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舟
在有關(guān)蔡元培的各種傳記中,蔡元培先生給人的印象是一位溫和敦厚的長者。其實,當碰到一些關(guān)鍵問題的時候,蔡元培先生也會聲色俱厲地批評人。
有一年,蔡元培游歷德國,正好傅斯年等幾位北大學生也正在柏林留學讀書。蔡元培到了柏林,傅斯年和同學們非常高興,都自告奮勇地表示要接待好蔡元培先生。傅斯年有一個同學在德國萊比錫讀書,是個有名的紈绔子弟,不但脾氣不好,而且好賭,喜歡向人借錢,與同學關(guān)系極差。這位在萊比錫的同學得知蔡元培先生來德國,也發(fā)電報表示自己要來柏林見蔡元培。接到這位同學的電報后,傅斯年主張不要讓這位同學來,因為擔心他會向蔡元培先生借錢。傅斯年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蔡元培,想聽聽老師的意見。蔡元培聽完,臉色有點不好,過了一會,他引用了《論語》中的一句話:“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言下之意是批評傅斯年,不要用老眼光看人。人也是會慢慢改變和進步的,不能總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傅斯年明白了老師話中的意思,立即給萊比錫的同學發(fā)了回電,邀他前來柏林。通過這件事,傅斯年從蔡元培先生那里體會到了為人處世所要擁有的襟懷,對他一生的影響非常大。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批評,往往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傅斯年是蔡元培先生的高足,蔡元培不留情面地批評傅斯年,責之愈厲,愛之愈深。兩位大師的師生之情,用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只有真情,沒有功利,穿越時空,更加顯得彌足珍貴,讓人敬仰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