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冰
“很 多時候,我是學習完重要會議精神后,在電視上第一個談體會的黨員?!?/p>
不管是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楊禹,還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教授羅建波、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等學界業(yè)界大咖,都曾在不同場合,談過學習重要講話、最新精神及要求等的思路和方法,這對今天我們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及增強學習能力,都頗有針對性。
上述專家分享的學習方法可概括為三種:比對閱讀法、化用集字法、建系對比法。
比對閱讀法:不斷琢磨出新意
比如,一段時間以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成為新詞熱詞,如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fā)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當年11月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主席又指出,當今世界的變局百年未有,變革會催生新的機遇,但變革過程往往充滿著風險挑戰(zhàn)。此外,在多個場合,中央都高度重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央黨校教授羅建波通過閱讀原文,反復比對,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了自己的理解,將其解釋為“經(jīng)濟全球化之變,世界經(jīng)濟重心之變,國際格局之變,全球治理結構之變,人類文明多元之變”等五方面,并對在此條件下“我國發(fā)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有了更深的思考。
化用集字法:靈感來源于抓住思想精髓
2017年7月,由楊禹擔任總撰稿的大型政論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在央視一套首播。而這個片名的取得,則與“化用集字法”分不開。對這樣一個重要的政論片,該取一個怎樣的名字,既表達改革決心,又體現(xiàn)出繼續(xù)推進改革的態(tài)度?主創(chuàng)者們一直在思考,找了很多重要講話研讀,想要獲得靈感。一個偶然的機會,從總書記在全國政協(xié)2017新年茶話會上講話中,發(fā)現(xiàn)了重提“讓我們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精神”等表述。靈機一動:“有了!”將片名定為“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方案就此得來,并最終通過。
“其實,各領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睏钣砼e了個例子,學習關于改革的最新精神,除了把有關改革的綱領文獻找出來仔細閱讀外,也離不開對依法治國、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戰(zhàn)略等重大方略的研究把握,這更需要我們下苦功夫。
建系對比法:把握住歷史的橫縱坐標
第三個方法,則可稱為建系對比法?!拔逅倪\動100周年紀念大會時,為了準確評論,我做了很多橫向縱向坐標的材料準備。橫向,是如當下重要文獻、重要講話中,關于五四運動和青年的部分。縱向坐標,則是我們黨不同重要時間節(jié)點關于五四運動的重要講話及有關文獻,最早的一篇是1939年的一篇講話稿?!睏钣硖寡裕盐兆仍谶壿?,有了歷史縱深感,才敢去講,才敢去評論。
這一方法,也被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所提倡。他指出,學習理論,要對比學、反復學。對比學,就是對比以往黨的重要文獻特別是上一屆、兩屆黨代會的報告學;反復學,就是反復琢磨、深入思考,看看那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含義和深意是什么。
在鄭劍看來,這些變化和深化、亮點和新意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集中體現(xiàn),需要著力領會和把握。比如,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等重大亮點,新提法如從“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到“端正發(fā)展觀念”、從“打鐵還需自身硬”到“打鐵必須自身硬”、從“產(chǎn)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到“產(chǎn)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等,都值得反復研究學習。
加強學習,也離不開投身實踐。作為媒體人、中國改革報社副社長,楊禹多次到各地采訪改革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生動實踐、了解其存在問題等,鄭劍亦經(jīng)常走基層,聽民聲、與干部群眾交流等,這為其學懂弄通理論提供了實踐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支撐。
筆者認為,這三種方法對于我們加強學習、學到點子上都很有幫助。就拿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來說,出臺一項最新政策,必須做好功課——對此前政策的長處、問題深入了解,對面上有關的方方面面情況較為熟悉,并計于民,了解群眾所急所盼。有這樣充分的準備,新政才會直擊痛點,解決問題,受到群眾的擁護。
“三法”教給我們的,是一種思維方法。它幫我們構建了更立體的坐標,更寬廣的視野,其要義是融會貫通,目的是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