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根據(jù)法國符號學代表人物羅蘭·巴爾特的理論,一切社會生活文化現(xiàn)象都可以被納入語言和符號的結構之中加以考察,人類生活在語言和非語言的符號世界中,而符號意指系統(tǒng)可分為元語言(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兩種類型[注]羅蘭·巴爾特著,李幼蒸譯:《符號學原理》,三聯(lián)書店1988年版,第1-15頁。。由此可知,在廣告?zhèn)鞑ヮI域,報刊上出現(xiàn)的女性不僅僅是生理意義上的女人,而且是一種具有特定社會內涵的符號。縱觀我國廣告發(fā)展的歷史,用女性符號進行促銷,是自民國以降現(xiàn)代廣告的一種基本策略,也構成了現(xiàn)代社會最為重要的廣告文化現(xiàn)象之一。除了運用語言符號以外,旅游廣告也會采用多種視覺形象符號,其中女性符號就是一種特殊的具有多種象征意義的符號。
通過檢索CNKI發(fā)現(xiàn),關于廣告中女性形象、符號的研究,目前文獻已超過360篇[注]檢索日期為2019年4月30日。,內容涉及服裝、化妝品和酒類等廣告,其中博碩論文8篇。以民國廣告為主題的論文有9篇,涉及月份牌廣告(近代上海)、《申報》廣告等。然而,針對旅游宣傳(廣告)中女性形象或符號的研究僅3篇,專門針對民國旅游廣告的女性符號分析還未出現(xiàn)。
國外較早對廣告中女性形象展開研究的是Vestergaard和Sehreoder,他們專門分析了19世紀中后期的“婦女廣告用語”,指出當時的廣告不僅將婦女定位為維持家庭生活理想的母親和妻子,也強調婦女外出工作擁有更廣闊前景的社會身份以及求美、趕時髦的新女性形象[注]Vestergaard T, Sehreoder K, 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 Basil Blackwell,1985,p.4。。然而,同時期的中國幾乎還很少有廣告,更不用說單獨出現(xiàn)女性廣告形象。據(jù)王儒年(2007)[注]王儒年:《欲望的想象:1920—1930 年代廣告文化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頁。、韓紅星(2012)[注]韓紅星:《一報一天堂——〈北洋畫報〉廣告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31-233頁。和李圓霞(2017)[注]李圓霞:《民國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讀》,黑龍江大學2017年碩士學位論文,第8-11頁。等人考察,在國內商業(yè)廣告中獨立女性符號的出現(xiàn)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自封建社會以來,中國傳統(tǒng)家庭的模式是“女主內,男主外”,這種模式到清末隨著西風東漸才慢慢地有所改變。自維新時期出現(xiàn)“天足運動”“天胸運動”以來,女性慢慢從纏足、束胸的痛苦中被解放出來。從社會職業(yè)上看,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資本家在商埠投資設立的紗廠、織布廠等開始雇傭女工,到19世紀末,逐漸興起的民族工業(yè)也開始雇傭女工。20世紀初,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除勞動女工、女教師、女醫(yī)師和女護士的數(shù)量大增以外,商業(yè)會計、店員、打字員和女招待等原來由男子承擔的職業(yè)也逐漸被女子代替[注]韓紅星:《一報一天堂——〈北洋畫報〉廣告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33頁。。由此,女性形象開始成為商家招徠生意的“形象符號”,逐漸出現(xiàn)于民國時期的廣告中。林升棟(2011)對《申報》廣告研究后發(fā)現(xiàn),自20世紀30年代起,女性解放大規(guī)模蔓延,女性形象依據(jù)社會變化而不斷完善,從清末上海女性的婉約、清淡、素雅,逐漸轉變?yōu)槊駠鴷r期上海女郎的摩登、潮流。