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靈靈, 魏取福, 黃新民, 紀丹丹
(1. 鹽城工學(xué)院 紡織服裝學(xué)院, 江蘇 鹽城 224051; 2. 生態(tài)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南大學(xué)), 江蘇 無錫 214122)
功能紡織品是當今紡織服裝領(lǐng)域的研究熱點[1],滌綸織物具有強度高、彈性好、尺寸穩(wěn)定性好等性能,可作為制備功能紡織品的原料之一。目前紡織品表面功能化方法較多,主要包括電鍍法[2]、化學(xué)方法和物理方法,但電鍍法與化學(xué)沉積法易產(chǎn)生有害液體,污染環(huán)境。采用物理沉積法的磁控濺射技術(shù),可以使紡織品表面實現(xiàn)特殊功能,但目前國內(nèi)研究多采用沉積金屬單層膜與柔性紡織基材結(jié)合,且結(jié)合牢度不高,導(dǎo)致紡織品性能不穩(wěn)定[3]。
以紡織材料為基材,高性能導(dǎo)電金屬為靶材復(fù)合而成的新型納米薄膜材料具有反射散射外界電磁波、紫外線等功能,符合新型功能納米紡織材料發(fā)展趨勢[4-5]。本文采用多靶直流射頻共濺沉積技術(shù),不同組織結(jié)構(gòu)滌綸織物為基材,分別以高性能導(dǎo)電金屬銀、銅為靶材,在真空環(huán)境下通過控制不同靶的電流通斷來實現(xiàn)多層膜沉積,將傳統(tǒng)滌綸織物與高性能導(dǎo)電金屬銀、銅進行復(fù)合,制備納米級新型紡織品。一方面解決納米金屬薄膜與傳統(tǒng)紡織材料結(jié)合問題,從而提高紡織品性能;另一方面為高科技功能紡織品開發(fā)提供了技術(shù)手段,消除電鍍法、化學(xué)方法等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問題。
基材為純滌綸織物(鹽紡集團):滌綸機織布,面密度為324.77 g/m2,經(jīng)緯密分別為150、120根/(10 cm);滌綸針織布,面密度為176.84 g/m2;滌綸非織造布,面密度為130.97 g/m2。
靶材:99.99%Ag靶和 Cu靶,基材直徑為12 cm。
JZCK-420B型多功能磁控濺射設(shè)備(沈陽聚智有限公司);S-4800型高分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日立公司);X′Pert PRO MPD型 X射線衍射儀 (荷蘭飛利浦公司);Axis Ultra型 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日本島津公司);YG(B)342E型織物感應(yīng)式靜電測試儀、YG(B)912E型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測試儀、DR-913G型織物電磁防輻射性能測試儀(溫州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
1.3.1 滌綸基材及納米功能薄膜制備
對裁剪成直徑為12 cm的滌綸基材進行預(yù)處理,將其放置在以丙酮和蒸餾水按1∶1體積比混合的溶液中,超聲波振蕩洗滌30 min,以有效去除織物表面的雜質(zhì)、油污等,在浸洗過程中,需要用玻璃棒適當攪拌,隨后再放入烘箱中進行烘干處理,放置在樣品袋中。
首先需要打開與多功能型磁控濺射設(shè)備儀相連的冷卻水源,然后打開總電源,機器運行一段時間,穩(wěn)定后打開進氣閥,使得內(nèi)外壓強達到平衡后啟動復(fù)合真空計,然后打開真空室,將預(yù)處理后的基材放置在設(shè)備上并固定,其中基材在上,靶材在下,將真空室關(guān)閉,然后關(guān)閉進氣閥,先采用直流濺射銀膜,再射頻濺射銅膜,濺射壓強為0.9 Pa,沉積功率為80 W,沉積時間為30 min,氬氣流量為20 mL/min。
1.3.2 樣品表面薄膜形貌、結(jié)構(gòu)及化學(xué)組分表征
采用高分辨場發(fā)射掃描電鏡觀察試樣微觀形貌,對其表面進行噴金預(yù)處理 60 s。
采用X射線衍射儀表征試樣結(jié)晶狀態(tài),射線源為CuKα,掃描角度范圍為2°~ 90°。
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測定試樣表面化學(xué)組分和元素價態(tài),選擇單色 Al 靶 Kα源。
1.3.3 樣品抗靜電與防紫外線性能測試
采用YG(B)342E型織物感應(yīng)式靜電測試儀,對試樣抗靜電性能進行測試,依據(jù)GB/T 12703.1—2008《紡織品靜電性能的評定》,測定試樣高壓斷開瞬間靜電電壓和靜電壓半衰期。
采用YG(B)912E型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測試儀,依據(jù) GB/T 18830—2009《紡織品 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測試試樣透射率。
1.3.4 樣品電磁屏蔽效能測試
采用DR-913G型織物電磁防輻射性能測試儀,依據(jù)GB/T 23463—2009《防護服裝 微波輻射防護服》,測試試樣屏蔽效能值(SE)。
2.1.1 薄膜表面形貌分析
圖1示出基材表面沉積Ag/Cu合金膜形貌照片。采用直流射頻共濺方式沉積合金膜,薄膜以核生長形式[6]沉積在基材表面。通過Image J軟件測出:圖1(a)中非織造布表面顆粒平均直徑為0.662 μm,分布均勻;圖1(b)中機織布表面顆粒平均直徑為0.779 μm,直徑較大的顆粒逐漸減少,較為均勻;圖1(c)中針織布表面顆粒平均直徑為1.077 μm,表面起伏較大,顆粒直徑仍較大,表面較為粗糙。
