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武
2018年開始我國高考教育改革提案中正式確定了語文學習所占據(jù)的重要基礎位置,因此基于核心素質的新材料作文對話說理模式也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重視。核心素質決定了個體審美水平、創(chuàng)造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能力,而作文可以在語言結構上實現(xiàn)對知識的傳達與深化,有利于學生核心素質的提升。
一、新材料作文的類型
新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與材料作文相似,通過某一話題闡述出對應觀點,其囊括形式較為多樣,例如:故事型、對話型、話題型等等。本文將從“對話型”角度出發(fā),通過建立對話形式,讓彼此雙方能夠站在對立面思考問題,從而證明某一觀點,或讓雙方達成共識,實現(xiàn)相互理解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應用新材料作文對話說理,能夠聯(lián)動雙方,在溝通過程中及時掌握自身、對方觀點存在的不合理性,最終對全文采取相對高度合理的論證。通過實踐可知,這種對話形式的“說理”,方便我們梳理自身闡明的觀點,抓住論證中合理的某一方面,并予以肯定,同時還可以站在對話另一角色的方面,二次分析這一觀點,精確、嚴密地找到觀點存在的不合理性,提高“對話”雙方的交流溝通有效性。
二、對話說理的思維作用
1.建立對立觀點
建立對立觀點也是新材料對話說理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通過建立一種與本意處于對立狀態(tài)的觀點,來推進我們的感悟。因此這種思維方式具有一定的“假設性”,也被稱為假設說理。在闡述道理時可以將這種建立觀點的方式充分應用起來。例如:“很多人說,如果對學生采取這么嚴格的處罰方式,那么將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厭學心理。沒錯,也許教師對學生較為嚴厲,確實有一部分人會因此產(chǎn)生厭學心理,但是如果因為擔心這種情緒出現(xiàn),就放任作弊行為,那么課堂學習效果的優(yōu)劣就無從得知,當學生養(yǎng)成這種抄襲的習慣后,學習成績不僅僅會受到影響,同時其思想道德品質也會走上下坡路,所以我認為在抄襲這個問題上,不秉持嚴厲態(tài)度的話,那這名老師也是不負責任的。”
上述選段充分表現(xiàn)出了建立對立觀點的揣測性,將假設與揣測兩種思維方式融合使用,先對“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厭學情緒”這一觀點表達肯定,然后話鋒一轉就立刻反方向提出了對立觀點“如果不嚴格對待……”,并針對其可能引發(fā)的不良后果進行了對應描述了,用了多個“如果”“那么”等等,假設觀點也有理有據(jù),通過分析其衍生的后果即可知道對立對話當中的“否定觀點”。
2.逆向思考問題
逆向思考問題主要是從反向思維入手,通過“反問”“雙重否定”等方式對目標觀點不斷提出疑問,在實踐操作中,我們利用這種逆向思考方式,能夠調動自我質疑思想,使這種自我質疑成為一種常態(tài),然后在這種質疑進行過程中找到不斷辯證的觀點以及角度。例如:很多人認為這件事故的發(fā)生應該全部歸結于公交車司機的過失,司機的語言固然有一些疏漏,但司機的行為難道不是在捍衛(wèi)公共環(huán)境?難道不讓活禽進入公交車不是在遵守規(guī)定?如果車上乘客人身安全出現(xiàn)問題誰來負責?難道因為同情心就可以置規(guī)章制度于不顧?面對此類問題,我們是否要粗暴地將過錯歸結在某一個人身上,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判斷。
該材料充分體現(xiàn)出了逆向思考講理的特點,首先對“有些人”的觀點進行肯定,然后在連用幾個“難道”進行逆向反駁,從而帶動人們從另一角度展開分析,這種幾個連續(xù)的反問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充分闡述了公交車司機在材料中的“拒載”的原因,抨擊了“司機負全責”的說法。而且這種逆向思考也可以稱得上是大膽的質疑,慣性質疑能夠有效鍛煉個人思維發(fā)散能力,有利于構建良好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總結、歸納、反思的水平,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位置互換分析
位置互換這一思維方式在新材料作文中較為常見,一般來說也可以稱之為“換位思考”,需要材料中觀點站在與其相反的位置上進行論述,常用句式有“誠然……”“但是……”等等,這種位置互換的說理方式,充分體現(xiàn)出了“有跡可循”。例如:“有人說搶方向盤的行為雖然可恥,但是用暴力去解決也無法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誠然以暴制暴當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是男子對搶奪方向盤的人的‘微暴力行為確實有效,搶奪方向盤關系到一車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此時的暴力也只能算是迫于無奈之舉。而且該男子在局勢得到控制后并沒有后續(xù)窮追不舍,車上環(huán)境也沒有因此而持續(xù)惡化,所以這種小小的暴力,也是可以被理解的,而這種情急之下的行為,也可以稱得上為人性中存在的溫暖。”
本段文字表達了換位思考的有效性,利用上文中提到的“誠然……”“但是……”句式來表達男子行為的合理性,同時從產(chǎn)生的后果這一角度進行切入,充分的反駁了與其對立的觀點,實現(xiàn)了換位對話說理的思維方式。
4.追根溯源論證
追根溯源論證顧名思義就是要聯(lián)動對話發(fā)生的因果關系,因此其也被稱為“因果分析法”,從對話發(fā)生原因向著對話發(fā)生結果推導,或者由對話結果反方向對發(fā)生原因進行推導。對于該類型的材料作文,可以選擇一部分的“說理”片段,去利用對話模式進行拓展思考,然后效仿該思維方式。例如:有些人認為撿到物品應當給予其報酬的行為不可行,因此這種“有償?shù)拿赖隆迸c傳統(tǒng)理念中“拾金不昧”的思想相悖,但是雖然這種“有償?shù)拿赖隆钡姆绞讲⒉灰欢ㄖ档枚嗪霌P,但是,有償還是遠遠好過私吞,所以說明愿意歸還物品的人還是心中有“善”,而且這種有償?shù)姆绞匠浞肿鹬貙Ψ揭庠?,所以并不會改變“拾金不昧”的本質,因此“有償?shù)拿赖隆币彩且环N善良的表現(xiàn),是可行的。在該材料中,觀點首先就反駁的論點進行分析,整理支撐觀點,然后總結“有償?shù)拿赖隆笨尚械脑颍谩耙虼恕薄八浴钡仍~語進行銜接,將想要闡述的觀點合情合理地說出來,反駁了文中認為有償?shù)拿赖虏豢尚械囊徊糠秩说挠^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21世紀以來我國最根本的教育理念,為有效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需要重視起對核心素質的引導,因此新材料作文的應用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通過合理拓寬思維發(fā)展范圍,能夠進一步構建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使其走向全面發(fā)展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