她們身著旗袍、洋裝、運動裙褲、泳裝,低耳盤發(fā)、束長辮、齊耳短發(fā)(燙發(fā)),化妝、跳舞、沐浴(裸背)、游泳、打高爾夫,顯示出女性特有的魅力和活力[注]林升棟:《20世紀上半葉:品牌在中國——(申報)廣告史料研究(1908—1949) 》,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43-253頁。。筆者翻閱1927—1952年的《旅行雜志》[注]國家圖書館文獻開發(fā)中心:《近現(xiàn)代旅游文獻資料輯刊·旅行雜志》,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9年版,第1732頁始。下文出現(xiàn)的《旅行雜志》廣告兼出自此文獻,不再重復標注,只標明引用的年份及期數(shù)。發(fā)現(xiàn),民國時期采用女性形象最多的是香煙廣告,其次是酒類、牙膏、調味品、萬金油和服裝等廣告。
受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民國時期女性地位還未真正提高,女性即使承擔了一定的社會工作,仍受制于家庭,受男主人支配或掌管?!缎新弥改稀?936年第2期刊登的“友邦人壽保險公司”廣告(見圖1)[注]國家圖書館文獻開發(fā)中心:《近現(xiàn)代旅游文獻資料輯刊·行旅指南》,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9年版,第1255頁。,畫面上的男人注視著手掌上的妻子和孩子,從中可以看出男人保護家人的責任,也可以看到女性的從屬地位。旅游廣告的受眾主要為精英階層,他們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更注重通過旅游來提升文化知識,注重從旅游中得到審美體驗。總體而言,在旅游相關的雜志廣告上,女性符號并不多見。
圖1 “友邦人壽保險公司”廣告
1927—1949年,旅游廣告運用女性符號的總數(shù)少于專門針對女性化妝品、服裝及男女通用的香煙等廣告數(shù)量。不過,筆者通過每年抽取一期《旅行雜志》的方式收集到一些采用女性符號的旅游類廣告,這些女性符號呈現(xiàn)以下四類身份特征。
廣告上出現(xiàn)的旅游者一般身形優(yōu)雅、穿著得體?!堵眯须s志》1927年第1期刊登的“杭游碎錦”是關于杭州旅游的廣告,畫面中女子容貌秀麗、服飾大方,身旁有一位工作人員為其搬運行李(見圖2)。1927—1928年重復出現(xiàn)的“夏威夷檀香山”旅游廣告,除了“到檀香山去游覽,山清水秀,樂不可言”“到太平洋之極樂國去飽賞天然美景,人生樂事未有勝于此者”等文學語言以外,畫面右下角有一位妙齡女子依靠棕櫚樹,相較畫面上其他內容,女子身形較小,但其悠閑的姿態(tài)使“夏威夷的陽光”特別誘人,這位女子應該是正在度假的游客。美國大北鐵路公司的廣告“取道大北鐵路,欣賞旅途美景”(見圖3),女主人公服飾端莊、笑意動人,她手持酒杯,眼眺窗外,散發(fā)著女性特有的魅力。
旅游目的地的山水、建筑、小吃和民俗等元素都可成為旅游者的關注點和興趣點,當然也包括韻味十足的舞女或淳樸的村女等?!堵眯兄軋蟆?934年第1卷創(chuàng)刊號封二有一幅攝影名作“裸女”,第2期有一則“人體美術攝影”,均屬藝術作品[注]國家圖書館文獻開發(fā)中心:《近現(xiàn)代旅游文獻資料輯刊·旅行周報》,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9年版,第1116頁。;《行旅指南》多次刊登旅游目的地土著女性照片,如巴厘島的裸女,體現(xiàn)原始的母性魅力和當?shù)氐莫毺仫L情[注]國家圖書館文獻開發(fā)中心:《近現(xiàn)代旅游文獻資料輯刊·行旅指南》,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9年版,第1289頁。?!堵眯须s志》1947年第1期刊發(fā)《充滿南國的調子·細數(shù)古晉風情》一文,既有對啖食古晉(Kuching)柚子、芭蕉、紅毛丹、菠蘿、榴梿等水果過程的敘述,也有對嬌嗔、美麗和熱情的古晉當?shù)嘏拥纳鷦用枥L,照片分別為“馬來族少女”和“多情的惹娘”。《臺旅月刊》1949年第1卷2—4期,刊有“紅頭嶼婦女在海邊汲取海水煮鹽”“耶眉族的少婦”等女性圖像,體現(xiàn)了當?shù)貗D女的生活情景[注]國家圖書館文獻開發(fā)中心:《近現(xiàn)代旅游文獻資料輯刊·臺旅月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9年版,第1383-1384頁。。
