刀劍通過設計制作之美,賦予刀劍靈魂。
首先,精美之劍,造型簡潔大方,符合傳統(tǒng)理念,手感極佳,是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豎之如峰,橫之如龍,如雷電霹靂,威嚴而有震懾力。一言以蔽之,刀劍設計應有攝人心魄之美。
其次,要有符合傳統(tǒng)刀劍的要件。當代一些青年設計的刀劍,如兒童玩具一般,失卻傳統(tǒng)文化底蘊,沒有將刀劍的傳統(tǒng)審美意識貫穿于制作中,從而成為一件很可惜的小玩藝。這樣的刀劍不能給人帶來心靈的顫動,審美價值會隨之減弱,甚至完全消失。研究刀劍的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最初的青銅劍器型比較簡單,如四川地區(qū)出土的柳葉形劍,扁莖,無格,無首,劍身與劍莖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龍泉有人收藏的石劍,也類似此劍。春秋晚期,隨著劍的普遍流行,劍的形制漸趨一致,劍具備了首、箍、格、脊、鍔(刃)、末(鋒)等要素。劍外有鞘,鞘的一些部位有玉飾,如口部的玉飾叫琫,對面的小方玉叫珌。劍逐漸成為一件具有藝術觀賞價值的武器裝備。
最后,賦予刀劍靈魂的設計才是最美的設計,制作具攝人心魄的刀劍才是有價值的刀劍。最美的刀劍設計是源于自然,依于傳統(tǒng),又超然其外,體道悅性,立天地之象以盡表武魂之意,與天、地、宇宙融為一體,并化為英雄氣,作為內(nèi)心之寄托。給刀劍之骨和形一種生氣的灌注,一種動感神韻,一種凌然的氣勢。一把好劍應擁有英俊的記憶、威武的形體、鎮(zhèn)定的意志。一位劍友說,初見龍泉的寶劍,仿佛前世千年記憶碎片中凝結成的容顏,甚至感覺龍泉劍是千年風雨修煉成的高人,讓他如癡如夢,一見傾心,仿佛見到了可執(zhí)子之手、終老相守的心儀之人。此話雖有些夸張,但筆者以為,刀劍藝術確實應該是刀劍人藝術生命底蘊的再現(xiàn)。
參考文獻
[1]花紋鋼模擬試驗小組.關于花紋鋼及其模擬試驗[J].鍛壓技術,1988(4).
[2]何堂坤,靳楓毅.中國古代焊接技術初步研究[J].華夏考古,2000(1).
[3]何堂坤.幾枚傳世花紋鋼劍的初步考察[J].中原文物,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