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葉青
雷竹(CV.Ventricousinternode)又稱早竹園,早竹,別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的早熟竹屬。雷竹原產于浙江余杭,臨安和安吉。它具有高效,適應性強的特點,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商品價值。筍期在3月開始,4-5月花期。德興已在一些鄉(xiāng)鎮(zhèn)種植,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故研究和掌握雷竹與氣候的關系, 可以幫助我們認識雷竹的生長規(guī)律,更好地服務三農,對于合理布局、選擇優(yōu)良品種和制定栽培技術,奪取雷竹的優(yōu)質、高產具有重要意義。
1 形態(tài)特征
雷竹地下莖屬于單軸型,竹竿分散,枝條分叉。幼桿是深綠色,濃密的白色粉末,光滑無毛,成桿為深紫色,舊綠色,灰綠色或黃綠色; 竹稈節(jié)間長一般15~25厘米左右,節(jié)間不是向分枝的另一側微膨大,而是朝著中部微變細,有時隱約可以看到黃色縱條紋,壁厚較薄,一般約3毫米;桿光滑無毛,有褐色斑點,密集,沒有籜耳及遂毛。
2生態(tài)習性
2.1雷竹的生態(tài)習性較為文雅,質地較脆弱,喜陽光,喜肥沃,怕澇,根系較少,竹鞭較細。
在3月初,竹筍開始開花,到4月底結束。芽芽分化始于8月,10月至11月可出土部分秋筍。
2.3雷竹竹筍持續(xù)時間較長,一般以一年為一個周期。
2.4 雷竹生長適宜年降水量大于1400毫米,年平均溫度17.0℃左右的地區(qū),向陽,靠近水源的生長良好。
2.5筍芽分化和竹筍生長均需要充足的雨水和陽光,雷竹具有良好的抗寒性,可以承受-13.1°C的低溫。
2.6雷竹適宜種植松散的砂質壤土,要求土壤肥沃肥沃,土壤層較深,土壤相對松散,排水條件良好。pH值略微呈酸性至中性。
3、德興市雷竹生長氣候可行性分析
德興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與浙江相鄰,土壤主要以沙壤為主,年平均氣溫17.3度,年最低氣溫-10.6度,年平均降水量1985.2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665.2小時。
3.1雷竹出筍期
竹筍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高峰期、后期,竹筍的出筍速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大。隨著溫度的升高,竹筍的生長加速,溫度下降,生長也減緩;當春季急劇下降并且冷卻時間持續(xù)很長時間時,新的竹筍很容易受到冷害,適宜的溫度一般在11~13℃左右,降水對竹筍的影響較大,竹筍期間的降水量不能小于105毫米,如果干旱持續(xù)且不下雨,即使溫度適宜,也會影響竹筍的生長。
德興市3月上、中旬的旬平均溫度分別為10.0℃、11.5℃,3月上、中旬降水量分別為86.6 mm、96.7 mm,日照時數(shù)分別為34.8小時、26.9小時,光,溫,水可以滿足雷竹的要求。不利的氣候條件:在3月中旬,它容易受到冷空氣的影響。
3.2雷竹稈型生長期
雷竹稈型生長通常分為早期,高峰期和后期。據(jù)有關研究表明,雷竹高稈的生長期與溫度有密切關系,特別是在高峰期。當高莖生長節(jié)律隨溫度變化變化時,高莖生長的合適溫度約為17℃。如果在此期間月降水量小于130毫米且相對濕度為85%,則高莖生長受到不利影響。
德興市上,中,下旬氣溫4月份為15.1° C,17.3° C,19.6° C,4月份降水量為262 mm,相對濕度為80℃。溫度和降雨更適合雷竹的生長,可以滿足雷竹生長的需要。
3.3雷竹枝條和葉片生長期
雷竹的枝條生長一般在5月中、下旬,適宜溫度一般為22~25℃左右,高于32℃對枝條生長不利,要求5月中下旬的降水量一般不宜少于80mm。雷竹抽枝后,將很快展葉,展葉適宜的溫度約為19~26℃。德興市5月中、下旬溫度分別為22.0℃、23.2℃,降水量為280mm,相對濕度較高,氣溫和降水量均能滿足生長需要。
3.4竹鞭生長
雷竹的竹鞭生長需要相對適宜的溫度和降水條件。在一年之中,竹鞭生長活躍期一般為15-20℃,停止期的月平均溫度為13~16℃,當月平均溫度達到30°C時,生長速度明顯加快。當降水適宜時,日生長可達2~3 cm,在月降水量為140-160 mm的高溫月份,竹鞭生長最合適, 但每月總降雨量不應低于110mm。