圖2 “杭游碎錦”廣告
圖3 “美國大北鐵路公司”廣告
民國時期的旅游廣告出現(xiàn)少量女性服務人員的形象,如餐廳服務員、游船工作人員等,基本呈現(xiàn)漂亮、禮貌的形象特點,隱喻旅游者能享受溫馨周到的服務?!堵眯须s志》1937年第8期有一篇介紹倫敦的游記,附有里昂食品公司倫敦分公司女性服務員的照片(見圖4),反映當時她們正在接受工作訓練?!堵眯须s志》1932年第1期《蘭衢游記》一文描繪蘭溪江的風景與習俗,附有照片若干,其中一張“茭白船上之歌女”照片(見圖5),畫面上坐著四位年輕樸實又精于絲竹、擅長歌曲的歌女,給旅游者的旅途生活增添不少趣味。
為了宣傳《旅行雜志》,獲取更多的讀者,主辦方邀請電影女明星做廣告,照片放置于封面或封底。1929年第9期(秋季號)的封面人物是電影明星黃柳霜,第73—76頁上有胡蝶、王意曼、譚雪蓉和阮玲玉四位明星的照片。不過,時尚女明星形象在《旅行雜志》等刊物上出現(xiàn)的頻率并不高,可能是因為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也可能是與該雜志的辦刊意圖相左。作為第一本專業(yè)性的旅游類雜志,《旅行雜志》以服務大眾、內容豐富和紙張優(yōu)質等特點取勝,在當時的報刊界擁有較高的地位,不需要通過影視明星來大肆宣傳。
圖4 法國里昂食品公司倫敦分公司的女性服務員
圖5 蘭溪江歌女
總體而言,民國時期廣告中的女性形象絕對數(shù)量較少。以《旅行雜志》1942年第1期為例,全部55個廣告中,只出現(xiàn)1位女性形象(標虎萬金油廣告)。再加上當時國內總體政治不穩(wěn)定、社會動蕩,尤其是在戰(zhàn)亂時期,旅游類雜志能堅持辦下來實屬不易,廣告業(yè)務自然銳減。《旅行雜志》1943年第1期、1944年第1期每期僅三四個廣告,且沒有圖片,整本雜志幾乎全是文字。該雜志1945年第1期是在重慶完成的,僅2個廣告,沒有圖片;1946年第1期有7個廣告,包括銀行、面友(護膚品)、保健品等,圖片僅三四張,與旅游相關的只有京滬線的火車時刻表。因此,民國旅游廣告女性符號的總體數(shù)量并不多,但考察其中的女性形象,其所承載的社會內涵與價值非常深刻,特別是肯定了女性開始走向外面世界的非凡意義,提倡男女平等、獨立開放的理念。王楠(2012)認為,民國時期商業(yè)廣告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成為引領時代新風尚和社會新生活的文化坐標,催生了市民階層追逐時尚潮流的社會心理。從辛亥革命前后到 20 世紀中期,“女性獨立”的審美體驗和生活現(xiàn)實在商業(yè)廣告中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注]王楠:《民國時期商業(yè)廣告中女性形象的社會文化意蘊》,《當代傳播》2012年第5期,第85-86頁。。
女性符號的出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了男女平等、文明開放和追求時尚的社會內涵。近代以后興起的旅游事業(yè),負責或參與的大多數(shù)是男性,女子獨自或結伴出游的機會并不多。近代女子出游的第一人單士厘,對女子獨立參與旅游和社會活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1899年,單士厘以外交使節(jié)夫人的身份首次赴日,此時秋瑾、何香凝等知名人士還未踏上日本國土。此后,單士厘“無歲不行,或一航,或再航,往復既頻,寄居又久,視東國(日本)如鄉(xiāng)井”[注]單士厘:《癸卯旅行記》,朝華出版社2018年版,第1-10頁。。后來,她又周游歐洲列邦,成為中國最早一批走向世界的女旅行家,而且她還是一生著述頗豐的卓越女性作家。她游遍日本和歐洲各國以后,將所見所聞撰寫成《癸卯旅行記》和《歸潛記》,成為中國近代最早的女子出國游記。她曾經(jīng)讓自己不愿意出門的媳婦跟她一起參加各種博覽會[注]胡景華:《單士厘:近代走向世界的女性先驅》,《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第46-48頁。。在她的影響下,人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社會也給予了充分肯定。
