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16歲日本廣島高中生大輝在京都一年一度的聽心算賽事中奪冠。過去八年里,他每天花三個小時練習珠算?!坝袝r候我沒有興致,但是一旦開始得到正確答案,我就開始享受它”,他形容參賽狀態(tài),“我聽著,移動手指,在腦中重復數(shù)字。一聽到萬億或十億這樣的單位,我的手指就開始動。”
日本私立學校約有4.3萬名學生在上珠算高級課程,實際可能更多。許多人參加資格考試,表現(xiàn)出色者可參加全國比賽。
日前,來自日本各地的800多名選手和一些韓國選手聚集在京都一座禮堂,最年輕的8歲,最大的69歲。他們用多達16位的數(shù)字進行乘除運算,快速的咔嗒咔嗒聲,像夏天的傾盆大雨。而一些比賽,參賽者不用實體算盤,而是在腦中想像算珠,完成大量計算。
一名20歲的大學生獲勝者打破了自己創(chuàng)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他對15個三位數(shù)心算求和,用時1.64秒。
20世紀70年代末,教育官員急于提高國民科學技術(shù)技能,大幅削減了珠算教學。如今,文部省指定教科書中僅幾頁與珠算有關(guān),學生只在三、四年級每年上兩小時的基礎課程。但珠算教學倡導者正積極推動文部省引入。
“對小孩子來說,在算盤上看到數(shù)字很容易,”此次京都大賽主辦方、日本珠算教育聯(lián)盟副會長岡久康夫說,“不像計算機或計算器。你得用眼看算珠的移動,再用腦思考,然后移動手指,這是很基礎的學習過程?!币恍┙逃邉t表示,教授珠算主要是為了保存日本傳統(tǒng)文化。
但川口有佳子稱,深入學習珠算會得到一種成就感。她和丈夫川口吉春開著一所私立珠算學校,類似學校在全日本有大約6500所。
日本小學生暑假第一周,大約30名學生來到學校。一群5至9歲的學生擠在一個小房間里低頭運算,難度不斷升級。川口有佳子在房間前側(cè)接受學生排隊請教。樓上,丈夫幫助拔尖學生參加京都比賽。
11歲的柴山仁子自幼兒園起一直學習珠算,當她把算盤放到一邊,做心算數(shù)學題時,她在空中旋轉(zhuǎn)著鉛筆,腦袋上下擺動,就像聽音樂。
“挺好玩,”仁子說,她每周有兩個下午和整個周六上午在川口夫婦的學校里度過,“我很有競爭力。我不想輸給任何人。”遇上稍久的車程,她喜歡在腦中把車牌號碼加起來。在京都比賽中,仁子專注鎮(zhèn)定。聽心算比賽中,她努力想跟上念題人,但很快落下,“我甚至不理解他們在說什么,聽上去是一片‘哇哇哇哇哇’?!?/p>
她的母親認為,仁子輕松應付比賽,可能會有助于她應對學??荚?。但她更高興的是,“仁子找到了她鐘愛的事情”。
在珠算比賽中,得出答案的小學生