圖1 不同基材表面沉積Ag/Cu膜SEM照片(×50 000)
Fig.1 SEM images of Ag/Cu film deposited on different substrate surfaces (×50 000). (a)Nonwoven fabric; (b)Woven fabric;(c)Knitted fabric
2.1.2 結(jié)晶狀態(tài)表征
圖2 示出不同基材表面沉積Ag/Cu膜XRD圖譜,0°~30°的3個衍射峰為滌綸典型特征,2θ為50.4°和40.3°處有2個微弱衍射峰Cu(200)和Cu(111),Ag(111)和Ag(200)衍射峰也不明顯。由于在濺射過程中,功率較低,Ag、Cu處于非結(jié)晶態(tài),機織布表面薄膜結(jié)晶度高,針織布表面結(jié)晶度低。
圖2 不同基材表面沉積Ag/Cu膜XRD圖
Fig.2 XRD images of Ag/Cu films deposited on different substrate surfaces
2.1.3 化學(xué)結(jié)合狀態(tài)分析
圖3示出非織造布表面沉積Ag/Cu合金膜XPS圖。圖3(a)全譜圖中有Ag、Cu、O特征峰,還有少量C元素,測得O1s結(jié)合能為531.15 eV,由于Cu2O中氧元素的結(jié)合能為529.2 eV,吸附氧為530.5 eV,羥基氧為531.7 eV,所以氧不是來自于Cu2O。單質(zhì)Cu結(jié)合能為932.9 eV,Cu2O為952.3 eV,CuO為953.6 eV。圖3(c)中Cu2p結(jié)合能為931.95 eV,說明Cu單質(zhì)沒有被氧化[6]。圖3(b)中Ag3d3/2結(jié)合能為367.95 eV,Ag3d5/2為373.85 eV,與金屬Ag結(jié)合能相符[7],表面Ag元素是以單質(zhì)形式存在于合金薄膜表面。
圖3 沉積Ag/Cu膜XPS圖
Fig.3 XPS images of Ag/Cu film deposition. (a) Full spectrum diagram;(b) Ag3dpeak; (c) Cu2ppeak
表1示出試樣靜電電壓和靜電半衰期值??梢钥闯觯砻娉练eAg/Cu合金膜針織布靜電半衰期和導(dǎo)電電壓相對于其他基材,數(shù)值較高,導(dǎo)電性差,而非織造布為基材的試樣導(dǎo)電性最好,靜電半衰期為0.67 s。從圖2所示的Ag/Cu膜XRD圖譜可以看到Ag、Cu衍射峰均不明顯,沒有形成多晶連續(xù)結(jié)構(gòu),對試樣導(dǎo)電性能有影響。
表1 試樣抗靜電性能
Tab.1 Static resistance of coated fabric
試樣名稱靜電電壓/V靜電半衰期/s非織造布基Ag/Cu膜機織布基Ag/Cu 膜針織布基Ag/Cu 膜6166477900.676.6915.81
圖4示出不同基材表面沉積Ag/Cu膜透射率變化曲線。測試波長在250~450 nm之間,鍍膜樣品均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線性能,均達到GB/T 18830—2009《紡織品 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要求,非織造布原樣透射率在6%左右。基材選擇對試樣抗紫外線透射率影響較大,以非織造布為基材試樣最好,其次是機織布,性能最差的是針織布。基材結(jié)構(gòu)及表面孔隙率對試樣防紫外線性能一定影響,孔隙率越大,其防紫外線性能越差[8]。
圖4 不同基材表面沉積Ag/Cu膜 透射率變化曲線
Fig.4 Variation curves of transmittance of Ag/Cu film deposited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試樣電磁屏蔽性能的好壞主要取決于電磁波反射能力損耗。自由空間與鍍膜紡織品之間存在一定的波阻抗差值,差值越大,能量損耗越多,屏蔽效能越好[9-10]。圖5示出不同基材表面沉積Ag/Cu膜屏蔽效能值??梢钥闯?,非織造布原樣屏蔽效能值在5 dB左右,表面沉積Ag/Cu膜后,屏蔽效能值達到29.8~35.65 dB。屏蔽效能的工業(yè)用標準為30~60 dB,軍用標準為60~120 dB。非織造布基材表面沉積Ag/Cu復(fù)合薄膜電磁屏蔽性能已達到工業(yè)用標準。電磁波頻率較低時,電磁屏蔽效能值主要依靠其樣品對于電磁波的反射作用,由于選用Ag/Cu復(fù)合薄膜導(dǎo)電性能良好,起到良好的反射作用。
圖5 不同基材表面沉積Ag/Cu膜屏蔽效能值
Fig.5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values of Ag/Cu films deposited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with frequency variation
1)利用直流和射頻共濺法,以滌綸非織造布、機織布和針織布為基材制備得到滌綸基Ag/Cu薄膜復(fù)合材料。其中非織造布表面納米顆粒更為均勻連續(xù),機織布表面顆粒直徑較小,針織布表面顆粒分布較為連續(xù),但仍然存在部分島狀顆粒。
2)所制備的試樣結(jié)晶狀態(tài)、化學(xué)結(jié)合狀態(tài)分析表明:Cu(111)、Cu(200)、Ag(111)和Ag(200)衍射峰均不明顯;試樣表面Ag、Cu沒有被氧化,以單質(zhì)形式存在。
3)以非織造布為基材,表面沉積Ag/Cu膜后,試樣的防紫外線性能、導(dǎo)電性能最好,靜電半衰期值為0.67 s;屏蔽效能也最好,達到29.8~35.65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