德興市4月至11月的月平均氣溫超過13°C,基本可以滿足雷竹的增長需求,但8月至9月的蒸發(fā)量相對較大。伏秋旱幾率大,8~9月正處筍芽分化期,高溫干旱都會對筍芽的分化造成影響,致使第二年出筍數(shù)量明顯減少,降低竹筍產量,在高溫干旱的情況下,及時澆水和灌溉可以提高竹筍芽分化的質量和數(shù)量。
綜上所述,德興市的水份條件、熱力條件和光照條件良好,可以滿足雷竹生長的需要。受地形影響,德興市夏季下午至傍晚易發(fā)生局部雷暴,有利于竹子的生長。然而,德興市秋季極端最高氣溫較高,日蒸發(fā)量較大,干旱明顯,秋季易出現(xiàn)干旱。據(jù)統(tǒng)計,德興市出現(xiàn)伏秋旱的頻率約為71%左右,高溫干旱對竹鞭生長不利,故應及時采取澆水灌溉等必要的人工措施,減少干旱等惡劣天氣對竹子生長的影響。德興市冬季有時會出現(xiàn)大雪天氣,出現(xiàn)大雪的概率約為30% 左右,大雪天氣往往對雷竹造成較大的危害。雷竹的竹竿壁薄而脆,更容易受到雪壓斷裂。大雪天氣注意盡量除掉積雪,減少雪害。
4德興市雷竹的高產栽培措施
4.1品種選擇
雷竹有兩個品種,分別為細葉雷竹和寬葉雷竹,細葉雷竹口感甜嫩,產量高,出筍期比寬葉雷竹早10~15d,耐寒性和耐旱性均較強,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寬葉雷竹,故一般在品種選擇上多種植細葉雷竹。
4.2林地的選擇
雷竹生長對土壤的要求較高,一般要求深厚的土壤,土壤深度要求在50厘米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和中性,堿性土壤不宜種植。土壤要求肥沃,疏松,通風和排水條件良好,最適合砂壤土。德興市多丘陵地,雷竹林地可選擇地較多,一般宜選擇在海拔200米以下,5-13度左右的緩坡地比較適宜建立林地,有充足水源可以利用且光照充足、背風向陽的坡地更佳。
4.3合理挖筍,適時留養(yǎng)
挖筍時應處理好挖筍和留養(yǎng)的關系,可使雷竹連年豐產,竹筍生長有大小年,所以挖筍時一定要合理留好母竹,可選母竹強壯,筍芽粗壯、無病蟲害且分布均勻的新竹作為留養(yǎng)新竹。新竹的留養(yǎng)時間,以出筍高峰期(清明前后一星期左右)為佳,不宜過早或過遲。
4.4冬季覆蓋增溫
根據(jù)德興市的雷竹價格,春節(jié)的價格一般較高,要想提早雷竹出筍期,提高竹筍的經濟效益,可以通過加溫冬季覆蓋來實現(xiàn),覆蓋時間可以從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分批選擇。
雷竹栽培技術比較關鍵,冬季增溫主要有覆蓋增溫、澆水保濕和施肥補養(yǎng)三個要點。
4.4.1覆蓋增溫保溫
實踐證明,用竹葉覆蓋的效果最好,有竹葉的林區(qū)可以使用,其它還可以采用稻草、礱糠、雜草及廄肥等,這些有機物均能發(fā)酵增溫。
4.4.2 澆水保濕
要使雷筍提早至冬季出土,底層覆蓋物要含適量的水份,以60%為好,過干過濕均不利雷筍出土,覆蓋物過濕,細菌難以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不了熱量,覆蓋物過干,有機物腐爛過于緩慢,同樣產生的熱量不能滿足雷竹出筍的需要。
4.4.3施肥補養(yǎng)
施肥可在1年內施用3次。2月、6月、9月各一次,2月施糞服15公斤左右,6月、9月各施25公斤糞肥。如無有機肥,可用無機肥代替,一般施用含氮、磷、鉀的化肥。施化肥時應注意方法,適當散施、遠施。
4.5 冬季挖筍與養(yǎng)竹
挖筍一般在覆蓋40天后就可進行,人在覆蓋物上走過時,如感覺腳下有頂硬的東西,就可撥開覆蓋物,挖出竹筍,挖筍后將土回蓋原處。然后蓋好覆蓋物。一次挖筍量不宜過多,預計挖筍過半時就可逐漸減少覆蓋物的厚度,以降低土層濕度和溫度,延長竹筍出土期,對于留養(yǎng)母竹也有利。留養(yǎng)母竹要做好防霜凍或低溫危害措施,較早留養(yǎng)的要采取套尼龍袋或在周圍覆蓋竹葉,稻草等保溫措施,保護留養(yǎng)母竹。
5、結語
德興市的氣候條件較好,光、溫、水等條件基本能滿足雷竹的生長需要,比較適宜雷竹的種植,可以適當擴大種植面積,采取科學種植方法,努力提高雷竹產量,盡量避免或減輕氣象災害的損失,以便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黃必恒、方偉、許加意等中國雷竹引種與適生區(qū)域 浙江林學院學報
[2]齊永勝、王暉 雷竹生長的氣候性分析 全國農業(yè)氣象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學術年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