民國時期,旅游廣告所展現(xiàn)出來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歸納為賢妻良母型、花瓶裝飾型和自信獨立型,其表現(xiàn)形式與社會內涵等方面有著明顯的時代烙印,旅游廣告彰顯社會的高品質生活,女性形象在該領域的出現(xiàn)意味著女性開始占據(jù)一定的社會地位,更有力地體現(xiàn)了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以及社會給予的認可。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旅游業(yè)飛速發(fā)展,旅游廣告媒介類型日益豐富,女性形象在廣告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尤其是21世紀以來,廣告出現(xiàn)了“重女輕男”的現(xiàn)象。李思屈(2000)調查發(fā)現(xiàn),在我國電視、報紙、雜志、路牌和燈箱五大廣告媒體上,以人物形象為符號要素的中外廣告約占87%,其中以成年女性為符號要素的占94%以上[注]李思屈:《廣告中的女性符號:一種跨文化的比較》,《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8期,第75-76頁。。在旅游廣告上,無論是作為旅游者身份、旅游從業(yè)人員身份,還是作為旅游目的地居民身份,女性形象占據(jù)不小比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女性符號在視覺表達上具有天然優(yōu)勢,能觸發(fā)大眾感官審美,廣告?zhèn)鞑バЧ@著,其社會文化內涵更具多元化,在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強旅游服務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旅游廣告在運用女性形象方面可謂用心良苦,甚至出現(xiàn)了專門的旅游小姐、女性旅游形象代言人等。不可否認,旅游廣告女性形象的運用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旅游宣傳的女性形象是男性性別視角下的產(chǎn)物,女性形象有強化“刻板印象”的傾向,女性形象與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費表述的“真實性”問題,女性形象“他者化”和“物化”及“性”暗示問題[注]黃翅勤、彭惠軍:《旅游宣傳中的女性形象文化內涵解析》,《商業(yè)經(jīng)濟》2009年第5期,第97頁。。付一茹(2011)指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女性消費品廣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的刻板形象,并逐步向多元化發(fā)展。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廣告中的女性形象與社會上的女性真實形象依然存在一定偏差[注]付一茹:《中西女性消費品廣告中女性形象對比研究》,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第1-3頁。。
通過對1927—1949年《旅行雜志》每年一期以及少量《行旅指南》《旅游天地》等雜志的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民國時期旅游廣告的女性符號并不多見,并未刻意選用性感、魅惑型的女性形象或者影視明星來迎合大眾口味,以達到增加旅游刊物的閱讀量的目的。尤其是《旅行雜志》,其堅持服務大眾、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初衷,適時地根據(jù)游記或廣告內容采用女性符號,選用真實性的女性游客、本地居民以及旅游工作人員等,并未夸張地突出視覺沖擊,以渲染一種男權視角下女性作為花瓶點綴甚至有“性”暗示的傾向,而是體現(xiàn)出旅游地的淳樸風情和旅游從業(yè)者的溫馨服務等,這值得當今旅游廣告媒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